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察在治理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2021-12-04杨宇祥
杨宇祥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广东 河源 517000)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人类的各项工程活动均可诱发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等。为了有效防止灾害发生,需要进行工程地质勘察[1]。本文以某滑坡区灾害为例,分析工程地质勘察在治理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1 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已有滑坡灾害地质特征可知,区内主要出露第四系填土层及第四系坡残积层粉质粘土,下伏侏罗系嵩灵组砾岩、流纹岩及辉绿岩脉,各岩土工程性质特征由上到下分述如下:
第1层:第四系填土层。素填土(层序号①):灰黄色、黄褐色,稍湿,稍密-中密。其成分以含砾粉质黏土为主,该土质较为均匀,基本完成自重固结,属原便道压实填土。该层仅在地质灾害中部的简易土路附近一带揭露,揭露层厚为0.50m~0.80m,平均厚度为0.65m,层面标高为395.62m~397.82m。
第2层:第四系坡残积层。粉质黏土(层序号②):黄褐色、红褐色,硬塑-坚硬,局部呈可塑状[2]。其成分以粉黏粒为主,局部含少量中粗砂及砾石。该土质较均匀,手捏粘手,切面稍粗糙,韧性及干强度中等。该层在工程场地内大面积揭露,揭露层厚为1.50m~15.30m,平均厚度为5.58m,层面标高为373.67m~418.06m,该层进行18次标贯试验,其实测标贯击数为8~23击,平均值为12.78击。
第3层:侏罗系嵩灵组基岩层。强风化砾岩(层序号③1):褐红色、暗红色,该岩风化强烈,岩体极破碎,砾质成分以变质砂岩为主,岩芯呈碎块状、角砾状为主,岩块锤击易碎,个别手可折断,合金钻头干钻难钻进。该层在工程场地内局部揭露,揭露层厚为3.20m~26.80m,揭露平均厚为11.90m,层面标高为393.18m~414.76m,该层进行6次标贯试验,其实测标贯击数为67~94击,平均值为76.67击。根据岩石风化程度、原位试验结合本地区勘察经验判定,岩石属于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中风化砾岩(层序号③2):褐红色、暗红色,砾状结构,泥铁质胶结,胶结紧密,砾质成分以变质砂岩为主,一般粒径为20mm~50mm,含量约占70%,胶结物及砂约占30%。该岩体节理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芯呈柱状为主,局部岩芯呈块状,岩芯锤击易断、声哑断,合金钻头钻难钻进。该层在工程场地内仅1个钻孔揭露,揭露层厚为21.70m;层面标高为404.43m。根据岩石风化程度、原位试验结合本地区勘察经验判定,岩石属于较软岩,岩体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
第4层:侏罗系嵩灵组基岩层。全风化流纹岩(层序号④1):灰白色、白色,原岩结构已完全破坏,岩芯粉土状、半岩半土状,岩芯浸水软化崩解,合金钻头干钻可钻进,属极软岩。该层在工程场地内局部揭露,揭露层厚为1.40m~6.20m,揭露平均厚为3.80m,层面标高为380.06m~387.72m,该层进行3次标贯试验,其实测标贯击数为35~42击,平均值37.67击,该层取3组土样。根据岩石风化程度、原位试验结合本地区勘察经验判定,岩石属于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强风化流纹岩(层序号④2):灰白色、褐色,该岩风化强烈,岩体极破碎,岩芯呈半岩半土状、角砾状为主,岩块锤击易碎,个别手可折断,合金钻头干钻难钻进。该层在工程场地内局部揭露,揭露层厚为11.30m~15.40m,揭露平均厚为13.35m,层面标高为382.58m~386.02m。根据岩石风化程度、原位试验结合本地区勘察经验判定,岩石属于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第5层:侏罗系嵩灵组基岩层。全风化辉绿岩(层序号⑤1):灰黄褐、褐色,原岩结构已完全破坏,岩芯粉土状、半岩半土状,岩芯浸水软化崩解,合金钻头干钻可钻进,属极软岩。该层在工程场地内局部揭露,揭露层厚为2.20m~7.30m,揭露平均厚为4.60m,层面标高为368.07m~383.21m,该层进行7次标贯试验,其实测标贯击数为32~39击,平均值为35.71击。根据岩石风化程度、原位试验结合本地区勘察经验判定,岩石属于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强风化辉绿岩(层序号⑤2):灰黄褐、褐色,该岩风化强烈,岩体极破碎,岩芯呈碎块状、角砾状为主,岩块锤击易碎,个别手可折断,合金钻头干钻难钻进。该层在工程场地内局部揭露,揭露层厚为4.80m~16.60m,平均厚度为8.80m,层面标高为364.37m~411.56m,该层进行10次标贯试验,其实测标贯击数为56~86击,平均值为68.20击。根据岩石风化程度、原位试验结合本地区勘察经验判定,岩石属于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中风化辉绿岩(层序号⑤3):灰绿色、黄褐色,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该岩风化裂隙极发育,岩体破碎,岩芯呈块状、短柱状为主,局部岩芯呈碎块状,岩芯锤击易断、声哑,合金钻头难钻进。该层在工程场地内仅钻孔ZK9号孔揭露,揭露层厚为19.50m;层面标高为406.76m。根据岩石风化程度、原位试验结合本地区勘察经验判定,岩石属于较软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2 治理工程设计
2.1 坡形坡率设计
灾害区地段较陡,需要削坡,滑坡区自然坡面大部分地段比较平缓,仅有部分地段需削坡:
(1)A1-A10地段施工削坡,分一级坡,设计坡率为1:0.8,坡高为4m~12.38m,长度为81.1m。
(2)B6-B17地段设计坡率为1:1,分一级坡,坡高为9.47m,长度为46.1m;
2.2 支挡结构设计
(1)压脚工程。坡脚滑坡出口地段施工临时压脚工程,首先采用大块石料抛石坡脚,采用蛇皮袋装土石料堆积抛石堆上,形成底宽为3m,顶宽为1m,高为5m的自然斜坡压脚墙。
(2)抗滑桩。在边坡腰部设置一排抗滑桩,桩顶标高设置为380.5m,采用37根旋挖灌注桩,截面为圆形,直径为1.2m,桩长为15m,间距为3m,嵌固深度大于3m,采用C30水下混凝土浇筑;每排各桩身直径设置冠梁连接,规格为0.8m×1.2m。
(3)坡脚设置挡土墙。坡脚挡土墙高度为4m,墙底宽为1.8m,墙顶宽为0.8m,出露为3m,基础埋深为1.0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墙身设置2排泄水孔。河堤设置高度为4.7m,底宽为1.8m,墙顶宽为0.8m,出露为3.5m,基础埋深为1.2m,采用C30水下混凝土浇筑,墙身设置1排泄水孔。
(4)坡面采用锚杆+格构梁加固。锚杆采用直径28mmHRB400级钢筋,间距为2.0m×2m,间距方格网布置,崩塌区格构梁锚杆长为12m,坡脚格构梁锚杆长为6m,9m,12m。9m锚杆抗拔力设计值60kN,6m锚杆抗拔力设计值40kN,12m长锚杆抗拔力设计值90kN。坡面施工格构梁,形成锚杆加固体系,格构梁截为面300mm×300mm,嵌固到坡面为15cm,外露为15cm。
(5)原垮塌路段采用桩板墙+硬底化恢复道路。①垮塌路段施工支撑桩,桩身采用旋挖灌注桩,共33根,截面为圆形,直径为0.8m,桩长为8m,间距为2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②垮塌路段桩间施工桩间板,板厚为0.3m,高度为2.0m,埋入土深为0.5m,配筋采用C25素混凝土浇筑。③桩板后回填土石方,压实后顶部施工平台硬底化,垮塌地段平台宽度1.6m,设置防护栏,厚0.3m,配筋采用C20砼浇筑。
2.3 排水系统设计
(1)坡顶设置截水沟,截面尺寸为0.5m×0.5m,壁厚为15cm,配筋采用C25素混凝土浇筑,各段均向山腰排水沟排水,汇水至东侧沟谷。
(2)桩后设置一排截水沟,采用矩形截面,截面尺寸为0.5m×0.5m,壁厚为15cm,配筋采用C25素混凝土浇筑,向东西两侧跌水沟排水,接入坡脚排水系统。
(3)坡脚设置排水沟,采用矩形截面,截面尺寸为0.5m×0.5m,壁厚为15cm,配筋采用C25素混凝土浇筑,向南侧排水,接排水涵管。
(4)S1~S2、S21~S22段设置排水涵管,采用直为径0.8m的C30水泥砼管,接河沟排水。
(5)S10~S15、S3~S14,S7~S16段设置跌水沟,构筑竖向排水,截面尺寸为0.8m×0.6m,壁厚为15cm,配筋采用C25混凝土浇筑。
(6)跌水沟坡脚设置消能池,消能池截面为1.5m×1.5m×1.5m,壁厚为20cm,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浇筑。
(7)平台硬底化设置呈2°~3°往截、排水沟倾斜,山腰段靠近边坡边缘设置0.2m×0.2m的挡水栏。
2.4 坡面防护
(1)格构梁间三设置维网植草防护。
(2)原垮塌路段施工平台设置成硬底。
2.5 土石方工程
坡面需要进行挖方平整,挖土方为7069.2m3,回填土方为283.5m3,弃土方为180.3m3。削坡主要集中在边坡北侧及坡脚东侧,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部分超挖凹陷处需回填压实,土方需无树根、杂草的杂质,尽量选用抗剪强度高和透水性强的砾石和砂土。若选用粘性土做填料时,宜掺入适量的砂土或碎石;填土时必须分层压实。人工挖沟槽主要为排水沟、跌水沟、挡土墙、格构梁沟槽人工挖方,采用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式。
3 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地质勘察是治理工程设计的基础,治理工程设计前必须查明治理区域的各类岩土体结构、物理力学性能等,因此,加强工程地质勘察是提高治理方案设计合理性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