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三焦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思考

2021-12-04刘阿庆夏颖叶松山刘云鹤李文涛温小华赵芷洁若贾玉洁于建春

天津中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三焦气机气血

刘阿庆 ,夏颖 ,叶松山 ,刘云鹤 ,李文涛 ,温小华 ,赵芷洁若 ,贾玉洁 ,于建春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天津 300381;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因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已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该疾病正式命名为“COVID-19”。截至2020年2月24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7 672例(其中重症病例9 126例),累计治愈出院27 323例,累计死亡2 663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7 658例[1]。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2],新冠肺炎临床表现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目前,西医治疗尚无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而中医药治疗在疾病的防控过程中凸显优势,从病因病机到辨证论治,中医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势头。通过分析现已报道出来的新冠肺炎临床病例资料[3-5],结合韩景献教授“三焦气化”相关理论[6-7],笔者认为从三焦论治新冠肺炎,或可为临床提供新的辨治思路。

1 病因当属“寒湿疫”

新冠肺炎属中医“瘟疫”的范畴,《素问·刺法论》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医学衷中参西录》云:“病疫传染者,以其气自口鼻而入也,其初弥漫于上焦……”可见,疫病与外感“六淫”之气不同,具有传染性,且疫气从口鼻而入影响上焦,肺为娇脏,故邪气侵袭必先受之,正如叶天士《温热论》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从中医五运六气学说来看[8],2019年末属己亥岁,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中见少宫土运,岁土不及。《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化气不令,草木茂荣……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上临厥阴,流水不冰,蛰虫来见,藏气不用,白乃不复……”因此,从外界物候变化来看,肝木旺盛,脾土不及,肝旺乘脾,寒湿之气乃生,寒湿之邪易伤脾阳,因此多数患者表现出纳呆、腹胀、泄泻等脾胃寒湿之症。恰逢2020年初属庚子岁,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中见太商金运,岁金太过。《素问·气交变大论》云:“金运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可见,肺金太过,反侮脾土,中焦脾胃运化失司,无以化生气血,湿邪内生尤甚,阻滞下焦,同时肝木被乘,肝失疏泄,因此多出现咳嗽、咳痰、胸胁引痛。由此可见,病因当属寒湿疫,病位在上焦,随着病邪进一步传变可及中、下焦。

从所属地域来看[9],武汉位于长江流域,市内多条河流纵横交错,水系发达,雨量充沛,气候湿润,而2019年冬季气候总体偏温,加之年末又遇寒湿天气触发,吴鞠通《温病条辨》云:“冬温者,冬应寒而反温,阳不潜藏,民病温也。”可见,外界气候非其时而有其气,形成了武汉湿邪疫疠之气致病的外在条件。

从内在因素而言,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个人体质差异密切相关,《素问·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可见,疾病的发生首先存在人体正气不足,才给了邪气趁虚而入之机而发病。现今人大多生活起居无常,熬夜、暴饮暴食、工作压力大等均可导致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气血亏虚,脏腑气机无以畅达,脾湿内蕴,当遇外感寒湿疫邪,内外湿邪相合,气机阻滞,日久郁而化热,热邪内盛成毒,逆传心包,随气血运行弥漫三焦。三焦病则气化失常,上焦肺气无以宣降,中焦脾阳无以运化而生痰湿,下焦肾不纳气,命门之火郁闭。

2 “三焦气化失常,寒湿痰毒瘀滋生”为主要病机

从新冠肺炎的主要临床特征可以看出:1)本病以发热、干咳为主,上焦肺气受损,肺失宣肃,故见发热、干咳,而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之宣肃功能失司,致大肠气机不畅,浊邪下迫,故见腹泻。2)潜伏时间一般为1~14 d,病愈时间长,可伴纳差、乏力、肌痛和腹泻等症,舌苔多偏厚腻,疫邪在体内潜藏日久,病程缠绵,中焦脾胃受累,湿邪重浊黏腻、易阻滞气机,脾胃运化失常,而脾主四肢肌肉,脾湿内盛,故见肌痛、腹泻。3)还有患者出现口干、口苦、大便秘结等症,为湿邪化热,肝胆火旺,气机阻滞,下焦壅塞不通之象。4)重症患者多有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肺气壅滞,不能敛降,肺病及脾、湿邪困脾,则脾虚不能转输,肺虚及肾、肾虚不能蒸化,致肾气衰败,肺不主气,肾不纳气,故见呼吸窘迫;肺虚治节失职,病及于心,心气、心阳虚衰,无力推动血脉,则血行涩滞,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气血津液精生化乏源,气血亏虚,固摄无力,而致脾不统血,血溢脉外,故见凝血功能障碍;痰浊、血瘀、邪毒传入心包,闭阻肺络及心包,蒙蔽神窍,故见脓毒血症休克;正气渐亏,难以抗邪,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津液输布无常,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继而出现脏气耗伤之极,脏器衰败之危候。5)根据新冠肺炎死亡患者尸检及穿刺组织病理结果[2],主要病理改变涉及肺脏、心脏、脾脏、肝脏、胆囊、肾脏等,肺泡腔内见浆液、纤维蛋白渗出物,肺泡膈充血、水肿,肺组织出血、坏死,可见出血性梗死,肺内支气管腔可见黏液及黏液栓形成。从中医角度来讲,“浆液”“黏液”等属中医痰饮的范畴,病理改变涉及上、中、下三焦。李用粹《证治汇补·痰证》云:“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肺失宣发肃降,水道不通,内生痰饮,日久痰饮阻遏心阳,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痹阻,可致咳嗽、气喘、胸痹等症。中焦脾失健运,则水谷不化,津液不布,水液内停,日久湿浊阻滞,痰浊内生。以上临床特征,再加上各种致病因素,不难看出,本病病位主要在肺,可及脾、胃、肝、肾、三焦等脏腑,病机为三焦气化失常,寒湿痰毒瘀滋生,枢机不利,气机升降不相顺接,邪无所出而发病。因此,本病辨证论治当以疏调三焦气机为主,使上、中、下三焦各部通畅,邪有所出,正如《医学探源·脏象》云:“三焦者,人身之三元之气也,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

3 “疏调三焦,驱邪外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为治疗大法

针灸治疫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诸多针灸治疗疫病的论述,《素问·刺疟》云:“肺疟者……刺手太阴阳明。心疟者……刺手少阴……疟发,身方热,刺跗上动脉,开其空,出其血,立寒……”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详细列举了伤寒、霍乱、黄疸、痢疾等疫病的辨证取穴;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云:“凡入吴蜀地游宦,体上常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气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提出了用化脓灸预防瘟疫,后于《千金翼方》曰:“诸烦热,时气温病,灸大椎百壮,针入三分泻之,横三间寸灸之。”明确给出了治疗瘟疫发热的针灸方案。明清时期医家记载了多种涉及针灸防治的疫病类型,如鼠疫、霍乱、烂喉疹、白喉等[10]。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11-14],针灸可激活迷走神经胆碱能抗炎通路,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炎、抗感染、促进机体修复、保护内脏器官等作用,对于多种传染病,如疟疾、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病毒性肝炎等病证均有防治作用。2020年3月4日,中国针灸协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针灸干预的指导意见(第二版)》[15],明确指出在严格防护、隔离及消毒的情况下,可分医学观察期、临床治疗期、恢复期3个阶段进行针灸治疗,并给出了具体的针灸穴位及操作规范,确诊和恢复期患者可以多人在同一房间实施针灸,疑似患者单间中实施,以避免在针灸期间交叉传染。以上均为针灸防治新冠肺炎提供了可靠依据,针灸既可单独为用,同时也可与中药配合,发挥协同作用,从而贯穿疾病防治的全过程。

结合病因病机分析,笔者认为新冠肺炎的治疗当以“疏调三焦,驱邪外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引喻嘉言云:“疫邪在三焦,弥漫不收,下之复合。治法,未病前预饮芳香正气药,则邪不能入,此为上也。邪已入,即以逐秽为第一要义。上焦如雾,升而逐之,兼以解毒。中焦如沤,疏而逐之,兼以解毒。下焦如渎,决而逐之,兼以解毒。营卫既通,乘势追拔,勿使潜滋。”[16]可见,疏调三焦,使邪有出路为治疗疫病的关键。

韩景献教授[7]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三焦气化失司”致病相关论,是对传统的三焦功能的进一步补充和发挥,认为三焦为气化之总司,统领五脏六腑整体的功能活动,只有三焦气化功能正常,气、血、津液化生有源,气机升降出入的道路畅达,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三焦气化失常,气血精津衰败,痰瘀浊毒滋生,阴阳失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可导致多种疾病的产生。同时韩教授[6]认为,心包代君受邪,代君行令,而三焦经与心包经相表里,心包将令行于三焦,三焦执心包令,实现“五脏六腑之大主”的功能。基于此,韩教授创立的“三焦针法”,取穴膻中、中脘、气海、血海、足三里和外关,旨在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重调三焦气机,在临床中可用于治疗老年期痴呆、帕金森病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同时还可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显著[17-19]。其中,膻中、中脘、气海3穴共调上、中、下三焦之气;血海为脾经穴,为十二脉之海,血气汇聚之处,可调节全身气血,助脾统血;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亦是阳明经下合穴,可调节中焦气机,助脾胃运化,而生气血;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可疏调胸腹三焦气机,诸穴共奏益气调血,扶本培元之效,全身气血调和则气机升降出入如常,邪气驱逐,身体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则百病无所生,这与前文所述喻嘉言治疗疫病大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根据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配穴加减,即在“三焦针法”的基础上,气喘加孔最,气急加气舍;痰多加丰隆;咳嗽加列缺照海;腹泻加天枢、神阙。因此,笔者认为“三焦针法”可以用于新冠肺炎的防治,而且越早干预,越能及早驱逐疫邪,使“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得以正常发挥。

4 清肺排毒汤体现从三焦论治

2020年2月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的通知》[20],清肺排毒汤是张仲景相关经典方组合而成,包括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用于治疗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处方组成及用法:麻黄9 g,炙甘草6 g,苦杏仁 9 g,生石膏(先煎)15~30 g,桂枝 9 g,泽泻 9 g,猪苓 9 g,白术 9 g,茯苓 15 g,柴胡 16 g,黄芩 6 g,姜半夏 9 g,生姜 9 g,紫菀 9 g,款冬花 9 g,射干 9 g,细辛 6 g,山药 12 g,枳实 6 g,陈皮 6 g,藿香 9 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两次(饭后40 min)温服,3剂为1个疗程。麻杏石甘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其中麻黄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石膏清泄肺胃、辛散解肌,两药相配使邪从上焦、中焦而去;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其中泽泻利水渗湿,与茯苓、猪苓相配,可增强其利水渗湿之力;白术、茯苓健脾化湿,桂枝温阳化气利水,解表散邪,从而使邪气从下焦而走;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解半表半里之邪,既可防疫邪入里化热,又可疏肝利胆,调和脾胃,通利三焦,使邪气上可从汗出而解,下可从二便而出;射干麻黄汤可温肺化饮,下气祛痰,止咳化痰,开达气机,其中射干泻肺降逆,利咽散结,祛痰化饮;细辛温肺化饮,解表散寒;款冬花宣肺化饮止咳,紫菀泻肺止咳,降逆祛痰,温化寒饮,调畅气机,两药相配,一宣一降,调理肺气;半夏醒脾燥湿化痰,温肺化饮,利喉涤痰。再加山药补脾胃,益肺肾,上中下三焦同补。枳实破气除痞,化痰消积;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藿香芳香化湿,3药配合可增强健脾行气,化痰除湿之效。另外,服药后加服大米汤半碗,亦体现出健脾护胃、增补津液、驱邪外出之意。诸药配合,不但宣肺化痰,健脾利湿,疏调三焦,使邪有所出,而且可防邪气进一步入里传变,同时重视顾护脾胃,脾胃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脾胃运化功能正常,才能化生精气血津液,使五脏六腑得以滋养,如《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因此,清肺排毒汤亦体现出从三焦论治的重要性,三焦通调,气机畅达,气血化生有源,病安从来。

5 小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从三焦论治新冠肺炎,可宣泄三焦,升清降浊,通和内外,清热解毒,给邪以出路,上、中、下三焦各部气机调达,疫邪不致入里传化,甚则逆传心包而致危重之症。目前对于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中医药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无论针灸还是中药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同时,在严格防控的基础上可采取多种治疗方式,比如艾灸、耳针、穴位贴敷、刺络放血、拔罐等,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方式,促进全身气血运行,同时要注意起居有常,清淡饮食,忌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多食新鲜蔬果,调畅情志,以达“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

猜你喜欢

三焦气机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搓手”可充盈气血
亥时调“三焦”,养生效果好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便携电子打气机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