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空中战勤士官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研究
2021-12-04海军航空大学航空作战勤务学院周马豪王学敏
海军航空大学航空作战勤务学院 周马豪 王学敏
新时代我军重塑构建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新时代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也面临相同的机遇和挑战,军事职业教育作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三驾马车之一,承上军队院校教育,启下部队训练实践,而士官职业教育作为空中战勤士官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属于军事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空中战勤士官职业教育应深化教育改革力度,从创新培养模式、实战化教学、联合保障模式等方面,大力推进空中战勤士官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坚持为战育人理念,依托三个面向(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优化院校士官人才培养布局,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
一、空中战勤士官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教育理念短期滞后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
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中,虽然士官职业教育与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并驾齐驱,但是在制定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等上位教学法规时,要么向学历教育看齐,胡子眉毛一起抓,致使教学资源紧张,达不到学历教育和士官职业教育双赢的教学效果;要么过分降低教育要求,认为士官职业教育层次比军队院校教育低,导致教学资源投入少,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益。上述两种现象致使空中战勤士官职业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观念等长期在较低层次徘徊,滞后于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
(二)专业重塑重构致短期结构性浪费和缺失
空中战勤专业建设和发展面临新老专业的重塑重构的阵痛,纵观近几年的发展,空中战勤专业存在“结构性浪费”和“结构性缺失”双重问题。“结构性浪费”是指为了追求空中战勤专业岗位的大而全,采用一套培养计划,由此导致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不足,导致人才培养成效低、无特色,甚至与部队需求脱节。“结构性缺失”是指专业设置滞后或超前部队发展需求,出现装备等人、人等装备的空档期,理论课程学时偏长,实训课程学时偏短,不能及时适应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要求,更无从发挥空中战勤这一利刃专业的威力。
(三)供给质量短期难以满足部队岗位任职需求
空中战勤士官人才的培养周期较长,职业教育是解决供需矛盾的“速效药”,但供给质量决定了“药效”。供给质量包括选拔质量、培养质量、保障质量,空中战勤士官人才选拔质量受生源质量的影响,而空中战勤士官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受传统教学理念、专业重塑和重构的影响。空中战勤作为新兴升级专业,对保障质量有特殊需求,此外教学实战化程度不高已成为制约空中战勤士官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上述问题,究其根源,在于没有坚持、实践、落实为战育人理念,为了实现空中战勤士官职业教育的高供给质量,可以借鉴供给侧改革最新理论成果。
新时代空中战勤士官职业教育发展与我国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面临相同的机遇和挑战,结构性改革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空中战勤士官职业教育要通盘考虑人才质量和数量,而质量往往比数量更加重要,特别是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中,对空中战勤士官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借助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保障模式、创新机制等方面对空中战勤士官职业教育进行了研究。
二、供给侧在空中战勤士官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一)创新专业设置,推进人才供需无缝对接
空中战勤专业设置紧跟部队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任职岗位、教学过程与实战训练、结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等四个方面,实现空中战勤士官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空中战勤士官职业教育应优化和调整专业的设置和管理,一是优化空中战勤专业结构,推进实战训练对空中战勤士官人才的需求。根据新军事战略方针规划顶层设计,优化空中战勤士官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促进空中战勤士官人才供给链与部队需求链的无缝对接。二是完善空中战勤专业设置机制,坚持为战育人的理念。当前和未来部队建设人装比、军队院校培养承训能力、培养周期、院校和部队训练保障条件等方面是重点调研的内容,按照全周期、全链路、全回路的培养路子,完善空中战勤士官职业教育教学大纲、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编课程教学计划。三是建立空中战勤专业预警机制。引入联考联训督导机制,对毕业空中战勤士官学员岗位任职情况进行调查,成为空中战勤专业设置与调整、招生计划分配的主要依据评价结果。
(二)创新培养模式,推进教学创新驱动机制
习近平主席强调,把创新摆在我军建设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靠改革创新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是决定我军前途命运的一个关键,必须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战斗力标准,下大气力抓理论创新、抓科技创新、抓科学管理、抓人才集聚、抓实践创新,以重点突破带动和推进全面创新,不断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军队院校是空中战勤士官职业教育的载体,坚持创新驱动机制,一方面对创新人才竞相涌现、创新成果氛围的构建,特别是对公平正义、宽松自由、机会均等的创新文化营造,以及公平竞争、奖优罚劣的制度机制建立,另一方面对空中战勤士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强军兴军,关键在人,确立培养能打胜仗的空中战勤士官人才要以牵训理念,创新资源配置、课程设置和培训模式,确保院校培养的空中战勤士官人才供需对路,同时打通军地之间、部队与院校之间、院校与院校之间空中战勤士官人才共育通道。此外,必修课、专业课要包含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战争设计和作战对手研究等内容,培养满足空中战勤任职岗位实战化需求的士官人才。
(三)创新实战训练,推进院校实战化教学改革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使培养的学员符合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这一重要指示是空中战勤士官职业教育的根本遵循,要加速推进军队院校实战化教学改革,突出空中战勤士官学员的实战能力培养,让士官学员走进院校强素质,走出院校能打仗。一是对实战化教学环境构建。根据不同教学课程,模拟战场环境设置教学训练条件。二是对实战化教学师资队伍打造。战味不浓的教学师资队伍,难以培养出具备实战能力的高素质空中战勤士官人才。建立晓战善教的教员队伍,从教员的任教资格、选拔渠道和培训机制三个方面进行科学设计和实施。此外,针对空中战勤岗位需要设置课程,要紧跟部队装备发展和战训法创新步伐,及时吸纳部队演训成果进入课堂。
(四)创新联合保障,推进教学训练资源共享
实施联合保障,使一方资源供多方使用,可以有效解决空中战勤士官职业教育建设中保障工作的瓶颈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源的潜力。在线教育教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提供了教学训练联合保障的广阔空间。先进的指挥自动化和通信网络技术运用,保障分布交互式教育训练实施,开放和共享空中战勤士官人才、信息、设备等保障资源。增强联教联训联保意识,提高异地一体化综合保障水平。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实施贴近实战适应性训练,空中战勤士官学员能够获取全过程的视觉、听觉、触觉仿真的效果,推进教学训练的质量效益提高。整合资源构建联合保障模式,使院校、部队、科研院所互利互通、互帮互助,提高保障效益,实现空中战勤士官职业教育训练体系化。现有的教学训练装备设备场地的高效利用,集中教学科研训练等多方面人才联合攻关,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资源的在空中战勤士官人才培养保障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