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1-12-04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学校工商教研室李坤鹏
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学校工商教研室 李坤鹏
201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经过多年实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为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等提供了大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中的重要一环。职业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初心和使命就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是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是贯彻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保障职业院校学生充分就业的有效举措;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关键路径。
一、职业院校创业教育基本现状
为深入了解职业院校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度,有针对性地发现并解决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我校“3+2”学生进行了创业教育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创业教育的目标存在一定的认识错误。在创业教育的认识方面,87.2%的学生把创业当作毕业后经商办企业,9.6%的学生认为创业就是从事科技研发、科技创新;在国家推行创业教育的目标方面,86.3%的学生创业意识不强,对国家鼓励创业的政策了解不充分,对创业的方式方法认识模糊。虽然近年来国家在高等学校大力推行创业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涌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创业成功案例,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根据麦可思公司《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高职院校2019年毕业生自主创业占比仅为3.4%,最终能够创业成功的也仅占2%左右,其成功率较低。由此可见,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起步晚、进展缓慢,与国家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职业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
国家虽然提出开设创业教育,但从职业院校和学生这两个层面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院校层面,职业院校更加注重职业技能及素养的培养,把学生能否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作为根本,毕业后学生是否运用相关技能进行创业并不是关注的重点,更多的是依赖学生自身的发展。因此,职业院校更多的是通过开办创业讲座、参加创业大赛来替代创业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学生创业思维难以形成。学生层面,许多学生认为创业缺资金、缺技术、缺人脉,要想创业成功,难上加难,虽有创业成功人士,但他们或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或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这是大部分普通学生不可企及的。因此,更多学生倾向于在毕业后找到一份稳定、理想的工作,把创业当作最后无奈的选择。
(二)尚未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从河南省职业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上看,多数职业院校仅仅在公共基础课群里增加一门或几门创业教育类课程,而且多把创业类课程设置为选修课,没有形成完整的、标准的课程体系,远远达不到教育部建立跨高校、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业课程的要求。
(三)缺乏具有创业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
自教育部要求开设创业课程后,我校定期进行了创业导师的培训,但从培训效果看并不理想,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创业教育师资配置相当薄弱,缺乏具有丰富创业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目前,职业院校开设创业课程的教师多是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机构人员、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多数人员不具备创业经验,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把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实践,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热情。
(四)缺少有效的创业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是实践性教育,学生需要借助实践平台把理论教学成果转化变现实生产力。目前,很多本科院校创办了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多形式的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但纵观职业院校,除个别办学实力强、资金支持力度大的职业院校创办了创业实践平台,大多数的职业院校受场地和资金的限制,实践平台普遍缺乏,既无法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也无法开展正常的创业实践活动,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职业院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创业实践平台对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作用更大,平台的缺失严重制约了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职业院校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职业院校创业教育认知观念的转变
转变认知观念是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首要问题,只有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有更深刻的认知,学校和学生才能重视创业教育,才能促进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职业院校要清醒地认识到创业教育是国家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关系到供给侧改革的成败,学校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其次,学生要把创业教育作为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家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大好时机,职业院校的学生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抢抓发展机遇,增强自我就业、创业意识,破除“一稳定终生”的思想,在时代的浪潮中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二)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完善课程体系是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创业教育具有与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不一样的特性,应构建适应创业教育的特有的课程体系。一是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教育行政部门应引导创业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设置“必修+选修+学科+实践”的课程体系,合理确定课时,课程设置时要突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加大实践性教学比例;必修课、选修课要统一教材,按照课程标准实施;学科课程和实践课程各学校各专业可按照实际情况自行开发教材,组织开展。二是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促进创业理论与学科课程的融合发展。创业主要是基于行业、岗位的需求,这需要在进行创业教育时紧跟行业、岗位特点,紧跟学科特点,紧跟专业特点,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结合。因此,课程内容要随着行业、岗位的变化,引入企业,及时更新学科课程和实践课程内容,让创业教育更突出时代性和实用性,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
(三)培养一支专兼结合、具有丰富创业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
优化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兼结合、具有丰富创业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一是专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应加大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力度,优化师资结构,实行内部挖潜,鼓励专业课教师讲授创业课程,从绩效分配、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激励,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二是对于创业实践性课程,参照“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要求任课教师每年深入创业一线跟岗培训,更新创业观念、提升创业意识,通过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的有机结合,达到创业技能与行业、岗位的有效衔接。三是兼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职业院校可从社会或企业聘请创业导师扩充职业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既可为学生集中授课或举办创业讲座,又可与学校联合开展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有效提升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水平,促进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四)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打造区域性创业实践平台
构建创业实践平台是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在政府的支持力度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别,这从每年学校的预算方面可以清晰看到。因此,单纯依靠每所职业院校本身的力量打造能产生实效的创业实践平台难度较大,场地、资金都难以为继,这就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一是政府加大对职业院校的财政支持力度,投入创业教育专项资金,并鼓励职业院校、企业也投入创业基金,用于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和学生创业支持资金,形成政府、职业院校、企业一体的创业教育资金保障体系;二是政府牵头,整合区域内职业院校创业资源,打造区域性创业实践平台,实现平台共享,解决单所职业院校创业资源投入不足、重复建设的问题,发挥平台建设的最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