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损检测导论课程思政改革初探

2021-12-04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亚太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专业课思政检测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苏 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初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教学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专业课教师也要在课堂上落实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大学阶段的专业教育一定要深化会议精神,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全面系统、创造性地将其落到实处。因此,教师应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依托专业课程教育要求,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在课堂上灵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的思想与态度,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四个自信”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坚定不移地追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围绕无损检测导论课程深化教学改革实践,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专业知识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热情,使其学好专业知识,做好人做实事,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一、课程现状

无损检测导论是一门专业先导课程,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在正式学习专业课之前了解和掌握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范围、各种无损检测技术原理以及无损检测的人员管理、质量控制与管理、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质量控制、无损评价、无损检测等方面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由于无损检测技术种类多、涉及知识面广,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体系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该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课程内容理论性强,直观性较差

无损检测导论课程内容包含众多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课程内容涵盖了无损检测技术的目的、本质、应用与发展,各种检测技术原理、使用方法、优缺点及应用,对无损检测技术从业人员的要求等。由于课时限制、众多知识的综合,学生短时间内难以建立较好的知识体系,理论性过强而直观性较差。

(二)授课模式相对落后

理解无损检测技术原理需要扎实的物理知识基础,学生无法通过PPT和板书直观感受无损检测技术的使用过程和检测结果,部分检测技术单纯通过课堂讲授学生难以理解。改善授课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感受无损检测技术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教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考核方式不完善

该课程的考核以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加结课论文的形式进行,学生和教师缺乏互动,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会影响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增加师生互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与考查,也是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思政教育改革实践及探索

围绕无损检测导论课程,通过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在教授课程专业内容的同时,增加相应无损检测技术的前沿科研动态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的关键节点,凝练思政主题,将专业课学习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的教育内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建立良好品德,坚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改革就是在课程讲授中以广告式插入思政教育的思想观念,在授课时注重对无损检测技术实际应用的介绍,培养学生对无损检测技术的兴趣,通过介绍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介绍同一无损检测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不同检测技术在同一检测工艺中应用的区别,特别是研究人员、技术人员是如何通过无损检测与评价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让学生对检测技术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能够规范管理、推动发展、维护稳定,同时培养学生对航天品质的追求,严把质量关,认真对待每一个“小”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调整

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教材,结合学校办学理念,以无损检测技术在航天工业领域的实际应用为主题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参与其中,说出自己的理解与观点,结合企业实际问题进行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用方法和优缺点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无损检测技术的重要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以最佳的状态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进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科技强国使命意识与责任担当。以时代名人的家国情怀、学术担当、社会责任、奉献精神和战略眼光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专业伦理、科学的信仰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考核方式的完善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App辅助考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学生参与的课堂讨论情况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以此激发学生课堂讨论的热情。选取部分无损检测技术让学生分组查阅资料进行讲解,通过学生主讲、教师补充和点评的方式增加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记录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提高对学生搜集资料、制作PPT、知识讲述等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此过程中也可体会到教师备课的不易,从而更加认真地对待课堂。

三、课程思政教改融入方法举例

在讲述太赫兹波检测时,引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通知,号召在抗震救灾中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而生命探测雷达也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研究成功的,其主要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及时营救仍然存活的受困群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信息,为抢险救灾做出重要贡献”。通过视频让大家回顾了解该案例的相关新闻,通过请学生发表对此事件的看法,以及总结科技强国相关内容,着重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科技强国,使学生更加了解生命探测仪这一无损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专业课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加强科技强国的理想和信念。

四、教学改革成效

在融合思政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以多种方式融入思政教育,增加师生互动,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学生在课堂中明显活跃,学习的积极性也有明显提升,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各项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均有所改善。在日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继续挖掘无损检测导论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继续追踪当今社会出现的热点新闻,结合课程内容有选择性地摘取涉及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案例进行加工,制作视频以及PPT将热点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实事热点新闻对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有更深刻的了解。

围绕无损检测导论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让学生在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认识到优秀品质对未来从业乃至未来人生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与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会感恩,珍惜当下,开创未来。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地拥护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有主人翁意识,学成以报国,科技以强国,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工作仍处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好网络资源,多学习网络优质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改革措施,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猜你喜欢

专业课思政检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