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小“银行卡”,让幼儿游戏更自主

2021-12-04张小南

好家长 2021年2期
关键词:银行卡小朋友银行

文 张小南

一、“银行卡”游戏的由来

角色游戏是幼儿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大班幼儿的个性发展逐渐显现。角色游戏正好给幼儿搭建了表现的舞台。近期,幼儿们一直在讨论玩哪些角色游戏,最终,“白鹭湖银行”和“天天超市”联动游戏胜出。随后,幼儿对“银行卡”产生了兴趣,他们对“银行卡”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对怎样办理银行卡、怎样存银和取银、怎样赚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借此契机,挖掘幼儿在如何“赚钱”的游戏开展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激发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二、“银行卡”游戏

(一)设立“银行卡”基金

为了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家长自发从网上买来了很多玩具“银行卡”和玩具纸币,共同收集开超市的游戏材料。“天天超市”开张了,幼儿们纷纷到“银行”去办卡,大家通过商量决定,每位幼儿的账户上有固定资金10 元。“银行”的“工作人员”挂上自制的工作牌,开始认真地给“顾客”办理银行卡。

(二)发现“取钱”问题

这几天,“小银行”游戏异常热闹,幼儿们都拥挤在“取款机”的面前,“取款机”不停地晃动,严肃的“保安”走过来,大声说:“公共场所,请大家排好队,耐心等待,不要拥挤。”很快,幼儿们就自觉地排好队,取钱的速度快了很多。

(三)讨论“存钱”公约

几天游戏下来,幼儿提出问题:“‘银行卡’上的钱用完了怎么办?”苗苗小朋友有点沮丧地说:“我的存折上只剩5块钱了,真没劲!”乐乐说:“我希望,我‘银行卡’上的钱可以变得越来越多……”

幼儿们展开热烈的讨论:“老师,我做值日生可以赚钱吗?”“老师,我主动完成你布置的任务,可以赚到钱吗?”幼儿们兴致高涨。经过研究,大家制定了如下公约:为同伴服务1 次可以赚5 元,认真完成手工作品可赚2 元,主动帮助别人可赚3 元,改掉坏习惯且得到同伴认可赚5 元,和其他幼儿分享故事可赚2 元等。在幼儿们第一次制定了“赚钱”的公约后,平时自律意识相对欠缺的幼儿明显进步很大,他们不再调皮捣蛋,还改掉了许多坏习惯。

接着,新问题又来了,很多幼儿问:“老师,我今天中午吃芹菜了,那我的银行卡可以存钱吗?”“老师,我今天中午午睡了,可以存钱吗?”

小小的“银行卡”在不断地检查幼儿的日常行为,让幼儿可以发现自己的缺点,并积极地改正。

三、由“银行卡”衍成的活动

在每次游戏后的讨论环节中,幼儿们会把游戏中发现的问题抛出来,大家一起讨论。有的幼儿问:“老师,我想知道今天有几个小朋友去银行取钱了?”有的幼儿问:“老师,今天哪些小朋友存钱了?”“老师,今天这个钱太多了,我不会算。”根据幼儿游戏中的问题,我们相继生成了“参观银行”“认识竖状图”“刷卡游戏”“如何存取钱”等活动。

四、 教育反思

(一)追随幼儿的兴趣

小小的“银行卡”游戏,引发了幼儿极大的兴趣。我紧紧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展开活动。大班幼儿基本能遵守游戏规则,但如果不在成人视线范围内,就容易出现不守规则的现象。通过“银行卡”游戏,班级幼儿的规则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主动遵守游戏的规则。

(二)积极生成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瑞吉欧教育体系将教师教学的过程比作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游戏,教师必须“接住儿童抛过来的球”,成为幼儿真正的合作伙伴。在幼儿的游戏研讨中,教师及时抓住幼儿的问题,引导幼儿解决问题。小小的“银行卡”看似不起眼,却给幼儿提供了自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机会,让幼儿在游戏中更投入、更专注、更自主。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一定要继续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发掘幼儿的兴趣点,抓住教育契机,挖掘游戏的教育价值。

猜你喜欢

银行卡小朋友银行
江西银行
复杂背景下银行卡号识别方法研究
记忆银行
谁划走了银行卡里的款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