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2021-12-04胡徽

管理学家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长效机制思想政治教育

胡徽

[摘 要]当前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存在长效性机制建构缓慢、助推形成“大思政”格局力度有限等问题,需要加快构建全员参与的多元主体协作机制、全过程培育的精准化施教机制、全方位联动的立体化成才机制、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家—校—社”联动、“人—财—物”并重、“实践—考评”双管齐下,保障高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畅通运行,全力打造高校育人共同体。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21-0031-03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和部署“三全育人”工作,指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1]。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等,明确提出“三全育人”理念的同时,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新的规定。教育部、各省市启动了多轮“三全育人”的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促使高校在“三全育人”实践方面做出更多有益探索。目前,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已取得较大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如何进一步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加快形成“大思政”格局,对于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构建的现实基础

随着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关于高校“三全育人”机制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果也同步增长。从理论上看,已有成果对不同类型高校、不同主体参与、不同教育活动、不同模式与路径的“三全育人”机制进行了探讨。高校“三全育人”机制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学术共同体的重要关注点。从实践上看,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既取得了丰硕成果,又存在若干具体问题。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中,相关地区、众多高校结合实际情况,探索“三全育人”新机制、新模式与新路径。比如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北京高校汇聚合力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聚焦办实事,着力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2];湖北七所试点高校成立“三全育人”联盟,发布“三全育人”武汉宣言[3];湖南高校以项目驱动、以上率下、品牌提升等为着力点,摸索出极具“湘味”的“三全育人”路径[4]。

在高校“三全育人”的具体实施层面,还存在长效性机制建构缓慢、与既有“大思政”格局融合不强等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体协同上,表现为学生自我教育积极性不足、家庭与社会参与度不高、学校组织性不严等;二是培育过程上,表现为“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进展缓慢、低年级到高年级衔接进阶不明显、课堂教学和日常活动衔接不够等;三是立体化育人上,表现为思想政治的内容、方法、层次不够成熟和完善,理论和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等。这要求我们朝着“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5]的目标和方向出发,构建高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

二、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构建的基本内容

“三全育人”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固有内容的有机构成和必然外延[6]。高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构建,一方面需要总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把握新时代的新要求,强化机制构建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需要高校从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环节及内容出发,采用合理的方法构建逻辑清晰、内容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机制。文章基于已有研究与日常工作内容及其需要,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以打造高校育人共同体为核心目标,提炼出高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构建模型。如图1所示。

(一)构建全员参与的多元主体协作机制

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现齐抓共管,在“最先一公里”形成育人合力。按照“全员育人”的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形成以学生为核心,以教师为基础,家长、社会成员等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协作机制。在学生层面,应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性作用,立足学生组织、社团及其开展的各类活动,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在高校教师层面,应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调动高校各类师资队伍的“主力军”积极性,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在与家长、社会成员的联系、联动层面,则应重点拓展沟通联络渠道;政府层面应发挥引导作用,为高校“三全育人”提供政策与资源支持;在社会力量参与层面,要探索市场主体、社会公益组织等参与高校“三全育人”的新机制。

(二)构建全过程培育的精准化施教机制

“全过程育人”是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与整体系统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这个过程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贯穿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学期初到学期末、从双休日到寒暑假等的整个时间过程,构建包括如下内容的精准化施教机制。第一,精准把握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学习需要。当代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的理论知识充满好奇,善于在实践中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高校“三全育人”立足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提供针对各个专业、不同学习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与方法,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适应社会。第二,精准设置具有时代性与感染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立足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要求,从新时代的要求和变化中提取大学生感兴趣、可实践的教育主题,运用身边的故事、身边的榜样引导和教育大学生,不断延长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与过程,促使大学生愿学、真信、笃行。第三,精准选择具有亲和力与体验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改變过去单一灌输的教育形式,灵活运用讨论法、启发法、案例分析、虚拟教学、实地参观等形式,引导大学生自我感知、自我体悟与自我升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效益。

(三)构建全方位联动的立体化成才机制

“全方位育人”侧重于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形成从课堂到课外、从线下到线上、从校内到校外等的联动育人体系,实现引导、培养、组织、激励等的系统优化。构建全方位联动的立体化成才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以不同课程的联动助力知识育人,实现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各类课程资源的互通与互鉴,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要求有机融入其中;健全课堂内知识传授与课堂外社会实践的联动机制,寻求理论知识与实践需要的最大“同心圆”,共同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第二,以不同方式的联动助力环境育人。既要实现课堂教学、讲座宣传、谈心谈话等面对面方式的联动,形成良好的线下育人环境;又要发挥“两微一端”的作用,实现线上沟通、反馈、评价等方式的联动,打造便捷的线上育人环境。第三,以不同场域的联动助力实践育人。充分利用寒暑假和实习期,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在相关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进行实践和学习,延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范围,形成立体化的教育教学场所,盘活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校内外资源。

(四)构建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考核评价机制

“三全育人”长效机制运行的实际效果,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应当以激励与约束并重为导向,从系统角度构建涵盖如下环节的考评机制。首先要明确“考评谁”。除大学生以外的“三全育人”主体都可以纳入考评对象的范畴,现阶段应突出对“三全育人”教师队伍的考核评价,凸显“主渠道”“主力军”的作用。其次要明确“谁来考评”。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既是“三全育人”的主体性参与者,更是接受者,对于“三全育人”的实效性具有最充分的感知度与发言权,因此要突出大学生的考评主体作用。除此之外,还要发挥高校职能部门、院系、教研室等内部考评主体的作用,实现多元主体的综合考评。再次要明确“考評什么”,以知识传授、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为中心,将高校“三全育人”的主体态度、教育内容与方法、大学生的受教育效果等纳入考评范围。最后要明确“如何考评”。一方面要采取测评、访谈、听课等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另一方面要注重运用考评结果,以引导和激励为主、以批评和约束为辅,对标育人主体协同发力、育人方式合理搭配、育人资源优化配置等。

三、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构建的保障路径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构建与运用,要达到预期效果,除了进一步发挥上述各个具体机制的整合作用,还必须完善保障路径,着眼于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

第一,“家—校—社”联动,形成打造育人共同体的良好氛围。“三全育人”多元主体的观念转变与理念更新是打造育人共同体的基础,要引导学校、家庭、社会与学生树立和践行“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协同参与育人过程。提高多元主体的育人能力是打造育人共同体的关键,要从教学科研育智、社会实践育情、良好家风育德、独立自主育己等多个维度着手,形成育人合力,全力开创“三全育人”新格局。

第二,“人—财—物”并重,推动“三全育人”长效机制落地生根。“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效果实现,依赖于各项工作规范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一方面,注重促使多元教育主体统一目标、明确责任、分工协作。立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增配达到师生比要求的思政课教师、专兼职辅导员数量,形成有效的人才支撑,确保“三全育人”的队伍稳定性。另一方面,经费与物质投入是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必需保障。要将分布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学科以及不同空间结构中的育人资源整合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要加大专用经费、场地、物资的保障,以联结各育人主体、协调各育人环节、整合各育人平台,确保“三全育人”长效机制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第三,“实践—考评”双管齐下,巩固和夯实“三全育人”长效机制。要立足国家政策要求,强化实践导向、建立考评标准、落实考评结果等,打通“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发挥协同效应;要引导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落在育人效果上,破除“中梗阻”,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和新时代发展要求。总之,在高校“三全育人”过程中要不断明确各方责任、推动综合协调、强化保障措施,加快推动形成“大思政”格局。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A1).

[2] 中国新闻网.首都高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EB/OL]. http://www.bj.chinanews.com/news/2021/0716/82694.html,2021-07-16.

[3] 光明网.湖北高校发布“三全育人”武汉宣言[EB/OL]. http://difang.gmw.cn/hb/2019-05/31/content_32883202.htm,2019-05-31.

[4] 阳锡叶,赖斯捷,李伦娥.以项目为抓手,“一把手”挂帅,打造精品思政品牌——高校“三全育人”的湖南探索[N].中国教育报,2021-03-31(A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253/202005/t20200511_452697.html,2020-05-12.

[6] 侯波.高校“三全育人”多位互动协同机制构建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21(05):181.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长效机制思想政治教育
构建公立医院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