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微课,让数学课堂熠熠生辉

2021-12-04广东省惠州市水口中心小学胡彩平

亚太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利用微知识点微课

广东省惠州市水口中心小学 胡彩平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注意到微课,并对其发表了独特的见解,但是大多数学者的分析都只停留在学术层面,很少有人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对微课在不同教学场景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要想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就不能脱离现实的教学情景,教师将微课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也必须以现实的教学情境为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学情境主要有两种,一是课堂教学情境,二是非课堂教学情境。在教学情境中利用微课,是指利用微视频、微动画、图片、音频等资源,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方式不像“整课”具有明确的三维教学目标,在设计此类微课时要考虑其与“整课”之间的关系。非课堂教学情境的微课则是指微课程,这种微课程具有完整的体系,能够在课堂之外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在设计此类微课时要着重突出各个知识点的内容与关系,以满足学习者课外自主学习的需求。其实,无论是哪种情境下的微课,都要以师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这样才能使微课的应用价值最大化。

一、微课的构建

下面以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一节为例,阐述如何设计和运用课堂教学情境下的微课。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探索如何对线与角进行客观认识,培养学生自我探索总结、主动观察操作以及基础推理的能力;(2)让学生掌握角的大小比较以及线的计算方法,并能将计算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让其具备独立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其在探索的过程中养成合作意识和自我思考意识,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根据这些目标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在进行这一章节的微课设计时,微课的教学目标只是整个章节教学目标的一部分。例如,微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利用生活中的方法来对比角的大小”。也就是说,微课的教学目标其实是整体教学目标的一个子集,微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以整体教学目标为基础。

在教学内容方面,微课的教学内容更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微课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更加直观明了地为学生展示角的大小对比过程,让学生初步具有角大小比较的基本思想,使教学达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效果。可以说,整个章节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而微课的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学会基础的课程知识和技能。在整体教学中,巧妙运用微课,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更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在教学评价方面,微课的教学评价仅仅局限于学生是否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而对于整个章节教学的评价则是基于对微课的教学评价,更多关注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这样多层次地进行评价,有利于督促学生吸收和利用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巧妙利用微课,引发学生兴趣

“填鸭式”教育不仅收效甚微,而且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尤其是小学数学的逻辑性和思维性相较其他科目更强,更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动力。但是借助微课的形式,教师可以采用视频、图片、音频等方式展示知识点,丰富多样的展示途径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更好地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在进行“方向与位置”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机械地讲述方向、位置的概念,不仅难以引发学生兴趣,也让教学变得晦涩难懂。但是,如果教师将生活中有关方向、位置的实例收集起来,通过微课的形式用图片或视频向学生进行展示,学生就能更直观地了解方向与位置的概念和范围,这样既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也使整个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二)巧妙利用微课,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并且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也具有巨大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提高思维创新能力。但是小学生年龄较小,各方面的阅历不够,欠缺逻辑思维能力,当他们在面对较为复杂抽象的问题时,会产生畏难情绪,感到无法下手。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多迎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利用微课中丰富的展现途径,将抽象的问题和概念具体化、明了化,转变为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形式,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也能帮助学生形成基础的逻辑思维方式。数学是思维的王国,数学美还体现在逻辑思维的过程中。数学教学应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好奇心,引导他们通过各种方法去分析、比较、综合,然后抽象概括,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悟知识的内在美。例如,在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对称图形”的学习中,在学生感知对称的基础上,分小组拿出信封内的实物图形:“如果我们将这些对称的事物画在纸上,所形成的平面图形又有何特征呢?动手研究一下。”学生打开信封,有的动手折一折,有的动手画一画,发现图形的左右或上下的形状、大小等完全一样,即完全重合。在明确了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后,教师又将学生分成6个学习小组,让学生选择自己想研究的物体,如国旗图案、英文字母、汉字、阿拉伯数字、交通标志、京剧脸谱,进行小组间的分析和讨论,在合作交流中掌握新知。

(三)灵活运用微课,突破重难疑点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存在较多的重难疑点,这些是教师在课堂上应着重教学的部分。但是由于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难领悟,部分教师为了顺利实施教学计划,反而将这些重难疑点一带而过,不带领学生对其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全面,后续学习吃力,学习效果较差。但是,教师如果能灵活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就能很好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微课相较于传统的课程针对性更强,一节微课可以只围绕某个重难疑点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解,而且可以重复播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针对自己掌握不足的知识点反复观看讲解视频,进行查漏补缺。比如,在“可能性”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微课向学生解释该概念,然后再以视频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自行发现其中的规律。

(四)巧妙利用微课,拓展课堂空间

课内教学时间是极其有限的,而需要教学的知识又很多,教师很难面面俱到地讲透每个知识点,即使教师能在短暂的课堂上讲解所有的知识点,也无法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掌握这些知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教学的展开受到重重限制,对提高学生能力造成很大阻碍。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利用微课灵活生动、便捷明了的优势,就能突破这一教学困境,大大拓宽课堂的空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可以根据所要教授的内容,提前制作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进行预复习。在课堂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的多种表现形式,向学生传授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故事或知识点。例如,在“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微课视频的引导,找出生活中常见的角,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加强书本知识和现实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后续将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实践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灵活巧妙地运用微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形成基础逻辑思维、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疑点、拓展课堂空间,还有助于构建新的学习流程,实现教学模式改革。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教授知识,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信息传递”,学生通过消化总结所接收的信息,对教学内容进行“吸收内化”。在微课的帮助下,学生可以通过提前观看教师上传的微课或与教师线上交流进行自主学习,完成“信息传递”的过程,教师也可以在课后帮助学生进行“吸收内化”,优化原有的学习流程,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利用微知识点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利用微信订阅号评改初中作文模式初探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如何利用微信推广纸媒品牌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