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拉美共建“一带一路”的现状、问题与启示
——基于智库研究视角

2021-12-04飞,胡

关键词:中拉拉美智库

王 飞,胡 薇

(中国社会科学院 a.拉丁美洲研究所;b.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北京 100007)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

尽管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简称“拉美”)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加入者和最后覆盖到的地区,但拉美地区从历史渊源、现实条件和远景规划上同“一带一路”倡议密不可分。2018年1月,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简称“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后,中拉“一带一路”合作已经推进到共建阶段,双方以高峰论坛为引领、多领域多双边合作为支撑的架构基本成型[1]。智库作为中拉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与方,在双方合作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既是“政策沟通”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也是“民心相通”的载体和实现渠道。中拉共建“一带一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合作内容不断更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仅明确了近一段时期我国的发展战略,更为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打造了理论新高地。这就需要学术界和政策界进行针对性的研究、解读、诠释和宣介,对新问题进行充分分析和讨论。作为思想创新、政策建言、公共外交和风险预警等机制的中间载体,智库在共建“一带一路”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对政策制定、项目落地和提升国际影响力产生影响,并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入研究为“一带一路”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2]。

国内外学者对拉美国家参与“一带一路”的讨论较为常见,具体可分为经济学和国际关系学两个分支。经济学者多涉及微观层面的议题,或从贸易[3]、金融[4]、基础设施建设[5]等具体领域进行讨论,或侧重中国与拉美地区或具体国家在上述具体领域的经济合作研究[6],缺乏全局高度。国际关系学者更关注宏观层面的议题,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作中国外交布局的政策平台,或侧重全球治理、发展战略对接等宏观问题[7],或站在宏观战略和外交顶层设计角度展开[8],缺乏实际可操作性。由于“一带一路”倡议延伸至拉美较晚且该倡议的属性和目标尚未形成共识,拉美学者对“一带一路”倡议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一,造成其对“一带一路”的认知重点不同。同时,这些研究还存在认知偏差,视野较为狭窄[9]。例如,基础设施合作成为拉美学者研究的重点。秘鲁太平洋大学中国与亚太研究中心主任罗萨里奥·圣加德亚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和南美洲基础设施一体化倡议(IIRSA)的发展理念一致,秘鲁可成为该倡议扩展至整个南美洲地区的突破口[10]。阿根廷萨尔瓦多大学中国研究系主任马豪恩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是中拉全面合作最先获得早期收获的内容[11]。但是,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并不仅仅局限在基础设施合作,贸易、金融、人文交流都可以影响中拉基础设施合作的质量。拉美智库在国家政治中扮演关键角色,是公共决策的重要环节[12]。例如,巴西外交型智库采取多种公开手段向外交政策的决策者和普通民众传递智库的观点、主张和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外交决策走向[13]。2008年11月,首份《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出台,开创了中拉全方位合作新局面,拉美智库的中国研究开始出现。2016年11月,第二份《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颁布,标志着进入中拉全面合作的新阶段,拉美智库关注中拉关系的研究机构和学者数量日益增加,关注重点和学科背景日渐多样。研究的媒介包括建立中国研究中心、召开中国为主题的多学科研讨会、双边和多边智库合作等。2018年初,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成功召开,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正式延伸至拉美,中拉开启共建“一带一路”的新阶段,这也为拉美智库的研究确立了新主题。巴西是拉美首强,巴西智库对中国的研究最为丰富,瓦加斯基金会(FGV)、应用经济研究所(IPEA)、金砖国家政策中心(BPC)和国际关系中心(CBRI)等智库重点关注中巴经贸关系,对中国的认识和定位趋于客观、务实和理性[14]。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研究开始增加,但尚未有从智库视角进行的分析。事实上,智库是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智库合作是“政策沟通”的基础和“民心相通”的题中应有之义。拉美民众对当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缺乏了解,甚至出现了拉美国家部分政府官员发表负面涉华言论,部分拉美媒体污名化中拉“一带一路”合作等事件,这些都需要借助智库和学者的研究成果加以澄清和应对,通过中拉智库合作推动中拉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吸引拉美国家参与中国双循环建设。因此,本文基于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全球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结合2015—2019年21个拉美国家的129家智库发展的新形势,对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解读。特别地,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在2020年初席卷全球,对拉美地区的旅游业、贸易和生产力产生了不利冲击。全球化为病毒大流行提供了“温床”,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抗疫”需要国际合作,呼唤建立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和拉美智库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也成为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体现。为此,笔者首先对中拉共建“一带一路”进行文献回顾,其次对拉美智库的中国研究进行概括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和讨论拉美智库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最后总结几条研究结论和启示。

二、拉美智库的中国研究

拉美智库如何看待中国,如何定位中国在拉美国家对外关系中的地位和角色,必然会影响到拉美国家的对华政策以及中拉关系发展前景。研究和分析拉美智库的中国研究,有利于了解拉美智库眼中的中国角色,从而更好地理解拉美国家的对华政策,为加强中拉合作提供认知基础。

(一)形成研究网络

拉美地区大国基本建立了中国研究中心或中国研究网络,研究范围涉及经济、法律、社会和人文交流等,尤以经济研究为主。这些机构以特定研究人员为中心发起建立并形成网络。这些研究人员或为华裔,或在中国生活多年,或在中国获得学位,或从事中国相关问题研究超过10年以上。

首先,以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UNAM)教授恩里克·杜塞尔·彼得斯为主要召集人发起建立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中国学术网”(Red ALC-China)。该学术网主要研究中拉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政治及国际关系;自然资源和环境;历史文化;中文学习。Red ALC-China还出版了多部论文集,将拉美地区研究中国问题的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编辑成册,对中拉关系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入研究。自2014年发布首份中拉关系学术论文集以来,截至2019年底,Red ALC-China已出版18本论文集[15]。

其次,2018年10月巴西学术界和教育界筹建了“巴西中国问题研究网络”(RBChina),首次会议有约150位中国研究学者参加,共同推动以及加强巴西对于中国以及中国道路的了解[16]。2017年,FGV在其法学院下成立了中巴研究中心,旨在发挥专业优势,为中巴企业界合作提供法律政策解读,研究中心主任高文勇(Evandro Menezes de Carvalho)曾在复旦大学访学,现担任《今日中国》葡萄牙语版执行主编。

再次,阿根廷多所高校建立了亚洲或中国研究中心。阿根廷萨尔瓦多大学(USAL)1967年就设立了阿根廷第一家东方研究中心,并从2004年起开设当代中国研究专业,是最早涉足中国问题研究的阿根廷大学。当前,阿根廷天主教大学(UCA)、拉普拉塔国立大学(UNLP)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UBA)的中国研究中心规模较大,主要从事中阿或阿根廷与亚太国家关系的研究。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官网还增设了中文版,该校社会科学学院于2018年6月还推动成立了阿根廷-中国研究中心(CEACh),提供研究平台和有关中国的知识[17]。曾于1979至1982年在中国学习,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外交政策分析的马豪恩(Jorge Malena)教授同时担任萨尔瓦多大学和天主教大学两家中国相关问题研究智库的负责人。

(二)明确研究重点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秩序加快重塑,异常复杂的世界产生了诸多不确定性。拉美国家智库的研究重点聚焦于全球变局,通过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严谨、更具创新性及更负责任的方式保证其研究的相关性和影响力[18]。拉美智库聚焦于通过相关研究找到解决当前各国面临发展困境的办法,重视可操作性和效率。于是,随着中拉关系不断发展,“中国”作为关键词在拉美智库学者的研究中出现频率越来越高。“拉丁美洲研究协会”(LASA)年会是全球拉美研究影响力最大的会议,2019年年会与中国相关的小组讨论接近20场,涵盖文学、历史、经济、国际政治等多个领域,而这在2017年年会还不明显[19]。拉美智库的中国研究以中拉经贸关系为主,同时也涉及中国整体形象、人文交流等。首先,中拉经贸关系是拉美智库关注重点,其最主要关切是拉美同中国经贸合作的成本与收益。其次,人文交流是拉美智库学者关注的第二大问题。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范围延伸至拉美后,“民心相通”越来越受到重视,华人学者、拉美问题研究人员、大学教师、记者、外交官以及独立作者已经出版或发表了一些有关华侨华人移民的书籍、论文、专题报道和回忆录。再次,汉学家更关注中国整体形象。他们长期跟踪中国的发展,有的还在中国接受培训,熟悉中国的情况。此外,拉美智库学者高度关注双边关系,并利用召开研讨会和出版论文集的机会进行交流和研究成果的传播。

(三)中拉智库合作

第二份《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对中拉合作的领域进行了细分,作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智库合作成为中拉论坛框架下的关键分论坛。中国积极支持中拉学术研究机构和智库开展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研讨会、著作出版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20],目前已形成多边合作和双边合作齐头并进之势。

首先,多边智库论坛支持中拉整体合作。中国-拉美和加勒比智库交流论坛(简称“中拉智库论坛”)是中拉论坛的组成机制之一,2010—2020年间已举行五届(表1)。论坛坚持加强中国同拉美国家经验交流和知识分享、为中拉关系不断深化提供智力支持的宗旨,积极开展各种活动,现已成为中拉之间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强的智库交流平台。

其次,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作为中方牵头单位建立的非官方“中拉学术高层论坛”,已成为中国的拉美研究智库和拉美的中国研究智库合作的桥梁,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智利安德烈斯·贝略大学与阿根廷国立科尔多瓦大学是拉美国家的联合发起机构。2012—2020年,“中拉学术高层论坛”已成功举办九届,论坛主题涉及全球治理、中拉关系、中拉发展经验借鉴等(表2)。

再次,中国和拉美国家还通过双边智库论坛或双边智库合作机制为中拉合作进言献策。巴西是拉美首强,中国和巴西智库合作最多也最具代表性,合作形式最为多样。一是举行高级别智库论坛。2019年4月27日,中国驻巴西使馆举办“中巴智库论坛”,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巴西古斯芒基金会、应用经济研究所、亚洲拉美研究中心等智库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智库研究人员围绕“一带一路”对接拉美、中拉和中巴关系及人文交流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21]。2019年4月29日,“中巴媒体智库对话会”在巴西圣保罗召开,中国和巴西智库学者和媒体以“共建‘一带一路’开启金砖合作金色十年”为主题进行交流[22]。二是开展智库机制化合作。2017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巴西国际关系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建立中巴双边二轨渠道。2019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双方已经完成了对金砖国家社会和青年的比较研究,即将启动对社会公正等问题的研究,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扩展到经济学、国际关系等领域。2019年12月,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和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签署双边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围绕贸易、投资和金融三大领域开展联合研究。

最后,中拉智库紧跟形势,合作应对突发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后,中国和拉美国家智库迅速反应,通过视频会议交流经验,翻译中国防控防疫经验为拉美“传经送宝”。2020年3月27日,清华大学拉美中心举办“分享中国经验,助力智利及拉美抗击疫情”视频交流会,邀请中国国家卫健委全国新冠病毒肺炎防治专家组马弘教授等与智利的智库、政府部门、企业各界分享中国经验[23]。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拉美研究专业智库,在疫情发生后积极进行信息传播。拉美所经济学科的“拉美经济观察”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组织翻译了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倪大新研究员在《中国日报》发表的文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两类策略和措施比较研究》,并向拉美地区西班牙语国家智库进行推介,收到良好效果[24]。

三、拉美智库的“一带一路”研究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拉美国家便表现出强烈的参与兴趣。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与时任阿根廷总统毛里西奥·马克里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简称“高峰论坛”)上均强调,“拉美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2017年11月,习近平主席会见时任巴拿马总统胡安·卡洛斯·巴雷拉时表示,拉美是“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方。这是中国领导人最早针对“一带一路”倡议与拉美之间关系的政策表述,积极地回应了拉美国家强化对华合作的明确意愿。2018年1月,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专门通过《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特别声明》,中拉正式开启共建“一带一路”新阶段。

(一)研究内容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后,倡议的路径2018年才正式延伸至拉美。因此,同欧美智库学者高度关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动因不同[25],拉美智库学者似乎并不太关注中国发起该倡议的动因,而是基于本国核心利益,从拉美和全球发展角度分析“一带一路”之于拉美的价值、机遇和挑战。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是改变世界秩序的手段,处于世界体系“外围”的拉美面临机遇。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胡安·塞瓦斯蒂安·舒尔茨认为,“一带一路”在各大洲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打造了一个新架构,凸显出一种新的世界秩序,有望终结美国作为单极强国的霸权地位。该倡议建立在生产和劳动基础上,是包容性和尊重主权的计划,反对社会排斥和经济依赖。欧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都能在此倡议中受益[26]。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教授弗拉维奥·布鲁诺和马里尔达·里贝罗认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贸易和投资两个渠道改变了全球经济的地理版图,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结构性冲击[27]。秘鲁太平洋大学中国和亚太研究中心主任罗萨里奥·加德亚表示,“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综合性区域一体化开发倡议[28]。巴西坎皮纳斯大学教授佩德罗·罗西认为,对于25%的GDP来自外资的巴西来说,多边主义对该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多边主义的具体体现,是一种新型国际秩序观[29]。智利圣地亚哥海德堡拉美研究中心爱德华多·莱吉萨蒙·阿斯图迪略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国重塑国际秩序的视野。拉美国家通过与中国的战略合作和各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建立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两洋走廊”,从而进一步参与“一带一路”合作。“一带一路”的整体规划完全有能力改变现有世界经济秩序,使贸易、工业和创新都发生变化[30]。秘鲁智库发展分析小组首席研究员米格尔·贾拉米略参加了首届高峰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可以和秘鲁的发展战略进行对接[31]。

其次,拉美国家参与“一带一路”能释放其在贸易、金融、基础设施等领域发展潜力。“一带一路”倡议聚焦发展,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为核心内容,同拉美国家的发展战略“不谋而合”,为各国再次实现现代化的努力提供了机遇。墨西哥Red ALC-China负责人恩里克·杜塞尔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给拉美国家提供了获得资金和技术的平台,能促进拉美区域内和拉美与亚太地区的互联互通,是宝贵的机遇。巴巴多斯西印度大学凯夫希尔分校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马歇尔认为,“一带一路”在加勒比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有着宏大而广泛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加勒比地区投融资和工业发展,帮助加勒比国家改进产业发展相对单一、互联互通水平和工业化水平落后的现状[32]。联合国拉美经委会(CEPAL)副执行秘书马里奥·西莫里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拉美区域一体化及助推其开展国际合作的催化剂。“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可以成为一个平台,促使中国在拉美地区的投资更加多样化,并且有利于中国和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同拉美地区展开三方合作[33]。巴西FGV高文勇教授认为,拒绝“一带一路”意味着拒绝来自中国的巨额资金,这将使巴西失去搭乘中国这辆高速飞驰的经济快车实现共同发展的机会。加勒比货币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德莱尔·沃雷尔指出,中国经济的成功将为加勒比国家的经济繁荣做出贡献[34]。巴西FGV夏华声教授表示,“一带一路”框架内的许多项目都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帮助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降低区域内的物流成本,提升所覆盖人口的生活水平,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民众能够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生活便利,是一项功在长远的伟大事业[35]。

再次,重视和中国的合作、借鉴中国发展经验,有利于维护中拉关系稳定。新冠肺炎疫情成为2020年以来冲击全球政治经济秩序最大的“黑天鹅”,拉美多国医疗卫生体系面临巨大压力,经济前景暗淡。全球疫情蔓延呼唤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新冠肺炎也成为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题中应有之义。国家层面的“政策沟通”和智库层面的“民心沟通”有利于拉近中拉之间的距离。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启动全民抗疫,替世界挡住了新冠病毒的第一波攻击,率先在本土实现对病毒的基本控制。CEPAL执行秘书阿莉西亚·巴尔塞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将极大冲击地区经济,呼吁各国加强地区和全球协调合作,共同应对疫情[36]。巴西传染病学会专家埃利安娜·比库多认为,中国的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为其他国家疫情防控提供了借鉴,值得国际社会学习。巴西利亚联邦区长官伊巴内斯·罗沙表示,中国努力遏制疫情传播,积极与其他国家开展抗疫合作,展现出卓越的能力。秘鲁、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等国卫生部门也同中国专家视频连线,学习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医院建设、患者治疗等方面经验[37]。2020年3月18日,巴西联邦众议员、总统雅伊尔·博索纳罗之子爱德华多·博索纳罗在社交媒体上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发表了有关中国的不当言论,在巴西引发巨大争议。巴西外交智库——国际关系研究中心(CEBRI)则坚持正确立场,维护中巴关系,并致信中国驻巴西大使馆,向中国致敬,钦佩中国的抗疫表现和与国际社会的合作[38]。此后,CEBRI视频专访中国驻巴西使馆新闻发言人,重点介绍中国防控新冠肺炎经验、开展国际抗疫合作及统筹防疫和经济社会发展举措[39]。公开信和视频均在CEBRI网站发布,在巴西发挥了积极作用。2020年3月21日,巴西中国问题研究网络还发布文件,107位巴西智库学者联合发出声明,支持中国抗击新冠肺炎所做出的努力,表达对中国人民的敬意和团结之情[40]。

(二)研究成果及传播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路径延伸至拉美并落地开花,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其智库开始关注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智库学者通过专著、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时评等形式的学术成果研究“一带一路”,拉美国家政府机构和智库则通过举办论坛和研讨会的形式加强学术交流和成果推介。

首先,研究报告成为最主要的成果传播形式。拉美国家智库学者撰写研究报告后会第一时间利用网站向社会推介,一些学者还会使用自媒体和新媒体进行转发。乌拉圭国际关系委员会(CURI)于2019年9月发布分析报告《“一带一路”到达拉美及加勒比:机遇与挑战》,介绍“一带一路”的大致情况,认为该倡议对拉美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41]。2018年,巴西CEBRI 发布智库立场文件,亚洲课题组聚焦中巴关系。研究认为,巴西应该积极向“一带一路”靠拢,基于巴西长远利益,利用该倡议提供的机会加强巴西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42]。

其次,长期关注中国的拉美学者已经开始参与出版关于“一带一路”的学术专著。2018年,巴拿马运河管理局经济学家埃迪埃·塔皮埃罗出版专著《丝绸之路与巴拿马》,是拉美地区系统讲述“一带一路”倡议的最早著作之一[43]。该书描绘了中美洲地区和巴拿马与中国关系的战略性前景,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全人类共同的机遇,有可能改变世界,将国际贸易和市场互动作为一体化工具,从而推动各国及其人民看到联合发展的收益。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卡罗琳娜·梅拉教授与中国社科院拉美所阿根廷研究中心主任郭存海共同主编了《一带一路和拉丁美洲:新机遇与新挑战》,邀请多位拉美智库学者就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展开讨论[44]。UNLP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司芙兰主编出版论文集,从政治、经济和历史多学科讨论了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当前的“一带一路”[45]。

最后,各类研讨会成为智库学者交流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经验的平台。作为拉美首强,巴西智库以中国研究为内容的研讨会开始对“一带一路”进行深入研究。2019年4月25日,杨万明大使应邀出席由巴西农牧业联合会举办的中巴农业合作研讨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加强“一带一路”合作,推动中巴农业合作联动发展》的演讲。2019年5月7日,FGV主办“一带一路与里约:五通与中巴关系”研讨会。FGV代主席金特拉表示,“一带一路”是中方提出的一项重要国际合作倡议,超越地缘概念,是世界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的平台。中国是巴西和拉美的重要合作伙伴,巴西各界应在巴中现有合作基础之上,加强研究“一带一路”倡议,结合具体合作需求,探讨推动两国现有合作机制和“一带一路”的协调对接,扩大对华合作机遇。巴西学界、法律界应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两国政府和企业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合作提供智力支持[46]。2019年4月,阿根廷国际关系理事会(CARI)举办“一带一路”倡议专题研讨会。与会人员高度赞扬“丝路精神”,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契合当前各国合作发展趋势,“五通”理念有利于促进区域合作。在2019年5月的LASA年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崔守军教授与墨西哥国立大学杜塞尔教授联合组织了“中国、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变化国际秩序中的挑战与机遇”分会讨论小组,就中国对拉丁美洲外交政策的形成、一带一路在拉丁美洲以及中国在拉丁美洲所带来的影响等诸多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解读。2019年6月28日,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亚非倡议发起人阿莉西亚·希龙主持召开“中国及其‘一带一路’倡议”国际研讨会,将拉美地区和非洲地区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对比,分析了各自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拉开启共建“一带一路”时间不长,但拉美智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关注和研究已初具规模。然而,受拉美智库学者的研究偏好、中拉“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实施以及地缘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拉美智库对“一带一路”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其一,拉美智库和智库学者在拥抱“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仍心存疑虑,甚至出现“两面派”。由于“一带一路”倡议多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且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因此部分学者担心因参与该倡议有关活动可能造成拉美国家债务负担增加。波多黎各学者里卡多·巴里奥斯认为,互联互通并未改变以采掘业和大宗商品为重心的中拉商贸关系。因此,按照“一带一路”协议在拉美地区铺路的时候,该地区的各国领导人和决策者们必须以审视的眼光对这一倡议进行严格的检查。他甚至认为,加强互联互通会进一步强化中拉各国之间原本就不对等的关系。同时,对中国在拉美工程项目长期存在的环境上的担忧以及对当地社区权利的关切也依然存在[47]。乌拉圭国际关系委员会(CURI)在《“一带一路”到达拉美及加勒比:机遇与挑战》报告中将拉美地区普遍遇到的“再初级产品化”倾向同中国相连,认为中拉之间存在新的“中心-边缘”发展模式。这些论断虽过于片面,但也反映出当前拉美智库学者对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认知并不完全一致。个别拉美智库学者对“一带一路”的认知传承了拉美实用主义的特点,不同场合言辞和立场不同。例如,巴西FGV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奥利弗·施廷克尔将“一带一路”倡议喻为“21世纪的马歇尔计划”,这显然有违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利于拉美民众全面了解该倡议。他还重提“中国威胁论”,认为巴西在和中国的合作中遭到了损失[48]。然而,他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及访问中国时的立场却完全不同,对“一带一路”持完全积极的评价[49]。

其二,拉美智库的“一带一路”研究队伍呈现出高度集中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并非所有国家的智库都对“一带一路”给予关注,个别已同中国签订“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甚至没有智库对这一倡议进行研究。根据样本中对21个拉美国家129家智库的追踪,其中12个国家同中国签有“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涉及“一带一路”研究的只有27家,且大多集中在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三个大国,而这三国尚未签署合作文件。其次,智库中研究“一带一路”的学者较为集中。尽管涉及“一带一路”研究的智库数量不断增加,但智库中真正研究“一带一路”的学者数量较少。例如,巴拿马的塔皮埃罗、巴西的高文勇、墨西哥的杜塞尔和阿莉西亚、阿根廷的马豪恩等人几乎撑起各国“一带一路”研究的“半边天”。此外,拉美智库研究“一带一路”的学者或为华裔,或在中国获得学位,或参与了中国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和培训项目,自发和自主研究不足。

其三,拉美智库的“一带一路”研究领域较为狭窄。根据第二份《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双方在政治、经贸、社会、人文、国际协作、和平安全司法六大领域深入推进合作,即应该覆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方面的内容。但是,无论是拉美智库的“一带一路”研究还是中拉智库“一带一路”合作,均以贸易、金融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经贸务实合作为主,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稍显滞后。这样的结果就是智库在中拉“一带一路”合作中的建言献策作用还不明显。例如,巴西-秘鲁“两洋铁路”规划2014年就已经提出,但当前还有大量秘鲁人认为该项目应由两国同比例分担成本,这说明该国智库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的转化方面有所欠缺。事实上,“一带一路”包含“五通”,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如果滞后,其他领域的合作也必然难以行稳致远[50]。

四、结论和启示

本文研究了拉美21个国家的129家智库在2015—2019年间的中国研究,明确了近年来拉美智库中国研究的重点,发现“一带一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重要的咨政渠道和学术研究平台,智库越来越受到拉美各国政府、政党、非政府团体和NGO的广泛关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拉美智库在研究能力、研究内容和影响力方面均实现了突破,拉美智库关于中国的研究力量不断增强。尽管拉美是最后被纳入“一带一路”合作框架的地区,但已经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在中拉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加强双方智库交流将更好地服务于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实践,通过智库合作渠道丰富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拉美智库的“一带一路”研究存在两面性,有支持的声音也有疑虑。同时,拉美智库的“一带一路”研究队伍集中、研究领域狭窄。面对这些问题,可通过进一步加强中拉智库交流合作以拓展拉美国家参与“一带一路”的合作空间,发挥拉美智库在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层面的作用,推动中拉“一带一路”务实合作。

首先,鉴于当前签订“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对拉美“一带一路”研究促进作用较低的问题,中拉双方应重视智库网络和联盟建设,扩大“一带一路”的影响力。一是依托拉美地区建立的中国研究网络,加强现有网络建立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同中国智库的交流与合作。二是加强和其他国家智库交流,尤其是那些已经和中国签订“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应开展合作研究,互派研究人员访学,并形成完善的合作机制。

其次,鉴于“一带一路”研究成果及其传播力不足的问题,中拉双方可突破传统论坛形式,鼓励拓展“青年论坛”“智库-商界-政界对话”等多样化的交流形式,充实双方各自的研究队伍力量,提升智库研究成果的转化能力。扩大智库和学术界、媒体、公众的对话和沟通力度,加强研究成果的传播,丰富成果传播形式。

再次,鉴于拉美智库“一带一路”研究存在队伍集中、研究领域狭窄等问题,双方或多方应分别着力,凝聚共识。中国需积极宣传中拉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成果,加强学术研究的理论支持和话语体系构建作用,阐释“一带一路”的内涵和外延,尤其是强化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在智库成果推介方面的作用,真正做到亲诚惠容,以拉美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民心相通。拉美智库则可利用好孔子学院等现有中拉合作机制,突破实用主义导向,除重视经贸领域务实合作外,加强对中国研究多维性和多样性的理解。

猜你喜欢

中拉拉美智库
民居智库
民居智库
中拉媒体人共话“命运共同体”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建立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数字中枢的构建与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研究
第十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