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PPO钢板与INFIX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疗效分析
2021-12-04佘江马利李茉
佘江,马利,李茉
西安市第九医院骨科1、老年病科2,陕西 西安 710054
骨盆骨折属于骨科严重外伤,其发病率占骨折总数的3%左右,多由高处坠落伤、严重交通伤等高能量损伤所致,且常常伴随神经、血管、盆腔脏器等损伤,其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1-2]。骨盆环骨折在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形下一般考虑行手术治疗,目前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与皮下前环内置外架固定(INFIX)广泛应用于治疗骨盆前环骨折。MIPPO应用桥接固定,螺钉使用较少,因此对钢板下骨膜血运影响较小,术后功能恢复快[3]。INFIX则能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具有固定可靠、操作简单等优点,能有效减少出血、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4]。本研究对西安市第九医院骨科近年来收治的骨盆前环骨折患者分别应用MIPPO技术和INFIX技术治疗,比较两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西安市第九医院骨科收治的72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分离试验、骨盆挤压呈阳性,并伴随腹痛等症状者;②经CT确认单、双侧坐骨、耻骨支骨骨折者;③卡氏(Karnofsky)评分在70分及以上闭合性骨盆前环骨折者。排除标准:①生命体征不稳定者;②开放性骨盆骨折者;③合并严重髂骨翼及髋臼骨折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18~68岁,平均(38.24±2.4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12 d,平均(4.27±1.02)d;单侧损伤15例,双侧损伤21例;骨折Tile分型B型17例,C型19例;挤压伤4例,坠落伤9例,道路交通伤23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18~69岁,平均(38.52±2.4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13 d,平均(4.32±1.08)d;单侧损伤16例,双侧损伤20例;骨折Tile分型B型15例,C型21例;挤压伤5例,坠落伤10例,道路交通伤21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该组患者应用MIPPO固定前环。(1)于髂前上棘做3 cm左右斜切口,于耻骨联合处做4 cm左右横切口;(2)沿横切口开始分离腹直肌,沿斜切口向下钝性分离至腹外斜肌腱膜,并于腹外斜肌腱膜浅层创建皮下隧道,确认远端精索和近端股外侧皮神经位置后将钢板由隧道远端向近端插入;(3)之后分别于近端和远端安装皮质螺钉,并通过钢板外侧加压置入锁定螺钉,确认钢板防治成功后对术腔进行充分冲洗,引流并关闭切口,结束手术。
1.2.2 对照组 该组患者应用INFIX固定前环。(1)于两侧髂前下棘做3 cm左右的斜切口,沿切口钝性分离缝匠肌、阔筋膜张肌、深筋膜,使髂前下棘充分显露;(2)应用透视泪滴位确认置钉点,位置位于髂后上棘至髂前下棘髋臼上方,钉道位于坐骨大切迹上方,指向髂后上棘;(3)椎弓根开口器开口后分别置入直径6 mm、长100 mm左右的椎弓根螺钉两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螺钉较髂前下棘突出15~40 mm;(4)自双侧髂棘切口应用骨膜剥离器或长血管钳作软组织隧道,于腹部组织褶皱和腹股沟两侧褶皱的“比基尼经”区域建立皮下隧道,通过皮下隧道将直径6 mm、长度适宜的连接棒塑形后套入各螺钉尾部,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对螺钉加压、撑开复位,复位后锁紧螺钉尾帽。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移位距离Matta评分。骨折移位距离Matta评分标准[5]:优,术后1周X线上骨折移位距离在4 mm以下;良,术后1周X线上骨折移位距离4~10 mm;中,术后1周X线上骨折移位距离10~20 mm;差,术后1周X线上骨折移位距离在20 mm以上。(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Majeed评分情况。术后功能恢复Majeed评分标准[6]:从站立、工作、就坐、疼痛、性生活等五方面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优,分数在85分以上;良,分数在70~85分;中,分数在55~70分;差,分数在55分以下。(3)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骨折移位距离Matta评分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骨折移位距离Matta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1.67%、8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3,P=0.453>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骨折移位距离Matta评分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Majeed评分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Majeed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3.33%、7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5,P=0.552>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Majeed评分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6 36手术时间(min)79.70±21.22 85.19±22.25 1.071 0.288术中出血量(mL)140.64±17.16 146.72±18.19 1.459 0.149术后住院时间(d)16.63±5.19 18.21±5.22 1.288 0.202术后引流量(mL)66.17±9.46 69.29±9.42 1.402 0.165骨折愈合时间(周)7.95±1.13 8.18±1.14 0.860 0.393
2.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89%,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7,P=0.743>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例)
2.5 典型病例 47岁男性患者,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骨折分型为Tile C型,入院6 d病情稳定后行手术,术后1年取出前环内置外架,骨盆功能基本恢复,见图1~3。
图1 术前骨盆X线片显示Tile C型骨折
图2 术后1周骨盆X线片示骨盆环复位满意
图3 术后1年X线片示前环内固定取出,骨折愈合良好
3 讨论
骨盆大部分稳定性来源于前环结构,但骨盆前环承受暴力能力与骨盆后环相比较差,主要由耻骨、坐骨、耻骨联合连接而成,其发生骨折的几率更高,故对骨盆前环固定对于维持整个骨盆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7-8]。骨盆骨折治疗重点在于坚强固定、纠正畸形、恢复骨盆环的完整结构以及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其中重中之重又在于坚强固定。目前临床常见的固定方法有内固定架、外固定架、重建钢板、空心螺钉固定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具有视野范围大、便于操作等优点,但其创伤较大,易损伤周围血管组织[9-10],导致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
经皮内固定用于治疗骨盆前环骨折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复位效果相当,且在术后护理、伤口并发症、肢体功能恢复方面优势更甚。解剖学研究发现,对两种方法治疗后重要结构进行解剖,其结果显示经皮内固定能有效避开重要血管、神经、生殖结构,从而减少对机体相应组织的伤害,减轻术后感染、炎症发生[11-12]。皮下前环内置外架固定,通过置入椎弓根螺钉与盆骨原有结构形成三角几何结构,同时通过连接棒连接固定点,模拟生理重建前环,使其生物力学性能无限接近于正常生理结构,增强稳定性,坚强固定,避免因稳定性不足引发的二次骨折[13]。
本研究中,通过对收治的72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分组并分别应用MIPPO技术和INFIX技术进行治疗,发现应用MIPPO技术治疗患者骨折移位距离Matta评分优良率、术后功能恢复Majeed评分优良率与应用INFIX技术治疗患者骨折移位距离Matta评分优良率、术后功能恢复Majeed评分优良率相当,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势,均能增加骨盆前环稳定性,均能促进术后功能恢复。分析如下:(1)MIPPO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小的优点,建立皮下通道能显著降低神经牵拉损伤、血栓发生率,还能在手术时不影响骨折端组织血运,利于术后愈合;该技术的稳定性也好、固定坚强,可明显降低术后感染率,因此并发症较少,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高;同时保留腹股沟管完整性,降低子宫圆韧带等并发症发生率。(2)INFIX技术则不仅强调功能复位还强调解剖复位,适合的骨折类型更多;术前无需准确复位,对于移位较大且无法闭合复位、粉碎性骨折者治疗选择更为灵活和多样;且降低气腹、肥胖患者C臂机定位困难,无需较大剂量射线暴露。
本研究结果还发现,应用MIPPO技术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89%,应用INFIX技术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4-15]。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两种方法螺钉置入过程中未有效保护周围组织或置入螺钉较深造成下方软组织受压,最终激惹神经导致损伤,引发并发症。同时,通过观察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发现,两种治疗方法比较无明显差异,这可能是因为两种方法术中操作对骨折端微环境的干扰均较小。
综上,MIPPO与INFIX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相当,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并结合术者经验选择适宜的固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