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肥猪痢疾的防治措施

2021-12-04戴维君

畜牧业环境 2021年6期
关键词:痢疾猪只猪群

戴维君

(泰兴市新街兽医站,江苏泰兴 225474)

1 前言

研究育肥猪痢疾防治措施,能够为生猪规模化养殖提供科学指导,通过降低疾病发生率和致死率为养殖户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从而推动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2 育肥猪痢疾流行特点及发病原因

2.1 流行特点

育肥猪痢疾属于肠道传染病,感染疾病的发病猪或带菌猪都将成为传染源。通常情况下,康复猪带菌时间长、数量多,病菌将随着粪便污染饲料、环境,给育肥猪群感染带来隐患。疾病最容易感染断奶猪,发病后死亡率较高。成长阶段猪只感染初期可能呈最急或急性症状,康复后为亚急性或慢性型,难以彻底康复,将造成饲料转化率下降,影响生猪健康生长。猪痢疾发生季节性不显著,由于传播慢,流行时间较长。在大面积流行的情况下,传染率较高,能够达到90%左右,死亡率在5%~25%范围内不等。

2.2 发病原因

育肥猪痢疾由密螺旋体感染引发,该种病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强环境适应能力,可以在低温环境下长时间存活,但对常规消毒药物较敏感。疾病发生多与猪场管理不善有关,造成猪舍环境较差,存在环境潮湿、粪便较多等问题。遇到高温、暴雨等阶段天气,可能造成猪群暴发猪痢疾。在引种时,也可能将猪密螺旋体携带至猪场,造成健康猪群被感染。未能科学饲养,如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或突然更换饲料,造成猪只抵抗力下降,也会促发疾病。

3 育肥猪痢疾临床症状及疾病诊断

3.1 临床症状

育肥猪痢疾潜伏期在3d~2周间不等,发病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等多种。急性病症多出现在流行初期或中期,患病猪将排出黄色、灰色软便,食欲明显减退,饮水增加,体温升高至40~40.5℃,精神萎靡。出现持续下痢情况,粪便中将出现血液、黏液和纤维素碎片,粪便呈现出胶冻状,带有红色、黑色、棕色。病情加重,患病猪出现弓背吊腹现象,并因脱水、消瘦逐渐虚弱,最终死亡。幸存者将转变为慢性,生长缓慢,未能科学管理将出现重复感染情况,演变为僵尸猪。在流行的中后期,育肥猪容易感染亚急性型猪痢疾,病程可持续14~21d。感染亚急性或慢性猪痢疾,患病猪病情较轻,主要呈现出食欲差、排泄灰白色粘稠稀粪等症状。观察粪便,能够发现坏死组织碎片。长期腹泻,造成猪只脱水,被毛粗乱无光泽,精神状态不佳。随着病程延长,多数患病猪能够康复,但由于发育受阻较为瘦弱,疾病复发时可能引起猪只死亡。

3.2 疾病诊断

在疾病诊断方面,应注意加强猪痢疾与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相似病症的区分,避免出现疾病混淆问题,确保做到对症治疗。为此,在加强临床判断的同时,需要结合发病流行情况、病理剖检结果展开分析,并通过实验室诊断对疾病进行确诊。从病理剖检情况来看,病死猪粘膜潮红,慢性型粘膜苍白,皮肤不存在血斑点。直肠、结肠等大肠部出现病变,呈现出肠系膜水肿现象,粘膜位置存在胶冻粘液,也可能出现血液性渗出物,表面充血、肿胀,呈现出脑回状。随着病程延长,病变将蔓延整个肠道。肠内容物为水样或粥状,混有血液、组织碎片、粘液等。亚急性或慢性型病死猪肠壁水肿减轻,尸体消瘦,肛门周围沾有粘液、血液性粪便,味道腥臭。在实验室诊断中,可取新鲜粪便或大肠粘液刮取物进行镜检。采用姬姆萨氏法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猪痢疾密螺旋体微生物,呈现弯曲样,两端尖突。各视野中约包含4~5个密螺旋体,形如双燕翅状。在暗视野下,可以发现蛇状运动,联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等结果可以对疾病进行确诊。此外,实验室也可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凝试验等方法进行确诊,将病猪血液制成血清,实现密螺旋体自然分离、纯化处理,获得诊断抗原。在周围孔隙添加抗体,做阳性和隐性对照,发现抗原和待测血清孔间存在明晰沉淀线能够确定为阳性,对猪痢疾进行确诊。

4 育肥猪痢疾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探究

4.1 治疗方法

在育肥猪痢疾治疗方面,发现患病猪后应立即隔离,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可以采用西医或中医治疗方法,也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取得理想治疗效果。

4.1.1 西医治疗。在西医治疗方面,为避免整个育肥猪群感染痢疾,可以在饲料中混拌硫酸新霉素或痢菌净,剂量为200mg/kg,也可以拌入300mg/kg的林肯霉素。通过轮换用药,连续用药7d能够取得理想预控效果。针对隔离病猪,可以肌肉注射或口服痢菌净,按照5mg/kg剂量每日注射1次,口服要求每天2次用药,配合使用多西环素,每天按0.1mg/kg剂量肌肉注射2次,连续用药5d可见效。在病猪情况严重的情况下,需要结合具体状况用药,如发生心衰症状可使用苷类药物强心。在饲料中可按照250g/t剂量添加氟苯尼考,并混合使用林可霉素,剂量为100mg/t,每天用药1次。根据腹泻时间长短,可以在饮水中适量添加补液盐,避免生猪出现脱水或酸中毒问题。此外,应适当补充维生素C、K3等营养物质,增强育肥猪机体抵抗力。在治疗和康复期间,考虑到病猪抵抗力较弱,需要每天用碘类消毒液对猪舍和用具进行消毒,每7d为一个疗程,连续消毒2~3个疗程,将病原彻底消灭,以防疾病复发。

4.1.2 中医治疗。在中医治疗方面,可以使用较多处方。处方一:取薏苡仁30g、党参18g、茯苓18g、厚朴18g、炒扁豆18g、藿香18g、陈皮12g、白术12g、砂仁12g、桔梗12g、甘草6g、黄连3g,用5L水浸泡后慢火加热30min,煮沸后维持10min,之后用文火煎煮。直至药液达到1L左右,可以停火,晾凉后为病猪灌服。早晚各灌服1次,连续用药4~5d可见效。处方二:取忍冬藤250g、翻白草120g、芦苇120g、夏枯草85g、羊乳参25g,切碎后煎水熬制,晾凉后取药汁灌服,连续用药3~5d。处方三:取酸枣树根30g、白头翁20g、黄柏15g、黄芩10g、黄连10g,煎水晾凉后灌服,连续用药3~5d。处方四:取山楂30g、厚朴20g、地榆20g、陈皮20g、黄柏15g、大黄15g、黄芩15g,煎水晾凉后灌服或直接拌入饲料,连续用药3~5d可见效。

4.2 预防措施

4.2.1 健全养殖制度。在育肥猪养殖期间,应做到全进全出,严格按照规定落实引种检疫工作,确认引种地不存在流行疫病,同时引进猪检疫合格。在引种后,应隔离饲喂30d,确认无问题后混群饲养。日常应加强猪群观察,发现异常及时隔离和处理。定期开展猪群疾病检测和防疫工作,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发生几率,避免疾病大范围传播。结合猪痢疾流行性特点,在流行季节来临前应在饲料中添加抗菌类药物,注意通过交替用药避免生猪产生抗药性。此外,日常应做好防鼠灭虫等工作,避免外来物种将细菌、病毒带入猪场。在猪只出栏后,应空舍2~3个月,做到彻底清理和消毒,检疫合格后才能继续养猪。

4.2.2 加强环境管理。考虑到猪肠道为痢疾致病菌感染的重点部位,病菌子代病原也将通过肠内容物排出,使粪便成为疾病传染关键中间媒介,应做好猪舍、猪场清理工作,做到每天清扫一次粪便,并实现粪便无害化处理。日常应及时清理场地内各种污染物,并做好饮水等器具与周围墙壁清理工作,确保猪舍环境干燥、卫生,能够为育肥猪提供良好生长条件。完成猪舍打扫后,应按时开展内外消毒工作,做到消毒彻底,注意科学用药,避免造成猪只中毒。日常可以采用3~4%火碱溶液或20%石灰乳等消毒液处理地面,并使用1:500倍稀释百毒杀或3%来苏儿等药物带猪实施喷雾消毒。使用的药物应定期更换,通过轮换用药保证消毒效果,以免病菌产生耐药性。猪舍环境应保持恒温、恒湿,并确认通风良好。在换季或天气突变情况下,应加强猪舍内温差控制,避免生猪因发生应激情况出现抵抗力下降问题。引进先进设备设施加强通风管理,能够及时将猪舍内不良气体排出,避免病原滋生,降低猪痢疾发生风险。

4.2.3 做到科学饲养。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加强猪痢疾防治,应做到科学饲养育肥猪,使猪只保持较强抵抗力,有效预防猪痢疾的发生。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应保证饲料、饮水卫生,饲料质量合格,不存在发霉、变质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应加强饲料中的高蛋白原料比例的控制,确认豆饼、鱼粉等物质含量不会出现超标问题。考虑到育肥猪生长速度较快,需要做到营养充足,应选用优良饲料,确保饲料营养均衡。此外,在饲料或饮水中,可以适量添加电解多维等营养物质,满足育肥猪生长需求。

5 结论

育肥猪饲养期间容易经消化道感染猪痢疾,尽管病程较慢,但持续发生将给育肥猪生长带来较大威胁。结合地方猪痢疾流行情况和临床症状,做到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和及早治疗,能够避免猪痢疾在猪群内大范围传播。实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结合病症轮换使用药物,确保取得较好疗效。日常加强卫生清理和场地消毒,并做到科学饲养,能够预防疾病发生,为育肥猪养殖带来可观效益。

猜你喜欢

痢疾猪只猪群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常见羊痢疾疾病的发生与预防
少数民族医用于治疗痢疾的黔产蕨类植物(一)
用于治疗痢疾的黔产蕨类植物(二)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