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统筹”推进职教改革,发展市域治理
2021-12-04浙江省衢州市教育局张卫民郑晓珍
浙江省衢州市教育局 张卫民 郑晓珍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衢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区域发展“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城市能级提升战略,大手笔、大格局谋划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美丽经济“大产业”、浙江制造“生力军”、现代农业“大振兴”。区域发展对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为衢州市职业教育地位提升与跨越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一、明确问题指向
国家有政策,地方有需求,市场有呼唤,百姓有期盼。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在认真总结经验和厘清优势的同时,深入调研分析了推进职教改革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
(一)专业设置重复度高,存在低小散弱现象
从主体专业来看,以全市布点超过3个专业为基准进行统计,7所学校专业重复率在50%左右,3所学校专业重复率超过70%。专业离散度高,导致建设力量分散,低水平投入、重复投入,稀释了专业资源,降低了办学效益。
(二)内涵发展相对滞后,品牌影响不够凸显
衢州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大多属于招生导向型,即什么专业好就开办什么专业。因此,专业内涵建设显得相对滞后,尤其在未来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培养、引领性专业、前沿性改革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差距。
(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衢州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在全省靠后,历史欠账较多。衢州市生均拥有中职教育装备、经费、师资、校舍等都处于低配标准,与省内职业教育发达市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二、厘清改革思路
面对困难问题与发展瓶颈,如何围绕国家改革要求,对接地方发展战略,结合区域发展实际,谋划推进新一轮的职教改革发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一系列新目标、新论断和新要求,为衢州职教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实践指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多次提出统筹发展的理念,即“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加强省级统筹……指导各地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科学配置并做大做强职业教育资源”“统筹多种资源,建设若干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衢州六区县地域空间紧凑,区域间交通便利,五县(市)与中心城区的距离基本上处于“50公里交通圈”,为职业教育的市域统筹、聚力发展提供了地域可能性。最终,衢州积极抢抓发展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省市领导的多次调研指导和多轮论证下,于2019年6月发布《衢州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五统筹”的改革发展思路。以“五统筹”为抓手,推进职教改革发展的市域治理新样态逐渐成形。
三、推动改革实践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在制度设计上,完成了五年发展规划,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制定了工作任务清单;在落地实施上,完善了组织架构,推进了具体改革,取得了实质进展。
(一)“强干削枝”推进专业统筹
围绕服务衢州本地发展与满足市场需求、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发展的三对关系,按照停办、限制、扶持、强优四类专业设置原则,顺利完成专业结构第一轮调整优化。全市中职院校由原来56个专业107个专业布点调整为48个专业82个专业布点,形成智能制造、财经商贸、信息技术、交通运输、文旅健康、现代农业等六大专业群,并实行标准引导,动态调整。2020年5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市新增了电梯安装与维护、家政服务与管理等5个专业布点,全市专业布点更加合理科学。
(二)“搅活池水”推进师资统筹
梳理全市各专业课教师组成情况,分类组建各专业创新团队,分层制定“新入职教师”“骨干教师”“领军人才”三个梯度教师培养规划,联合高校、教研机构、行业专家开展协同研训。2020年8月,邀请教育部职教研究所专家,为全市101位中高职新任教师在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为期5天的分模块、分层次协同研训,激发了新任教师投身职业教育的志向决心。此外,依托校企互设大师(名师)工作室,密切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合作,全市共有10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入驻职业院校,中职学校聘用高技能人才兼职教师近百余人。通过双向互通,既方便了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又有利于学校更好地服务企业的技术革新,提升了教师“双师”能力。
(三)“端正天平”推进招生统筹
本着普职比大体相当、应招尽招和扶持强优专业的原则,统筹编制全市中职学校招生计划,推行适度跨县(市、区)招生,强化招生统筹力度,同一平台发布招生资讯,同一平台同步录取,在提高招生效率的同时,给予家长、学生更加公平、更加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今年,市区范围中职志愿按“学校+专业+学制”填报,录取方式上实行“分数优先,平行志愿”,市区3所公办职校全部一次性录满,1所民办职校两区录取率是去年的2倍,有力扭转了以往招生乱象,招生生态更加良性合理,其他县(市、区)中职学校在市本级的录取较去年也有所提升(录取116人)。
(四)“共建共享”推进实训统筹
按照“一盘棋”的思路,积极推动附近学校就近就便共用实训资源,如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和衢州中专互通护理类和机电类实训资源,年共用量近6000人次。引企入校、引校入企,推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近10家,如衢州中专与红五环集团校内共建智能制造生产线。倡导政企校行共研,借力行业协会,发挥优质企业资源,推行“工位教学”,实现社会实训资源的循环利用。市教育局会同市经信局谋划拟定全市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奖励办法等政策,牵引产教融合共生发展,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
(五)“联动搭台”推进就业统筹
为本地毕业生留衢就业搭建平台,2020年以来,全市职业院校共开展专场招聘会60场,为本地企业输送人才2429人,中职学校技能培训服务企业357家,开展技能培训13634人次;建立“就业—招生—专业设置”联动机制,聚焦就业回流群体,引导学生“回流就业、服务家乡”;借力人力社保网络平台,提升求职招聘服务质量,学生就业更加方便快捷。截至第三季度,共举办公益性招聘会128场次,设摊企业3718家,提供岗位7.49万个,达成意向2.64万人次,实体化推进“浙闽赣皖四省边际职业培训联盟”。2019年以来,共挂牌联盟培训基地20家,联盟师资库208人,开展联盟专场招聘会3场,举办5期互派学员到联盟挂牌基地交流学习培训班,培训学员232人。
四、经验与讨论
衢州以“五统筹”为抓手,推进职业教育市域改革治理,凝聚了改革共识,突破了要素制约,汇聚了资源,形成了教育合力,符合区域特点和地方发展战略要求,顺应了新时代职教改革发展的趋势,对于破解职教改革的难点问题,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创新。
(一)有利于综合施策,突破要素制约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强化了政府部门、行业、学校的协同,打破了改革发展的内部障碍,完善了行政管理、业务指导和自主发展的协调体制,建立了专项保障资金,突破了人、财、物要素制约。如此,既展现了政府的责任担当,凝聚了共识,激发了校企政行参与改革的决心和希望,也汇集了资源,形成了教育合力,有利于职教改革发展各项难题的破解。
(二)有利于项目推进,推动改革落地
由市级层面统一研制发展规划,针对区域职教发展的薄弱环节统筹谋划各类建设项目,按“确立项目目标→发布项目标准→组建项目团队→制定考评办法→出台激励政策”,形成项目实施闭环回路。项目的问题指向性强,项目的实施路径清晰,任务分工详细、责任明确,项目的支持保障有力,加快了项目进程,保证了项目成效,从而有效推动了职教各项改革的落地。
(三)有利于布局调整,形成特色竞争
由市级层面出台专业结构调整工作方案,明确专业结构调整原则、思路和办法,成立由发改、经信、职业院校管理与教学骨干、行业、企业代表等组成的专业结构调整委员会,组织全市各校布局调整论证答辩,确保布局调整的公平合理。在专业统筹的基础上,推进项目统筹、师资统筹、招生统筹,将资源导向各校扶持和强优专业,从而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有利于形成各地各校错位发展、特色竞争的良好局面,从而加快职教质量提升和特色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