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动作中的性格表现

2021-12-04唐娜

艺术品鉴 2021年11期
关键词:情绪性人物性格表演者

唐娜

不同于戏剧、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舞蹈表演中需要借助于舞者的动作来演绎舞蹈作品的情节、刻画人物的性格、传递思想情感。如何运用舞蹈动作、面部表情等方式,向观众展示生动形象的人物性格,不仅影响着观众的观看体验,而且也决定了舞蹈表演是能否取得成功。那些优秀的舞蹈作品和精湛的舞蹈表演,往往能够使观众对某个人物的性格、形象留下深刻印象。通过舞者的演绎,让舞蹈作品的创作者舞蹈作品的表演者以及台下的观赏者能够达到情感共鸣,进而让舞蹈表演取得理想的艺术效果。

一、舞蹈表演中的动作类型

在舞蹈表演中,动作可以为剧情的推动和形象的刻画起到积极帮助。虽然不同舞蹈中包含的动作多种多样,但是根据其目的和作用的不同,可以大体上归为两类,即叙事性动作和情绪性动作。前者主要为舞蹈作品的情节发展而服务,后者主要为情感抒发、人物刻画而服务。

(一)叙事性舞蹈动作

叙事性动作在舞蹈表演中不可或缺,但是又要尽量控制其分量。如果一段舞蹈表演中运用了太多的叙事性舞蹈,就会制约艺术魅力的发挥,很难让观众保持观赏的兴趣,也难以对舞蹈表演内容留下深刻地影响。叙事性舞蹈动作经过舞者的演绎后也可以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发挥一定的效果。以舞蹈《红色娘子军》为例,舞者利用叙事性舞蹈动作,通过体态的变化、形象的描述,可以在舞台上将“吴清华”这一角色身上那种坚毅不屈、顽强抗争的革命战士形象演绎出来,一方面通过舞蹈动作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饱满;另一方面也能够突出其性格特点,让观众也能够通过观看舞蹈表演,对该角色的印象更加的深刻。

(二)情绪性舞蹈动作

在舞蹈作品中,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情绪的表达,也是提升舞蹈表演效果、增强舞蹈艺术魅力的重要途径。情绪性舞蹈则能够运用更加夸张的动作,将生活化情绪进行更加生动的演绎,以便于观众更加准确的感知舞蹈表演中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情绪性动作如愤怒时的跺脚、焦虑时的扶额、悲痛时的捶胸等等,都可以传递出当前环境下人物的心理活动。另外,情绪性动作还会因为舞蹈表演中角色的年龄、职业等不同,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一些年长者的角色,性格成熟、稳重,情绪性动作通常以面部表情来展示,而很少使用夸张的肢体动作;相反,对于一些年轻的角色,性格活泼,情绪性动作的运用则较为灵活。还有就是舞蹈作品中情节的变化,也会对情绪性舞蹈动作产生影响,既可以让舞蹈表演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且也让情感的表达、人物的刻画更加到位。

二、舞蹈动作与性格表现的关联性分析

(一)利用动作展示内心的性格

在舞蹈表演中,通过组织、提炼舞蹈动作,可以将优秀的作品呈现给观众,但是对于表演者来说,仅仅完成表演还不够,如何让自己扮演的角色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应当是一名合格的舞者要考虑的问题。在一些群体性的舞蹈中,可以通过不同表演者之间的动作交互、相互配合,让舞蹈动作中的性格表现难度降低。但是对于独舞这种情况,则完全依靠表演者个人运用舞蹈动作来展示角色的性格与心理。

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动作来展示人物性格,不能仅仅停留在动作表面,而是要基于表演者对于角色的揣摩与理解,剖析角色的内心变化、性格特点,然后才能运用不同的动作,将角色性格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从观众视角来看,这样的人物角色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二)性格影响舞蹈动作的展示

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人物内心世界作为基本特殊的性格特征,能引起并决定动作。”无论是舞蹈表演中还是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物其性格上的差异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他们做出一些典型的动作。例如舞蹈作品中,性格暴躁的角色,遇事容易跺脚、拍大腿;多愁善感的角色,常常唉声叹气、以手扶额。舞蹈表演者可以利用这些动作上的细节来展示人物的性格,从而向观众传递更多的信息,达到表演者与观看者情感共鸣的效果。性格对于舞蹈动作的影响是多方面而又潜移默化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性格复杂多变的舞台角色,要求表演者遵循以少带多、以简代繁的原则,仔细斟酌每一个细节动作,才能让角色具备灵魂,进一步提升表演效果。

(三)舞蹈动作与性格表现的内在联系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发现,舞蹈动作与性格表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情动于衷而形于外”就是对这种关系的真实概括。在有限的舞台环境下,表演者要想在观众心目中牢牢的树立一个典型的人物印象,必须尝试多种手段将人物的性格变化、心理成长、角色特点建立起来。而受到舞蹈表现形式的限制,舞蹈动作就成为最主要的表达形式。表演者不仅要理解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要尝试根据舞蹈作品的内容以及自己对人物角色的理解,加入一些可以表达人物性格的微动作。在舞台表演中,让观众可以达到会心一笑的效果,实现双方的情感共鸣。

三、舞蹈动作中人物性格的表现

性格所指的就是对事、对人的行为方式与态度所展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在舞蹈作品中,人是其主要的表现对象,舞蹈主要经动作对内容进行说明,这样可以使舞蹈动作变得更具表现力,丰富其艺术效果。舞蹈动作并非单纯模拟,它需要体会其中的情感,展现人物性格,以舞蹈艺术规律为依据,并不断提炼,使舞蹈语言达到美化的效果,它的表现往往会超出生活现象,使其变得更加虚拟或者夸张,主要目的是表情传意。当人们塑造舞蹈动作的同时,需要利用表情、造型、组合等手段将舞蹈形象表现出来。

(一)利用舞蹈表情丰富人物性格

在舞蹈表演中,舞者的面部表情动作也是展示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渠道。例如用张口表示内心的惊讶、用皱眉表示内心的疑惑、用撇嘴表示内心的不屑等等。其中,最为丰富和最为常用的舞蹈表情当属眼神。在我国的民族舞蹈中,将眼神划分成饱含爱意的爱眼、悲痛哀伤的哀眼、幽怨凄凉的怨眼、怒火中烧的怒眼等多种形式。在舞蹈表演中,优秀的舞蹈表演者,只需要展示一个眼神,观众就可以从他们的眼神中了解角色的性格特征。以舞蹈《好收成》为例,表演者通过调动面部肌肉,让眼轮匝肌的下侧收缩,即上眼睑不动、下眼睑向上弯曲,眉尖向下,同时伴随着嘴角的上扬、脸颊地鼓起,向观众传递出农民在喜获丰收之后的那种欣喜和欢快之情。当然,在舞蹈表演中,除了面部表情要做到位,肢体动作也要加以配合,才能让性格表现更加传神。

(二)利用典型动作刻画人物性格

在舞蹈表演中,表演者根据舞蹈作品仔细琢磨自己扮演的角色,了解其心理成长和性格变化,并且基于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在舞蹈表演中增加一些典型的动作,可以让人物的刻画更加传神。在展示这些典型动作时,还可以适当地进行艺术加工,通过夸张、虚拟等方式,体现出舞蹈艺术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的特点。以古典舞蹈《孔乙己》为例,在孔乙己出场时,表演者踱着小碎步从幕后走向台前,体现孔乙己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性格;当孔乙己因为偷书被发现,表演者用双手抱头、原地旋转的动作体现孔乙己怯懦、恐慌的心理;在孔乙己和几名孩童对话时,表演者用柔和的眼神、慈祥的笑容,体现了孔乙己身上也有善良、爱心的一面。这些舞蹈动作的变化,伴随着舞蹈情节的推动而不断地变化,让观众可以沉浸在舞蹈表演中,并且感受到角色身上的悲惨命运。

(三)利用舞蹈节奏展示人物性格

在舞蹈表演中,伴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灵活调节舞蹈节奏并使两者完美契合,对于表演者来说,可以更加顺畅的完成表演;对于欣赏者来说,能够获得良好的观看体验。如上文所述,不同的舞蹈动作,可以将人物性格更加直观地表达出来,而加入了节奏以后,让舞蹈动作变得更加连贯,进一步提升了舞蹈表演的艺术性,人物的性格也会在这一过程中树立起来。当然,在舞蹈表演期间,影响舞蹈动作的因素有多种,除了背景音乐外,像情节的推动、人物关系的变化等,也需要表演者灵活调控舞蹈节奏。表演者在充分理解舞蹈作品的基础上,灵活的调控舞蹈节奏,用富有韵律、节奏的动作,将人物在不同场景下的心理、心态表达出来,增强了舞蹈的观赏价值。

(四)利用动作创新让人物性格更接地气

一名优秀的舞蹈表演者,不仅要准确、流畅的完成舞台表演,而且要从专业角度,尝试加入自己对舞蹈作品、扮演角色的理解,并且在舞蹈动作上有所创新,这样才能不断地推陈出新,让性格表现迎合当代观众的审美,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这就需要表演者要养成留心观察生活、仔细揣摩角色性格的习惯。根据舞蹈作品中创设的情境以及角色的性格特点,把自己代入到角色与情境中,才能真正洞悉人物的心理与思想,在舞蹈表演中实现从“形似”向“神似”的转变,让观众更加认可舞者所扮演的角色。当然,舞蹈动作的创新绝对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表演者不仅自身要具备扎实的舞蹈表演功底,同时还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以及在对舞蹈作品有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的基础上,才能通过舞蹈动作的创新让人物性格的演绎更加真实和饱满。

四、结语

在舞蹈表演中,借助于不同的舞蹈动作,可以让舞蹈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饱满,每一名角色的性格特点、心理变化也会通过肢体动作、表情动作展示出来,方便观众加深对角色的印象以及理解作品的内涵。为了进一步强化舞蹈动作在性格表现方面的作用,对表演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对舞蹈作品的内容、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全面的了解,还应当基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加以创新,灵活运用舞蹈表情、抓住典型动作、使用舞蹈节奏等,增强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效果,提升舞蹈的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情绪性人物性格表演者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酒店情绪性工作探讨
王士禛《题秦淮水榭》的语言性评析
浅析《呼啸山庄》中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水浒传》中的英雄与酒
解读《愤怒的回顾》中吉米愤怒的原因
手称扑克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聪明的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