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桂北民居审美特质在山水画长卷形式中的艺术表现*
——以作品《家山云涌图》为例

2021-12-04张点粒仲荣伟

艺术品鉴 2021年11期
关键词:江口长卷漓江

张点粒 仲荣伟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到“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其中“可居”观念的提出体现了山水画中自然条件与人文内涵紧密相连的艺术特色。明代以降,民居题材进入山水画中,例如明代沈周在作品《东庄图册》中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其师吴宽庄园的多处景色。民居题材的引入丰富了山水画的绘画题材和画面内容,使得山水画作品更贴近日常生活,增添了平和亲切的生活气息。

因为我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状况的差异,以致各地的民居呈现多样化的面貌。桂北地区由于其特有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内涵等因素而造就了类型丰富、形态多样的桂北民居建筑。桂北民居因其独特的审美特质而成为现当代山水画的一个重要创作题材,诸多山水画名家以各自不同的笔墨语言将其呈现在山水画作品中。

一、桂北民居审美特质与山水画长卷的契合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从最初作为人物画背景脱离独立成科至今已经历一千多年。其以描绘山川自然为主,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手卷作为中国山水画的一种形制,是古代文人雅士绘画创作和品评把玩的一种载体。作为山水画中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艺术特征在于它横列式的画面构成,整个画面高度受限而宽度可以充分延伸,故山水画长卷形式能承载更多的画面内容,强调主题的延续性。

桂北地区地处五岭中的越城岭之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群山起伏,丘陵连绵。同时,由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桂北地区温和湿润,降雨量充沛,植被茂盛,树木种类繁多。另外,桂北地区多民族聚居,以汉族为主的同时还分布着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各民族文化在长期的交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桂北人文特色。桂北汉民居受徽派建筑风格的影响,体现在起翘的屋檐、高大的马头墙和透气的天井等造型的运用上。另外,建筑本身的砖木混合结构,雕刻彩绘的梁、柱、椽、门窗等木结构也都为桂北汉民居增添艺术魅力。还有,桂北汉民居大部分建于山区,山环水绕的环境使民居建筑与桂林山水紧密相连,这一点既是桂北汉民居的独特审美,同时又与山水画顺应自然的思想相符合。

将桂北汉民居与山水画长卷进行结合是有依据的。首先,桂北地区主要以丘陵为主,很少有高耸的山峰,这一点与山水画长卷纵向尺幅受限的特点十分贴合。其次,桂北汉民居建筑规模宏大,基本上是以村落的形式构成,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民居建筑,楼层虽然不高但是整体有磅礴之势,这就需要画面要有极大的容量,而长卷形式的横向延展性恰好符合这一特殊需求。还有,由于桂北民居与其周围的自然山水融合得恰如其分,运用山水画长卷形式能更充分地呈现出桂北汉民居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各个场景间的转换衔接能更自如。综上可知,桂北汉民居与山水画长卷的契合度是很高的。

二、桂北民居审美特质在山水画作品中的笔墨表现

现当代众多山水画名家来到桂林写生创作,留下许多桂林山水题材的经典之作,其中就有不少的长卷作品。其中的代表作品有关山月1940 年至1941 年旅居桂林时创作的山水长卷《漓江百里图》和1991 年重游漓江时创作的长达18 米的长卷《漓江百里春》以及黄独峰1976 年创作的21 米山水长卷《漓江百里图》等,都以不同的笔墨语言来呈现桂林山水的秀美特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白雪石1992 年秋月创作的一幅桂林山水题材的巨幅长卷作品《漓江一曲千峰秀》。在作品中,白雪石将“目之所见”与“心之所会”融为一体,在画面上描绘了典型的漓江沿岸风光,以桂林山水作为主要表现对象,占据整个画面的绝大部分,画面呈现了清新秀丽之感。白雪石在画面上勾勒的树木、芭蕉、竹子、山石、渔船、房屋,线条干净利索,笔笔到位,造型准确,形象生动,同时还以淡墨块表现了山石的倒影,侧面突出了漓江水平如镜的特色。表现了桂北民居自身质朴淡雅、融入自然环境的审美特质。

灌阳江口村地势东高西低,因地处灌江、马山江、安乐源江三江交汇处,而称“江口”。江口村始建于明,兴盛于清,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典型的桂北汉民居的典型代表之一。民居建筑的青砖黑瓦,高墙飞檐及梁、柱、椽、花格门窗木质结构以及周边的树木、石阶、山石等元素十分符合山水画以线造型的表现手法,在用线时要注意以变化丰富的线条来展现不同物象的质感。

同时,江口村内的石块以及远山的石质皆是桂北所特有的石灰石,适合以勾勒皴擦的方式表现其阴阳向背、凹凸起伏。此外,村内的榕树、樟树的茂密适宜以浓而重的墨块来突出其深沉凝重。另外,山体石块上植被的茂盛适用浓淡干湿的墨块方式来体现。还有,江口村临江而建,江面如镜,可以用淡墨勾勒来展现渔船之倒影,最后,山间江面云雾弥漫,可通过淡墨湿染来营造其朦胧含蓄的氛围。由此可知,选取灌阳江口村及周围的自然风貌作为山水画长卷的主要描绘对象是十分适宜的。

三、桂北民居审美特质在作品《家山云涌图》中的艺术表现

项目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的一幅山水画长卷作品《家山云涌图》长700 厘米,高70 厘米,纸本设色,整个长卷主要描绘的是灌阳江口村一带的桂北秋日风貌,突出了桂北民居秋韵的主题,营造了深秋静谧的意境。

在素材的选取上围绕突出桂北地区秋色的主题,丘陵、漓江、奇峰构成了整个画面的主体,将江口村的民居建筑作为画面的画眼,以流云穿插其中,流云是桂北秋季的一大特色,沉积而厚重。在桂北众多的树木植被中,选择老榕树以体现桂北民居的历史久远,选择芭蕉为画面增添浓郁的生活气息,选择渔船、凤尾竹以强调漓江两岸的地域特色。

从章法布局上看,《家山云涌图》中主要分为三个场景,在画面的左段主要描绘桂北地区的典型丘陵地形,在整个大丘陵上树木茂盛,植被丛生,树丛跟随山体的变化高低起伏。山体下有一组掩映在树丛中的桂北汉民居,屋顶的排列鳞次栉比,俨然有序。民居周围的水田与蜿蜒的河流为画面增添了纵深感。到了画面的中段是将江口村民居建筑作为一个近景来进行细致的刻画,将桂北汉民居白墙黑瓦,高墙飞檐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将民居建筑描绘在山水树石的环境之中,既符合桂北民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审美特质,又在画面上表达了民居建筑的含蓄美。在民居右侧通过一座古老的石桥将民居与一大片银杏林相连。在画面的右段则转换为漓江两岸的自然风貌,奇峰拔地而起,聚散有序;江面平静开阔,云雾弥漫;江渚边渔船停泊,倒影迷离。

从笔墨方面来说,在秉承中国山水画传统笔墨精神的同时,兼顾所表现对象的季节特征。桂北地区的秋季比较干燥,故在画面上表现物象时运用较为干涩的笔墨,在勾勒时笔头中所含水分偏少,行笔速度较慢,多用干笔皴擦,既表现了物象的形质,又突出了秋季的干燥特点。对房屋建筑进行皴擦既表现出民居的厚重和久远,又使民居融入整个画面的秋景之中。对山体石面进行皴擦在表现了桂北山石的石灰石质感的同时又突出了秋季石质的干燥。墨块的使用上在干湿浓淡皆有的同时弱化了湿墨的运用而强调干墨,在表现桂北山体茂密植被的大块墨块上还运用了宿墨,更增添了画面的干燥感。

作品还通过设色来强化画面的秋景特征,在主色调上选择使用暖色来表现桂北秋色,在墨稿完成后运用淡赭石色来复勾民居建筑、石桥石阶、树干树枝、山体石块等用线条勾勒的部分,在墨块的地方则用极淡的花青色来处理。画面上占有较大分量的银杏林的银杏叶则运用较浓的赭石色来表现秋季银杏的特色,同时在赭石色中调入少许头绿色以增添色彩的变化。另外一些夹叶杂树的夹叶或用朱砂色或用朱磦色,在强调秋色的同时又富于变化。绿色为主的芭蕉在上色时也在绿色中调入一些赭石色来体现桂北的秋景。在山体的色彩运用上以赭石色和三绿色为主,在不同的山体上赭石色与三绿色所含的分量不同以增加画面的变化和节奏感。民居建筑则整体留白,在呈现桂北民居白墙黑瓦特色的同时又在诸多用墨块和色彩表现的物象中脱颖而出,突出画面秋季桂北民居的主题。

四、结语

桂北汉民居题材出现在山水画长卷上,首先长卷的形式能将桂北汉民居的审美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要求我们在创作过程中深入挖掘桂北汉民居的审美特质,提升我们在绘画过程中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敬仰。另外还丰富了现当代山水画的绘画题材和画面内容,桂北民居题材作为山水画一种新的绘画对象,它的出现符合当下时代的要求,拉近了山水画创作与生活的距离。此外,这些桂北民居是桂北地区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我们要充分认识其价值,做好有效的利用和保护。还有,在当今民族大团结的背景下对于桂北民居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对于促进民族大团结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江口长卷漓江
鹿寨江口宝塔与柳宗元诗
安昌古镇:一轴老绍兴市井长卷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在历史长卷中品读先贤的传奇人生
马头墙上的徽州“ 一府六县”的水墨长卷
还我们美丽的漓江
漓江夕色
리장(漓江)의 가마우지 낚시꾼
我的一生是宣纸的长卷
江口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