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2021-12-04福建省光泽县寨里中心小学尤林生

亚太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科学探究

福建省光泽县寨里中心小学 尤林生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及学校在重视语、数、英等主要学科教学质量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重视培养认知能力和发现能力的科学课程。调查发现,小学科学不仅可以对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起到调节作用,而且能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掌握自然规律,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在具体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科学没有教学价值,忽略了科学教育对学生成长起到的重要作用。很多学校的教学条件有限,而且教师自身素养参差不齐,这些因素对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基于此,笔者探讨了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突出学生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课堂上都采取“灌输式”教学,只是把课本中的知识盲目灌输给学生,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能实现科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学习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必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提升学生的能力,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并把知识灵活运用在生活实践当中,通过积极探索实现自我提升。例如,在“沉与浮”这节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发现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是不同的,从而激发了探索欲望。在“动物生命周期”课程中,学生观看了课件并亲自饲养了家蚕,探索了养蚕的各个阶段,并了解了蚕的生长状况。学生具有科学探究的兴趣,因此,为了达到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目标,必须允许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二、运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学实验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科学实验掌握自然规律,了解生活的常识。与此同时,实验能使小学生获取信息和探索信息。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实验这一部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在此过程中积累科学知识,以便参与科学探究。例如,当学习“为什么一年有四季”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代表四季的图片和视频,然后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学习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地球公转以及地轴倾斜形成了不同的四季。根据这个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关于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并认真做好记录。在做模拟实验的时候,要培养学生学会逻辑推理。例如在古代,人们根据树立的木杆影子长短,推测出四季形成和地轴倾斜有关联。因此,通过模拟实验,学生不仅能有效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够学会观察,有效地培养探究能力。

三、营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

问题可以打开思维,促进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形成认知冲突,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可以探究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渴望知识的激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探究。例如,在教学磁铁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看许多花的美丽图画,用回形针夹住蝴蝶,并问学生:谁能让这些蝴蝶在花中飞翔?学生很感兴趣,想尝试一下。当学生操作失败后,教师把磁铁放在图片一侧,然后把蝴蝶放在上面,随后蝴蝶就在花丛中飞舞。学生看到教师的演示后,充满了浓厚兴趣,想了解背后的原理,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探究欲望。随后,教师再开展教学,使学生明白磁铁具有的特点,能够对磁铁性质有生动了解。

四、积极交流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课堂学习中,课堂讨论是非常关键的,教师要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只有学生深入讨论,相互之间开展交流互动,才能理解科学知识的原理,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例如,当学习“放大镜”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放大镜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通过主动实践了解凸透镜的原理是对物体局部进行放大,能够看到非常多的细节。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放大镜,并指导学生找出相关的例子。教师要指导学生自由分组,鼓励学生之间密切合作,提高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自主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不光要突出教学情境的重要性,还必须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不再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新的表达,使学生乐于学习科学知识,敢于探究科学问题,能够采用创新的解决方案,并最终在快乐学习和快乐思维过程中掌握相关科学知识,提升探索科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电磁知识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以下问题:“你知道每天的铃声是如何发出的吗?”教师不应该急于回答,要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肯定会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在思考的过程中,下一步是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获得这个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绘画、PPT、动画等方式讲解电铃音原理和电磁铁工作原理,使学生对相关理论形成科学认知。最后,教师通过动手实验过程,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学生对这个科学原理形成自己的理解,从而完成系统的教学过程。

六、理论联系生活,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理论与生活联系起来。尽管情境创设和优化的两个教学阶段都注意将学生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感知,但上述两个方面仍然是培养学生的课堂探究能力,学生课外探究能力和课堂课外联系能力的培养我们也不要忽视,要引起重视。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科学教学不仅是课堂上的问题,而且还关系学生的生活、娱乐、学习等。因此,一种新颖的现象、大胆的设计、独立的探究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在这个前提下,教师要做好引导,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独立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构建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从而为科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在学习“光的反射”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做实验为学生进行直观的展示,而且还需要下课后安排相关的课后实验作业。“光的反射”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光线碰到镜面会被反射回去,出现光的反射,同时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通过这个原理,有很多发明被创造出来,例如潜水艇中的潜望镜。因此,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制作简易的潜望镜,并指导学生使用潜望镜进行观察。通过真实的操作,学生才会真正理解光的反射的科学道理,从这个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的趣味性,并提高探究科学的动力。最重要的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新的学习观念。课后作业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了解自然、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课后作业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七、做好学生探究的指导

指导学生的探究也是小学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基础知识水平和实践探究能力有限,很多时候他们无法准确地完成知识探究。发生这种情况时,教师必须做好引导学生的工作,帮助他们摆脱错误的地方,更好地完成对科学知识的探索。例如,在“电路故障”查询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遇到无法找到电路故障的问题,因为他们对电路不了解。此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正确的电路图,为学生提供一些指导,以帮助他们完成知识的探索。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科学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让学生追求自主探究学习。要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科学能力,将小学科学课堂打造为成长课堂。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蜗牛看牙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科学大爆炸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