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诊断技术发展现状与需求分析思路分析
2021-12-04高丕景
高丕景
(临沂市兰山区畜牧发展促进中心李官兽医站,山东临沂 276000)
1 前言
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以及集约化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疫病是危害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在所有疫病中,非洲猪瘟危害性最大,其属于一种接触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任何品种、性别、年龄的生猪都是感染对象,其传播方式包括间接接触和直接接触,为病毒污染的设施、车辆、饮水以及饲料都是传播途径,该病死亡率较高,生猪患病后10d之内死亡。想要有效防控非洲猪瘟,则要依靠有效的诊断技术,及时发现污染的设施,进而保证生猪健康,为我国居民提供放心的猪肉产品。
2 病原学检测技术
2.1 病毒分离
病毒分离检测技术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技术,其通过采集病猪的肾脏、扁导体、淋巴结、脾脏以及血液等组织制作标准完成病毒分离。在组织中可加入抗生素或者培养液,通过离心操作后获取清液,通过红细胞吸附实验或者病变效应确定病猪是否感染非洲猪瘟。
2.2 附红细胞吸附实验
感染非洲猪瘟的病猪,其巨噬细胞和单个核细胞会吸附在红细胞表面,通过显微镜观察可判断生猪是否患病。在开展实验检测中,可获取病猪的组织或者血液悬液进行接种,使用含有抗生素和猪血清的培养基培养48h后,利用显微镜观察,如果培养基中的细胞组织呈现玫瑰花环型,则可判断生猪感染非洲猪瘟。但是这种检测方式较为耗时,并且需要在专业的实验室中进行,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要求较高,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3 抗原检测
抗原检测的原理与附红细胞吸附实验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通过获取病猪组织或者血液悬液,将其与复合物进行混合,根据颜色对感染情况进行判断。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检测结果也更加准确而有效,具有设备仪器要求低、成本低、方便、快速等特点。但是与附红细胞吸附实验相比较,其灵敏性和特异性较低,检测结果受样本影响较大,如果样本保存时间较长、保存方式不正确或者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则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4 荧光抗体检测
荧光抗体检测属于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对病猪的冰冻切片或者组织切片进行抗原检测,该技术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方便、快速的检测出非洲猪瘟病毒。目前该技术主要用于抗原检测和附红细胞吸附实验检测的辅助方案,与其他检测技术相比较,其对荧光素要求较高,如果荧光素属于非特异性,则会导致结果不准确。同时,荧光抗体检测技术对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要求较高,并且需要借助显微镜,难以在现地检测中应用和推广。
2.5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利用抗体或者抗原与胶体金形成复合物,进而对非洲猪瘟病毒进行免疫识别的一种技术,对检测样品进行毛细作用迁移,与形成的复合物结合,通过肉眼可发现复合物上呈现红色,进而判断病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目前该技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其稳定性、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尤其在现地检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2.6 核酸检测技术
核酸检测技术不仅仅应用于非洲猪瘟检测中,在各种流行性疫病中都获得大量应用,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是当前国际卫生组织制定的非洲猪瘟检测技术。核酸检测技术分为PCR检测技术和多重PCR检测技术,二者均具有显著的效果,在准确性方面也获得不断提升,具有便捷、快速、成本低等优势。
2.7 ELISA技术
该技术属于一种新型技术,同时也是当前国际贸易中制定的监测中等毒性和较低毒性非洲猪瘟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通过采集病猪口腔液和血清制作样本进行检测。该技术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可用于现地检测中,尤其在区域性流行检测中,其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3 非洲猪瘟诊断技术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生猪养殖的快速发展,对非洲猪瘟的防控难度也不断增加,当前在检测疫病中尚未有有效、准确、便捷的检测技术,目前依然以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为主,核酸检测具有较强的便捷性,可用于现地检测,但是在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而病毒分离则需要在专业的实验室中完成,对检测人员、机械设备和检测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我国相关机构要综合各种检测技术的优势,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研制出更加便捷、准确性更高的检测技术。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生猪规模化养殖中,非洲猪瘟属于危害性较大的疫病,一旦在养殖场内传播难以有效防控,通过科学的检测技术能够有效避免疫病蔓延,对促进生猪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