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下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语文思维课堂的落实

2021-12-04福建省龙岩市松涛第二小学陈慧颖

亚太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睡梦中样子短语

福建省龙岩市松涛第二小学 陈慧颖

核心素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的素质与教养。语文不仅仅需要学生思考,还需要学生带有感情地学习。问题是思路的源泉,在学习语文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利用文本资源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难点质疑,由疑到思,由思促悟。有幸听修昱玲老师执教的统编版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这一课,笔者深受启发。以下撷取一些教学片段,探讨了修老师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把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思维课堂落到实处。

一、激发兴趣,让思维在记忆的勾连中更加活跃

学习课文,记忆能力是重要的能力之一。《妈妈睡了》课文的导入独具特色,先通过出示所学课文中所出现的妈妈激发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忆起各种各样的妈妈。修老师首先出示图片青蛙妈妈、蜗牛妈妈、兔子妈妈、壁虎妈妈,然后告诉孩子们这些都是动物妈妈;其次出示学过的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从中孩子们很快能够叫出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的名字;再次出示所学课文片段,告诉孩子们还有小朋友的妈妈:讲故事的妈妈、梳头的妈妈、表扬小朋友的妈妈;最后引导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妈妈的样子。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纷纷举手发言说:“我妈妈的头发很短。”“我妈妈的头发很长。”“我妈妈的头发散散的。”修老师概括说孩子们说的都是妈妈的头发,作家张秋生笔下有一个小男孩特别观察了妈妈睡着的样子,引导孩子轻柔地读出课题“妈妈睡了”。从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入手,点燃学生的思维热情,满足学生积极主动创造的要求,提供解决复杂问题的多维思路,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二、培养观察力,让思维在提炼概括中提升

(一)读课后习题,发现“样子”

新教材的课后习题即为阅读教学的重点,修老师紧扣习题组织教学,通过出示三个课后习题,指明学生读题目并仔细观察找出这些题目里相同的一个名词。学生一下子就找到“样子”一词,修老师提示“样子”是本节课学习的关键词。

(二)观察插图,练习说妈妈的样子

出示课文插图,指名自由说妈妈睡着时是什么样子的。生1:“妈妈睡着时很温柔。”生2:“妈妈头发很短。”生3:“妈妈嘴巴在笑。”师:“这是你们的观察所得,那小男孩眼中的妈妈是怎么样的?”

(三)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妈妈的样子

首先,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小男孩观察了妈妈的哪里;其次,学生交流,上台板贴词卡——眼睛、眉毛、脸、嘴巴、眼角、头发、额头。

(四)画出课文中带有“睡梦中的妈妈”的句子

串读“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睡梦中的妈妈好累”这三个句子,整体感知妈妈睡梦中的美丽、温柔、好累。修老师在上述教学环节的设计上独辟蹊径,从习题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在观察中提炼关键字眼,又让学生在观察插图中引导其大胆表达交流,并把文中找到的五官词语贴于黑板,既锻炼了孩子们的提炼概括能力,又调动了孩子们动手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可谓一举多得。

三、激发想象力,让思维在推理中变得独特

阅读教学,顾名思义要会阅读,那首先就要扫除“拦路虎”——把字音读准。细读时,辨别字义,读懂。修老师首先强调了“紧”与“润”二字的读音,“紧”是前鼻音,“润”是翘舌音;其次教学“闭”字,“闭”字的字义是教学难点,教师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是什么意思,而是采取了字理教学法:先出示“闭”字的甲骨文字形,甲骨文中“闭”字上面像牛角一样,代表一头牛,下面部分代表用门闩闩住两扇门的样子,从整个字上看,就是门被关着,牛被挡在外面不能闯进去。所以,“闭”字有关、合的意思。随着时间的变迁,到了金文,上面的牛角弱化了,下面的“门闩”变成了中间的“十”。再后来汉字越写越简单,中间的“十”变成了“才”,这就是“闭”。再引导学生以观察和想象的方法理解字义,学生明白“闭”的本意为门闩把两扇门拴住,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说出了“闭门、闭嘴、闭眼、闭着”等词语,这样让学生掌握方法、推敲判断,让思维更加敏捷,从而掌握根据字形确定字义的方法。接下来“润”字的教学就由扶到放,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得出它与水有关,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掌握了“润”的一字多词,如“滋润、润肤露、红润、湿润,大润发、利润”,可谓在想象中思维,在思维中推理,在推理中有独特的收获。

四、增强理解力感受力,扩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一)创“境”促“说”

首先,在教学“的”字短语,感受妈妈的美丽这一环节中,修老师进行了如下教学:(1)出示第2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说:你从哪里看出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2)学生交流,圈出“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3)指导读好“的”字短语。引导发现中间带有“的”字的短语,“的”字要读得又轻又快;教师范读,学生练读,评价读。(4)观察身边小伙伴的眼睛,积累“的”字短语。观察身边的小伙伴,说说他(她)有怎样的眼睛。交流引导学生说“的”字短语:( )的眼睛。其次,美读第2自然段。再次,观察图画,用“的”字短语说发现;播放视频,用上“的”字短语说自己看到的。最后,教师总结:“用上‘的’字短语,能将世间万物说得丰富多彩。”

在创设观察情境之下,学生很快能依据观察所得说出同桌及前后桌同学的眼睛:“炯炯有神的眼睛、圆圆的眼睛、大大的眼睛、亮亮的眼睛、明亮的眼睛、水汪汪的眼睛、水灵灵的眼睛、圆溜溜的眼睛、鼓鼓的眼睛……”修老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不是止步于此,而是通过播放各种美食视频,告诉学生“的”字短语不仅能说眼睛、说妈妈美丽的样子,还能说很多东西。学生又通过观察说出了“圆圆的蛋糕、红红的草莓、甜甜的西瓜、又酸又甜的酸奶、美味的比萨、绿绿的花菜、弯弯的香蕉、长长的甘蔗”等,修老师小结,告诉学生用上“的”字短语让食物不仅有了颜色,有了形状,还有了味道,用上“的”字短语,能将世间万物说得丰富多彩。这样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观察所得,还可以是多感官的感受所得,从而扩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二)创“情”促“思”

在练习说话“‘笑’的样子还让你觉得睡梦中的妈妈,好……”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举手发言:“妈妈笑的样子让我觉得她好温柔、好甜蜜、好幸福、好开心、好美丽、好满足、好可爱。”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引导学生思考:“妈妈为什么笑?”并指明从第3自然段中找到妈妈笑的原因,明白妈妈笑是因为想到了给我讲故事。但答案不应只有书中所呈现的唯一答案,修老师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妈妈睡梦中还会想到什么事而笑?”指名用“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的句式说清楚妈妈还会为什么而笑。学生的思维一下又被激发了:“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带我去看电影。好像在睡梦中,孩子考试又考了一百分。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带我去紫金山玩。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带我去开卡丁车。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带我去逛超市。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给我煮好吃的。”一句句充满童真童趣的金句从孩子们的口中迸发出来,何尝不是一次次情感的升华与思维的碰撞。

五、让思维在拓展延伸中回归生活

修老师在最后的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思考:“还能观察妈妈什么时候的样子?”(开心、生气、工作、煮饭、洗衣、跑步、辅导我写作业……)“还能观察观察身边的什么人?”(爷爷、奶奶、爸爸、弟弟、妹妹、哥哥、姐姐、老师、同学……)这一环节,修老师鼓励学生思考除了观察妈妈睡着了的样子,还能观察她什么时候的样子;除了妈妈,还能观察谁。孩子们的思维再一次被打开,他们认为可以观察妈妈跑步、做饭、洗衣、化妆、辅导自己写作业的样子,还可以观察爷爷奶奶、老师同学、哥哥姐姐、弟弟妹妺等,抓住了孩子们有了初步观察身边人的意愿进行教学设计。语文素养最终要回归生活、服务生活,这也正是这节课“观察妈妈睡了的样子”最终要达成的目的。

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低年级阅读教学应以发展语言和思维为目标,从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感受力等多方面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推敲、讨论、辨析、质疑、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独创性和灵活性,让学生真正实现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睡梦中样子短语
睡梦中的“甜蜜”杀手——OSAHS与2型糖尿病
睡梦中的“甜蜜”杀手怎么防——打鼾与2型糖尿病也有关系
睡梦中的爸爸
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子呢!
《健民短语》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