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析

2021-12-04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桐林小学吴思聪

亚太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知识点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桐林小学 吴思聪

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没有形成完善的思维体系,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缺乏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无法很好地理解知识点,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活化教学这一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然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新型理念。生活化教学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知识点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将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构建高效课堂大有裨益。基于此,本文中,笔者重点从四个方面来分析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要点与策略。

一、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

对于数学这一门学科来说,其知识点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和生活本身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也为数学教学生活化提供了所必需的条件。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概念、定理和图形,且这些知识均有着一定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考虑到小学生年纪较小,无论是数学思维能力还是数学理解能力均不强,若是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概念、定理和图形知识,势必导致学生无法及时理解和掌握。因此,将这些知识点生活化是十分必要的。

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之前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各位同学,你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四边形的相关知识了,你们还记得什么是四边形吗?说一说你身边的四边形事物。”而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平行四边性与梯形物体。学生经过分析探讨可以说出,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升降架、电动伸缩门、平行四边形纽扣、伸缩晾衣架都是平行四边形,足球球门侧面、手提包、汽车挡风玻璃、台灯罩、水桶、水坝都是梯形。通过向学生介绍这些生活中的物体,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必然可以得到提升,并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奇妙和广泛性,继而拉近与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距离。

二、课堂教学方法生活化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方法开始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因为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有着很紧密的联系,这些教学方法均可以辅助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的生活化。比如,教师可以将教材知识与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并创设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拉近教材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加减运算”这一节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入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素材,以此来降低知识点的学习难度。比如,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小张同学今天放学回到家之后,发现妈妈正在做自己喜欢吃的可乐鸡翅,但是家里没有足够的可乐了。于是小张向妈妈要了10块钱去买可乐,去超市后发现可乐的单价是2.5元,小张需要买一瓶,那么买完之后该剩下多少钱?”这样的生活问题经常会出现在学生面前,是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以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辨认方向”这一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时时刻刻都处于数学的世界:“各位同学,我知道你们都很喜欢去旅游,那么老师想给你们推荐四个非常美丽的旅游景点,你们可以去看看。这四个地点是黑河、三亚、喀什、抚远。你们知道这四个地方在中国的哪个方向吗?我们可以借助中国地图来找一找这四个地方。”待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比如带领学生观察学校的大门、教学楼、食堂、操场、行政楼等,让学生去分辨自己和相关物体所处的位置,并做好记录。相信通过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方向感会大大增强,空间想象能力也会随之得到发展。除此之外,数学教学非常注重学以致用,要求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以此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点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结合教学要求为学生设置生活化的练习内容。

三、教学问题设置生活化

问题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设置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学习,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设置教学问题时可以重点从生活中的问题着手,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

例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认识更大的数”这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一些大数?”再比如学习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平移与平行”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你可以说一说在生活中有哪些平移现象吗?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线。”在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克与千克”这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克与千克的物体。考虑到克与千克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因而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严格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生活经验来确定教学方案,在课堂上多设置一些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比如可以掂一掂、比一比、估一估、称一称、说一说、做一做,以此来引导学生各个感官均可以参与学习,体会知识的价值。除此之外,在教学问题设置生活化过程中,若是所设置的问题富有探究性,则可以考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完成,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四、课后作业布置生活化

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不仅要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而且还要延伸到课后的作业布置中,继续深化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要严格把握好课后作业布置的原则,即“少、精、全”,在合理控制作业量的基础上增强趣味性和生活化,更多地去启迪学生,引导学生在课后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确保课后作业生活化的同时,教师要确保作业的难易程度适中,不会出现过深和过难的情况。

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节教学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详细讲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节的知识点。在课后作业布置中,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如:“有一块面积56平方分米的长方形彩纸,宽为7分米,那么它的长是多少分米呢?”“我们教室的一面墙高度为4米,长度为6米,如果将门窗除去则面积为11平方米,那么这一面墙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呢?”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用米尺测一测自己卧室的长度与宽度,然后计算自己卧室的面积。最后再去测量一块地板的面积,算一算自己的卧室一共需要多少块地板,以及若是地板的单价是20元,那么要铺满自己卧室的话,需要多少钱。相信通过设置这样的课后作业,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可以由此树立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从而更加灵活地去应用数学知识,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数学教学的最本质目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进一步认清生活化教育理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以将生活化教育理念更好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为深入贯彻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重点从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课堂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问题设置生活化、课后作业布置生活化四个方面着手,以此打造高效化的教学课堂,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知识点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