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发展心理学视域下《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教学方法与模式研究

2021-12-04江门职业技术学院黄丽君

亚太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水怪教程编者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战 鸽 黄丽君

一本优秀的钢琴启蒙教材往往在向学生及教育者传授知识经验的过程中体现出优秀的、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这类教材课程设置详细,包含教学语言,而这就体现了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对教师讲授该教材使用的教学法的部分固定要求。《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在知识讲授方面并未只单调地加入曲目、乐理知识或课后练习,而是同时添加了许多引导性文字及图片。从幼儿认知发展角度来看,幼儿在识字前后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前阅读能力,脑部机能发展迅速,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对教材的阅读。而教师在使用该教材进行教学时,大部分使用了编者所引导使用的教学法,其中包括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等。

一、情境教学法符合幼儿思维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一些具有一定情趣并能够提升学生注意的情境,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使学生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为情境教学法。《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在教学法的运用上恰当地使用了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传统钢琴启蒙教学中单一的讲授与示范法,让幼儿感到枯燥无趣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的问题。在幼儿发展心理学认知领域,象征机能是指用象征来代替真实性的机能,表征功能指信息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和记载的方式。3—6岁幼儿思维的象征机能发展迅速,已经能够熟练运用表征功能,因此象征行动能够很好地成立并得到运用。情境教学法的适用正是针对幼儿的这一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幼儿音乐审美能力提升,向往“美”,已经具有简单的移情能力。笔者在这里所提及的移情能力,更偏重于幼儿在情感上对他人或他物内心情感的体验,能通过引导较为准确地理解推测他人情感。幼儿在3—6岁阶段情绪情感不够稳定但比较外露,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丰富,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逐渐形成。因此,情境化创设易带动幼儿的情感,将幼儿置身于情境之中,从而促进幼儿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第二级课程和乐理教材中的《间上的跳跃》,该曲的设置意图让幼儿学习音符的跳进,而该曲的插图是宇航员在太空。教师可以启发幼儿去想象五线谱的四个间是四个星球,宇航员要分别去这四个星球旅行,而该乐曲之后的乐理知识也很好地承接了这一情境,取名为“间上的小行星”。编者在五线谱的每个间上画有一个小行星,让幼儿在小行星上写出音符的音名,并根据所给音名画出对应的小行星。再如,第二级技巧和演奏教材单元十向幼儿介绍了G大调五指音阶,笔者在幼儿了解相关知识以后,设置了五指音阶探险预备练习,这一部分的设置旨在培养幼儿移调的能力。在这里,编者设置了一个探险爬坡的情境,而由于幼儿已知经验中还没有除C、D大调以外的五指音阶,因此编者将键盘以图画形式展现在该页面,并将其中需要升降的地方比作中间有巧克力夹心的香草饼干。在插图上,有“我登顶的时候想来片饼干”的字样,将探险很好地与不同五指音阶位置所形成的饼干结合。探险是大部分幼儿都感兴趣的事,而饼干也经常在幼儿生活中出现,因此,这一情境的设置可以使幼儿很好地融入移调的练习,在情境中进行练习,避免了枯燥乏味。

二、直观演示法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积极的思维活动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成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在发展心理学理论中,3—6岁幼儿皮质抑制机能较弱,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无法安静下来学习的状态。幼儿有意注意能力较弱,无意注意能力优于有意注意能力,且注意时间较短,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课堂进入状态所需时间较长,思维着点很难迅速转移到课堂内容中,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容导入时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兴趣。而幼儿的思维兴趣可以通过在导入环节运用直观演示教学法被激发。教师在导入环节使用直观演示法来激发幼儿思维,有利于引起幼儿对新内容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探索精神。

例如,教程第三级技巧和演奏中单元四乐曲《尼斯水怪》,在乐曲弹奏前,编者用了一个占幅较大的卡通水怪插图,并用文字介绍了尼斯水怪:“尼斯湖是英国境内最大的淡水湖,它大概有230米深,能同时容纳十倍于全世界人口的那么多人。关于尼斯水怪曾有许多传说,其中有传闻称,尼斯水怪是一只幸存下来的恐龙,或是一条巨大的鳗鱼。你的看法呢?”编者在此处设置大幅形象的图画,为教师提供了形象的教具,而教师通过利用该幅图画,给予幼儿对尼斯水怪的直观感受,使幼儿了解了所要演奏乐曲的主题,并在最后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你认为尼斯水怪是什么?”3—6岁幼儿思想天真不复杂,认识事物更多靠感觉与表象,结合教程中具体形象的配图,幼儿对尼斯水怪能够初步拥有自己的认识。由此,吸引了幼儿的注意,调动了幼儿对作品弹奏的积极性,使幼儿发挥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符合幼儿的思维认知特征。

三、多方位感知教学模式提高幼儿智能水平

在幼儿发展心理学的认知领域,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和斯腾伯格曾提出引起心理学界和教育界极大震动的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建立在对传统智力理论的批判和对个体心理研究的基础之上的。音乐智能作为八种智能之一,指的是人对音乐元素的感知能力。而对钢琴学习的感知,主要包括听觉、视觉、动觉三种感知模式。对于幼儿音乐智能的培养,需要从多种感官音乐训练着手。《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根据幼儿身心特征,遵循了多方位感知教学模式,有效培养了幼儿的音乐智能。

从视觉培养角度来看,教程设置了大量的插图,从视觉感官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在弹奏技巧介绍上,均使用了相关配图,让幼儿在视觉上对所学知识产生初步的记忆。例如,教程第一级入门时,对于基本坐姿及手形要求就采用了生动的插图,从视觉感官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符合3—6岁阶段幼儿认知发展特征。在技巧训练中,编者也设置了引导性插图,主要体现在每一级技巧和演奏教材的技巧秘诀中。在第二级技巧和演奏教材中,编者将教程所需要用到的演奏技巧通过图片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的眼前,让幼儿在视觉上牢牢记住手形及手腕的姿势。

从听觉培养角度来看,《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设置了众多音乐听觉训练,从节奏、力度、旋律、和弦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对幼儿的音乐听觉能力进行了训练。教程在教授幼儿弹奏出音乐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音乐听觉能力,不断提高幼儿听的能力,养成听的习惯,有利于幼儿掌握音准节奏,提升幼儿音乐智能。

教程中的动觉训练方式与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和奥尔夫教学法有着相似之处。奥尔夫教学法提倡运用人体部位可能发出的声音来表现音乐要素,体态律动倡导在人体运动中,通过律动来表现音乐节奏,这两种教学法均以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来体会音乐的各要素变化,教程亦是如此。在对幼儿进行四分音符的教授时,编者设置了拍手游戏,让幼儿在拍手的过程中体会到休止符的时值,培养幼儿良好的节奏感。

由此可见,《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的教学方法遵循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的发展。针对幼儿思维特征及认知规律,大量情境化教学法的使用开发了幼儿想象力,增强了幼儿参与性;直观演示法的大量运用尊重了幼儿思维发展,调动了幼儿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幼儿的探索精神;多方位感知教学模式符合幼儿认知及生理特点,有利于培养幼儿音乐综合能力,提升幼儿音乐智能。该教程的出版为我国钢琴启蒙教育带来了新的启示,启发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法与模式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特点,进一步推动我国音乐教育理念的革新。

猜你喜欢

水怪教程编者
大禹除去水怪无支祁
编者语
挽碧制作教程
编者语
编者语
《阅读教程》三、四册修辞格分析
寻找水怪“中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