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牛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与诊治
2021-12-04杨有明高德兴施瑞娟唐恩应殷福兰朗关林
杨有明,高德兴,施瑞娟,唐恩应,殷福兰,朗关林
1.瑞丽市姐相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瑞丽 678600;2.盈江县油松岭畜牧兽医站,云南 盈江 679300;3.盈江县畜牧站,云南 盈江 679300;4.瑞丽市水产站,云南 瑞丽 678600;5.盈江县铜壁关畜牧兽医站,云南 盈江 679300
1 发病情况
2018年4月中旬,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姐相乡暖波村的一养牛户所饲养的5头水牛中有3头水牛发病,经村兽医到户连续治疗了3~4 d仍不见病情好转,反而有1头牛的病情加重。据养殖户介绍,患病的3头牛于7 d前开始出现食欲减退的症状,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仅有吃食减少、饮水量和次数增加,反刍减弱,眼结膜苍白等病症表现。发病第3天后病情开始有所加重,病牛体温升高,不吃也不反刍,使用过氨基比林、林可霉素、比赛可林等药物,仍不见效,病牛的体温不降,病情比原来更加重。
2 临床诊断
2.1 临床症状
病牛一开始就出现精神沉郁,全身的肌肉颤抖,黄疸;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初发生便秘,粪便较干,后又发生腹泻,但排出的粪便不成水样;病牛的尿量少,尿的颜色开始呈深黄紫色,后又呈血尿;有发热症状,病牛的体表很热,多汗,用体温计测量病牛的体温已升高到41.0℃~42.0℃,鼻镜很干;心率加快,脉搏增速;流口水,流泪,四肢无力,步态不稳;皮肤和可视黏膜苍白。其中1头已卧地不起,最后因严重贫血,黄疸,高热骤退而死亡。
2.2 病理解剖
对该养殖户病死的1头牛的尸体病理解剖检查时可见,这头病死牛的可视黏膜苍白、黄染,被毛干乱,鼻镜呈现干裂状。解剖可见,皮下、浆膜下及全身脏器有点状出血;血液稀薄,凝固不良;腹腔液体增多、积液,呈暗红色;肝脏肿大,质地柔软,呈土黄色;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脏肿大;肾脏体积变大,肾皮质出血,色呈土黄色;胸腔积液;心脏扩张,心肌质地柔软;真胃和小肠局部出血,黏膜水肿;肺色深,有炎症和水肿症状。
2.3 血检结果
经采集病牛的血液涂片进行镜检,发现有附红细胞体,形状呈环形、圆形、月芽型等多种形态。
根据临床症状,病死尸的病理解剖变化和采集末端血的血液涂片检查结果,诊断为附红细胞体病。
3 治疗方案
对未见发病症状的2头牛进行预防性用药;对病牛进行隔离治疗,贝尼尔,按5 mg/(kg体重)(正常用量3~7 mg),用生理盐水配成5%的溶液,分点深部肌肉注射,1次/d,连用3 d;配合磺胺6-甲氧嘧啶钠注射液,每头30 mL/次,肌肉注射2次/d,连用5 d。治疗5 d后,除未治疗之前已死亡的那头牛外,剩下的2头病牛全部治愈,未病那2头也未出现发病症状。
除上述治疗方案外,还可用黄色素注射液,每头40~50 mL/次,静脉注射;12%复方磺胺甲氧吡嗪注射液,按1 mL/(kg体重),1次/d,连用4~5 d;如能配合螺旋霉素、盐霉素或氨丙啉等药物,效果会更好。
4 防治体会与探讨
附红细胞体病在猪群中的病例,从2003年以来在德宏州每年都有病例报告,但在牛,特别是水牛的病例在德宏州属首次,今后要注意该病在牛群中的防治。
4.1 流行规律与临床症状探讨
本病主要引起病牛出现高热、贫血、黄疸、皮肤干燥色深、先便秘后腹泻等临床症状。多发于每年的夏初季节,气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在70%左右,特别是雨后。被传染后的牛,潜伏期15~30 d,发病后全身症状明显,先出现不食,体温可升高至40℃以上,可视黏膜苍白、黄疸,尿量渐少、色黄,全身被皮发红干燥,有的下腹部会出现深色斑;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或先便秘后腹泻。发病后若不及时治疗,最急性患牛,特别是犊牛可在发病后的2~3 d死亡,急性和慢性病例,病程可在7 d以上。有的病牛可能自愈,但表现贫血,生长受阻。犊牛死亡率明显高于成年牛。
据资料报道,本病多发生在日气温20℃以上的时节,湿度在70%左右;昆虫可传播本病,被污染后的针头、器械也可传播本病;发病的母牛可垂直传播给犊牛。
4.2 病例诊断与处置
本病根据临床症状、病例解剖症状,并结合血液涂片检查结果就可以确诊,而血液涂片检查结果最能作为确诊本病的依据。一旦进行临床和病理解剖诊断初诊后,可立即进行血液涂片镜检。血液涂片检查的方法简易,即取末梢血涂片,甲醇固定,用姬姆萨染料染色后镜检,如果见到在红细胞表面附着的椭圆形、半月形、杆状型、逗点状型等的附红细胞体,色呈淡紫色的就可以确诊。
在诊断时如果发现可疑病例要立即隔离,待作进一步系统检查,特别是血液涂片染色镜检。一旦确诊本病尽快进行治疗,并对牛舍、器械、用具等要进行严格消毒。如果是种用牛一般作淘汰处理。要早诊断、早治疗,治疗方法可按上述药物进行治疗即可。
4.3 致病源及该病的归类
引起附红细胞体病的致病源说法不一,有的资料将其归于传染病,认为牛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是附红细胞体,属于立克次体目、无状体科、附红细胞体属的立克次体,呈环形、球形、卵圆形等形状,附着在红细胞上或存在于血浆中。也有的资料则认为是原虫引起的,将其归于寄生虫病,认为是一种寄生于红细胞和血浆中的原虫引起的原虫病,因采病畜血涂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多在红细胞的一则观察到病原体,故又称边虫病。笔者认为,如果归于寄生虫病,因其作为寄生虫病的虫体的生活发育史尚未有人证明,应归于传染病类,是一种由立克次体引发的传染病。
4.4 鉴别诊断
本病在诊断上要与泰勒焦虫病、巴贝西焦虫病等原虫病,以及炭疽、出败、流感、恶性卡他等病相区别。泰勒焦虫病,取穿刺淋巴结液涂片可找到石榴体;巴贝西虫病,巴贝西虫寄生在红细胞中,染色后细胞浆呈淡蓝色,细胞核呈紫红色;炭疽病,病程比本病急,黄疸不明显,黏膜不苍白,血液不稀薄,无季节性,病尸七鞘出血,脾髓呈黑红色,可由切面流出。血液涂片中检出炭疽杆菌;牛出血性败血症,无黄疸和黏膜不苍白,血液不稀薄,脾脏不肿大,一年四季均会发病,幼畜发病死亡率高,血液涂片中可发现两级染色的巴氏杆菌。
4.5 预防措施
1)加强检疫,防止该病的传染。非疫区的养殖场户要严格禁止非疫区到疫区购买引进牛,对从外地非疫区引进的牛也要先按要求进行隔离观察和检疫,待隔离观察时间结束后未发现异常的健康牛方能入场合群饲养。
2)对于疫区的养殖场户,可在每年的发病季节对牛群可用贝尼尔,黄色素,复方磺胺甲氧吡嗪(磺胺甲氧吡嗪5份,甲氧苄胺嘧啶1份),磺胺6-甲氧嘧啶,螺旋霉素,盐霉素,氨丙啉等药物进行药物预防。
3)定期对牛舍进行清洁消毒,对舍养牛还要定期开展消杀体外寄生虫的工作,而对放牧的牛则要避免到寄生虫较多的地区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