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环境下的当代摄影艺术理论和实践研究

2021-12-04林浩

艺术品鉴 2021年11期
关键词:摄影艺术摄影创作

林浩

由于媒体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摄影作品作为媒体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在摄影创作的过程中创作方法和创作观念也必定会受到影响。目前来看,摄影作品形式包含多个方面,主要表现为纪实摄影、广告摄影、商业摄影、艺术摄影以及新闻摄影等,但无论何种摄影形式,其创作的作品均需要满足受众需求。因此,有必要研究全媒体环境下的摄影艺术特征以及创新手段,尽可能在其中融入新媒体技术,使其传播形态发生改变,更为适宜当前的媒体环境。下文便结合上述研究内容,从多个维度入手针对当代摄影的艺术理论和实践研究做出分析。

一、全媒体环境下当代摄影艺术应研究的新课题

在当代发展中,虽然媒体环境的变化对摄影作品的呈现形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部分摄影师为了实现摄影作品的有效传播,不得不对摄影理念和摄影创作方法做出调整,但仍有部分摄影师坚持传统摄影艺术理念,即利用摄影原片呈现作品观念、表达自身的创作理念。此类追求摄影本质的摄影师往往具备较强的特异性,能够将自身的作品形成统一的风格与主题,且对摄影画面的效果处理得当,具备高超的摄影表现能力。如薇薇安·迈尔,她的摄影作品中多数表现出人物最原始的情感。除此之外,一些纪实摄影师会通过与媒体技术的融合来打破纪实摄影的边界,事纪实影像更具表现力与张力,给受众带去不同的观看体验。如埃拉德·拉斯里,他的作品均跨越多个艺术领域,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以及摄影艺术的多方融合[1]。因此,可以认为在当代的摄影艺术中,可将追求摄影本质的直接摄影以及有效打破艺术边界、实现多种艺术融合的摄影创作艺术作为全媒体环境下研究的新课题。

二、全媒体环境下的摄影创作特征

全媒体时代的发展有赖于数字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的快速普及应用,与此同时,在进入全媒体时代后,后现代主义也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从摄影艺术形式来看,其与美术艺术的界限已经不再清晰,且后现代艺术家们并不能正视自身的职业身份,在影像艺术创作中,仅关注艺术创作过程,而对于艺术表现形式缺乏一定的要求。同时,当代的摄影艺术者很少依靠专业的摄影装置进行艺术创作,更多的是利用数码相机、手机、计算机等随处可见的电子设备对摄影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与传统的摄影创作理念相比,当代的摄影创作中存在随意利用生活实际图像以及信息的现象,致使产生图像挪用的问题,这将对作品的原创性构成一定影响[2]。

从某一层面来看,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摄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摄影本质的延续面临一定的困难,很可能使摄影艺术走向低迷。而实际上,全媒体环境下受众群体的视觉需求显著提升,摄影作品只有具备更强的表现力方能吸引大众的目光,这同时也促进了摄影技巧的提升。而在新的传播形态下,摄影艺术要想取得进一步发展、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媒体环境,则应尽快找到摄影艺术创作的新机遇,实现对摄影技术的创新。

三、全媒体环境下摄影艺术发生的转变

(一)全媒体环境中摄影艺术地位的转变

新媒体环境下产生了大量的摄影作品,其传播形态以及使用途径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的摄影本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更好地提升摄影作品效果,通常会采取数字技术对摄影作品进行再次创作,使其呈现出更好的艺术效果,这无疑会对纪实摄影的真实性带来极大的威胁。在此种发展背景下,摄影艺术的创作也难以维系其摄影本质,同时对摄影语言的表现力构成一定影响。根据不同的摄影作品使用要求,通常需要与其他艺术表现手法相融合,将摄影作品进行空间转化和多次创作后,形成符合大众需求以及传播需求的影像[3]。此时,摄影作品仅承担着信息传播载体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在全媒体环境下的摄影艺术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即便是进行作品创作时摄影师在作品创作期间融入了大量的思想和创作理念,但由于作品创作意图明显,仅能用于信息传输,致使其在当代发展中的地位持续降低。因此,在新环境下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做到对传播摄影与艺术摄影的有效分离,将真正的摄影艺术作品从传播摄影中分离出来,以此来保障其在艺术界的地位不受影响。

(二)新媒体环境下摄影实践主体发生转变

在网络社交的时代中,图片影像已经成为人们社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种背景下,摄影主体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主要表现为,信息和图片传播形式的转变使得人们的视野更为开阔,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信息量也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人们的心理接受能力以及观看心理也随之发生变化。影像作为承载各类信息的重要媒介,人们在日常交流中,采取手机拍照的形式形成图像信息并加以传播,使得私人影像逐步进入公共空间,媒体环境中所传播的影像也不再以特定的摄影影像为主[4]。在此基础上,各国纷纷举办手机摄影大赛,使得手机摄影逐步趋于艺术化形式。一些摄影作家也开始尝试利用手机进行影像创作,部分具有影响力的摄影师还在网上发起手机摄影作品征集的活动,通过网络与他人进行交流,将所征集到的影像作品用于社交传播。各类摄影比赛的创办无疑会激发社会大众的摄影创作热情,致使目前的摄影主体已经由原本的少数摄影实践者转变为大众摄影实践者。从现阶段的媒体环境中来看,用于社交活动中的影像资源十分丰富,基本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群的社交需求。此外,由于影像资源过于丰富,也会对人们的视觉需求构成影响,现阶段的视觉需求表现为对刺激性、抓人眼球的影像较为依赖。因此,也对相关摄影艺术家的摄影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必须能够适应新的媒体环境,同时还应符合大众的视觉需求,方能在摄影作品中表现出更好的影响力。

四、新媒体环境下当代摄影艺术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变革

从我国目前的摄影艺术发展现状来看,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各类艺术节和艺术展的作品品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其影像作品的表现力也更为突出。除此之外,针对摄影艺术的理论研究也逐步深入,打破了原有的摄影艺术局限性,将摄影艺术与其他艺术的融合使得摄影艺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近些年来,全国各地涌现了多个具有独特风格的摄影艺术家,其艺术作品的特点表现为适合多种传播模式且创新意味明显,均是多艺术形式的融合,既超出摄影理论的限制又不脱离摄影艺术,可为人们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

自2000 年起,国际摄影节已经连续举办了20 年[5]。此外,还在各地方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摄影节,对民间的各类摄影作品进行收集,新创作的影像作品特点为不拘泥于形式,打破传统摄影的本质。多年间,在摄影界产生了大量的摄影新锐,目前来看,摄影新锐一词频繁出现,这也意味着摄影艺术发展中在挖掘摄影人才方面所投入的大量精力,一些洞察力和想象力较强的摄影人均能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且这些摄影新锐的风格较为鲜明和独特,能够有效打破常规性的影像创作,通过追求多元来实现对影像的深层次挖掘,所表现的设计意图也更为多元。

另外,在全国范围内均以寻找摄影新锐为目标开办了多种形式的摄影大赛,从前期的作品展出状况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多年间产生了大量具备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摄影新人。尤其是以大理影展、三影堂和全国青年摄影大赛为代表的摄影大赛挖掘了大量的摄影新锐,且摄影新锐的年龄趋于年轻化。这主要是由于青年人有更多的想法和想象力,通过对摄影原片的再创作以及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使得影像作品具备更吸睛的内容和表现力。此外,部分青年摄影师虽然对摄影技术较为执着,但敢于创新和实践,对于雕塑、绘画、空间以及摄影艺术的联合应用创作出更具冲击力的影像作品[6]。

在新的媒体环境中,当代摄影艺术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以免受到商业摄影、广告摄影以及新闻摄影的影响,失去自身的艺术价值。尤其需要加强对摄影艺术理论的研究,既要结合当代发展实际创新摄影艺术创作形式,使其满足新时期的图像传输要求;又要坚守摄影本质与摄影语言,以免被商业摄影和广告摄影同质化。另需结合新时期人们的审美需求,打破摄影艺术的局限性,通过与其他艺术的融合形成崭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带给人们更为新颖的观感体验。

五、结束语

在全媒体环境下,摄影艺术的本质受到极大的威胁,部分摄影作品被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致力于达成产品和信息宣传的目标,且摄影主体逐渐由小众摄影艺术家转变为大众摄影实践者,利用手机便可进行摄影创作,这种创作形式往往忽视了摄影的本质。虽然摄影方式和摄影作品的传播形式发生了转变,但当代摄影艺术理论和实践方法从本质上来看仍旧是从内向外的情感抒发,摄影语言较为明确,可以认为当代摄影艺术理论是对前期理论的一种外延表现。

猜你喜欢

摄影艺术摄影创作
《一墙之隔》创作谈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入选名单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福建入选作品
论摄影艺术
创作随笔
WZW—bewell摄影月赛
创作心得
最美的摄影
林玲摄影艺术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