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融媒体平台的功能优化与价值重构
2021-12-04王冠华
王冠华
(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湖南 长沙 410016)
当前全媒体时代,新媒介新应用层出不穷,融媒体平台竞争不断加剧;网络舆论生态面临分化与重构,主流话语体系不断受到挑战;传统渠道影响力式微,面临边缘化困境,而网络舆论更是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复杂状态。在此背景下,近年来中宣部上线推出的“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之举。通过前期的融合创新,不断发挥政治、组织和资源优势,“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不仅仅成为全党开展大学习集大成的平台,更是引领思想文化传播的主流阵地。
平台上线以来,学界业界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针对用户互动、平台功能、传播模式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比如有学者从智慧融媒体传播方面进行了分析,也有学者从主流话语构建的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等,这些研究对“学习强国”融媒体平台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当然,“学习强国”融媒体平台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仍然面临着一些难题,有待从实践角度思考,以提出有效且可操作的破解之道。譬如,在商业平台竞争下,如何进一步留住用户,增强用户黏性;如何为用户创造价值,打造知识、学习、社交的部落圈层;如何放大优势,吸引融媒体人才,尤其使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如何融合传播创新以构建学习生态;如何从技术及政策保障上提供坚实支撑等。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平台功能、传播模式、动态管理、机制革新、场景重构、技术驱动、健全保障等方面进行研究,提供一些粗浅的策略性思考。
一、强化功能,传播思想文化
目前,网络传播圈层化特点和趋势较为明显,学习强国可构建打造集党建学习、思想引导、文化传播等为一体的融媒体平台,形成多个学习圈,以强化功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一是强化党建功能,打造党内学习圈。打造线上党支部,逐步开发线上开党会、上党课、交党费、考核评价等功能,形成良好的线上党组织生活氛围,进一步促进思想理论的党内学习与传播。二是强化学习功能,形成大众学习圈。完善丰富数字资源,打造智慧知识数据库,如精品课程、电子书籍等;提供核心数据库和文化资源库的查询,完善用户学习行为分析系统和管理系统;开发学习交流互动功能,形成知识性交流平台和兴趣学习圈。三是强化宣传功能,引导时政交流圈。按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48字”指南,进一步加强把关,优化新闻稿件的质量,适当降低新闻硬度,强化新闻策划,让用户真正愿意阅读、主动阅读,做到润物细无声,真正形成时政爱好交流圈。四是强化思想政治传播功能,塑造高端理论圈。加强党史、新中国史、形势政策理论等内容的重点布局,签约一批理论专家学者,打造学习强国的高端理论研讨学习圈层,并吸引带动更多的人学习研究党史与政策理论等。
二、精准传播,引领主流舆论
传播策略创新可在平台化发展、社交化模式、智能化手段三个主要层面进行研究。
平台化发展:构筑传播窗口,聚合受众。平台化发展刷新了单一媒体“资源分散、封闭经营”的管理模式,“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效应,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1],形成“一体化”关系和“一体化”传播窗口,聚合受众。在重大新闻报道或者主题宣传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与主流媒体深度融合,打造精准的融合传播路径。注意实现差异化融合,发挥不同媒体的传播与引导功能,不搞一刀切,努力形成“1+1+1>3”的传播效应,分类构建,形成最强大的新型传播体系。可从两方面构筑平台窗口,实现精准传播:一方面是打造权威的思想平台。建设学习大国,推动全党大学习,生动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过程和新实践、新成效。紧密贴近人民,增强针对性、互动性、参与度,提高覆盖面和影响力,让主流权威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是打造有组织的学习平台。建立“成网络、成体系、有制度”的组织,以抓党建的方式来抓学习,建成一个“以党员为基点,支部为群组,形成覆盖全党‘纵到底、横到边、网络化’的学习传播系统”[2]。优质内容通过平台精准传播,推动数字时代的学习革命。
社交化模式:增强用户黏性,精准宣传。“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去除一般新媒体、自媒体内容“同质化”“非原创”的致命硬伤,追求内容的“特质化”“原创性”,以满足用户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一是引入大数据算法。“算法虽是一种新近嵌入新闻业的技术性组件,但其在媒体内容的生产和分发过程中的基础设施作用越来越明显。”[3]“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可通过分析用户既往阅读兴趣,联合其他平台“协同过滤”,根据用户阅读偏好进行算法推送。二是增加平台交互性。为提升用户活跃度,平台可以设计激励机制,将理论学习与手机应用程序、群组制度、积分规则、分享机制等社交元素密切结合,以提高学习热情,增强用户黏性。
智能化手段:创新技术手段,提高效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可通过提升智能化手段,推动传播方式进步,融入信息传播移动化、社交化、互动化、视频化的时代趋势,推动广大受众的主流价值认同。“媒介融合向纵深化发展的时代,是不同媒体之间的传播方式与内容相互交融的时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时代。”[4]因此,“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可与移动互联网平台紧密合作,以智能技术为坚强后盾,集纳云数据,提供海量信息资源,用强大的数据处理技术在内容编辑层面提升效率,在内容分发层面增强用户黏性,在融合中积极促进内容与技术的创新升级。
三、动态管理,提升运营效率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需要完善各项工作的管理,保证在技术、传播、内容生产上的安全性和先进性,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提供最科学、最优质的学习内容和最佳的学习体验。
在内容管理方面,建立起与时俱进、精准严密的制度机制。针对最新的媒体形式,如VR、短视频等制定明确的发稿标准,从内容、技术等方面予以规范;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编辑手册,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内容进行精细规定,如标题制作精细到动词的使用、句式的选择等,形成学习平台内容自身统一特色和标准;建立和完善全国平台与省级平台内容管理联动制度,针对发稿质量、选题、版权等建立健全机制,形成更为严密的工作体系。
在学习管理方面,建立起更加紧密、有效的工作机制。结合平台开展学习活动的实际,明确各级学习管理员工作职责,并将其纳入其日常所在单位的工作考核之中;明确工作要求、工作评价标准,建立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学习管理员在学习组织中的作用,赋予他们平台宣传员、学习发动者、信息搜集员的角色,成为党员干部学习的好帮手、好参谋;推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各级党组织深深扎根,并通过听取各级党组织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平台的各项工作,形成平台与党组织良好的互动互促关系。
在技术管理方面,制定统一的技术安全操作规范,特别是省市区各级平台,明确安全运营的禁区,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创新话语,提质内容建设
融合发展中的内容提质,要抓住六个要点,即内容的差异化、精准化、行业化、刚需化、可视化、精品化。
挖掘地方特色,策划差异化、精准化内容。加强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红色资源、党史国史题材的挖掘。如在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相关报道中,“党史频道”涌现了很多好策划、好栏目、好内容,多数来自各省级地方平台;“文化频道”的非遗内容丰富、鲜活、有吸引力,地方平台贡献颇多。中国幅员辽阔,省份多、民族多,各地文化具有不可替代性优势,可以充分挖掘地方潜力,推出更多本地化、差异化、精准化的内容策略。
挖掘服务功能,突出行业化、刚需化内容。“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智慧型学习系统,在内容供求上除了突出思想性、新闻性、综合性外,也要突出服务性。“媒体内容与用户信息需求的关联强度越大,就越能够引起用户的关注和讨论,舆论引导的内容也越容易被用户接受。”[5]新形势下,要深入挖掘学习平台的服务功能,使其与政务、民生、商用全面有机结合,突出行业功能和内容的接近性。如打造“学习强国+政务”“学习强国+民生”“学习强国+旅游”“学习强国+电商”等贴近行业的服务性内容。在此基础上,全国平台可与高校名师、各类专家对接视听课程,以撬动内容刚需,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体现学习价值和版权意识。
掌握传播趋势,打造可视化、精品化产品。适应现代传播形态的新变化,掌握新应用技术,如5G、AR/VR、4K/8K等,拓展话语的表达方式。要掌握传播趋势和受众阅读习惯的变化,走可视化、精品化、产品化之路,制作新型全媒体内容。可通过直播、沉浸式传播、交互式报道等可视化模式,实现报道策划的“全景化”、内容产品“超市化”,打造“快、准、深、好”的全效传播平台。在“可视化、精品化”的内容产品上,要不断推出更系统更全面更细致的可行性方案,“让用户在沉浸体验中获取情感共鸣”[6]。
五、革新机制,打破平台壁垒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机制保障平台的顺畅运营及用户真正有效地学习。基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目前的发展现状,需要建立以下四种机制。
建立各项评价机制。在内容运营方面,制定“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各栏目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大数据方式进行管理。如各栏目的生产量、栏目的总流量、栏目各内容的流量等,用数据反映各个栏目的活跃程度,根据栏目内容的属性、活跃程度等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督促内容生产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优质内容,形成内容竞争机制,全面提升平台内容质量水平。定期向各省级平台提供大数据分析报告,提供受用户欢迎的内容、形式、题材和热点,指导各省级平台的内容组织和重点工作方向,形成内容生产整体协调中各具特色,且全国“一盘棋”的局面。在学习管理方面,依托大数据建立起各地学习活动评价体系,如学习活跃度、学习积分变化、学员覆盖率、参与各类答题学员人数等各类数据,换算成各省级单位的学习指数,对于合法刷分的内容可以调低学习指数比重,如听音乐、百灵视频等,建立起各省市区等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体系、指导体系,让各省市区等对于学习评价更加科学、专业,以便发现薄弱环节,明确工作重点。
建立内容管理机制。“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内容集大成,各行业、各领域、各地方的内容十分丰富。内容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基于内容链式管理的模式,在构建内容管理机制方面,也必须依托管理链路,形成链式责任机制。建立起每级链路向上级链路负责的机制,明确各级链路的工作职责和重点,把内容生产安全责任前置,把关责任全链路设置,保证稿件在提交过程中层层管控、层层落实责任。在省市区各级平台以上链路建立纠错抽查机制,建立起链路自查与网民普查相结合的机制,制定差错考核办法。在省市区各级平台设立纠查岗,对于已经发布的稿件进行全面清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查找相关链路,计入相关链路考核;对于群众发现并反馈的问题,及时纠正,并计入相关链路考核,从而保证平台内容的权威性。在省市区各级平台建立各链路供稿情况评价机制,对于各链路采用稿件进行质与量的计分评价考核,形成各链路之间的竞争,从而加强各链路的供稿责任意识和创优意识,提升省市区各级平台内容生产能力。
建立内容稿酬机制。依托各级宣传部设立稿酬机制,生产专属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原创内容,提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特色和话语权。
建立学习管理机制。尤其要建立学习管理反馈机制,形成党员群众与学习平台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学习管理员作用,建立学习管理员定期向上级学习管理组织汇报总结机制,就本组织学习情况、学习内容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定期进行反馈,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有关栏目对部分管理问题进行消化,如“学习问答”栏目,开设有关专函回复通道,对有关问题进行回复,激发学习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
六、场景重构,巩固学习生态
目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下载量仅在华为应用市场就有3亿次安装,平台应充分利用好这些用户受众。在场景应用上,以培养用户使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习惯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深度应用,提高活跃度,提升用户黏性,同时“让‘学习’不再简单停留于一种信息的阅读,而是实现一种深度思考,将学习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化,形成一种深度学习的新样态”[7]。
一是打造垂直社区场景,进一步挖掘用户兴趣点和价值需求。目前平台各栏目的区分度不够清晰,相互之间内容范围交叉,用户体验较差。因此,根据“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后台大数据,分析用户的兴趣点,有侧重点地打造垂直社区场景,吸引不同群体的关注。如进一步放大“慕课”的功能和作用,丰富“慕课”的内容,形成学生、社会人士“网上学习”垂直社区。如头条英语播报、每日一词等,将其综合打造成一个“时政英语角”垂直平台,吸引学生群体,增加学生黏度。
二是完善积分场景,进一步打造积分激励的生态循环系统。目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积分制度已初步形成,但仍有提升和完善的空间。在积分激励的表现形式上,以单一的分数排名不足以激发用户兴趣,还可以进一步丰富激励体系,让学习升级的表现形式更形象化、视觉化、体系化。针对目前不同“段位”设计一些形象化、视觉化的标识或吉祥物;将整个段位体系公开发布,让学员有追赶段位的目标;积分激励上,可形成“积分-公益兑现”“积分-利益兑现”等体系模式,进一步开发与优化积分兑换书籍或购书卡、视频网站会员卡、博物馆文创纪念品等模式[8]。
三是优化用户互动场景,进一步激活平台互动功能。在垂直社区的基础上,打造兴趣小组、兴趣圈群、学习交流群等,活跃各类圈群的互动度。进一步优化强国通APP的功能和定位,实现与微信、腾讯QQ等区别化竞争,如打造党组织会议的线上即时交流平台等。
七、技术驱动,引领深度体验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可通过进一步研究探索5G和大数据产品,丰富视频化、智能化、移动化的产品形态;重构协同化、一体化、集约化的生产流程;树立垂直化、场景化、社交化的运营思维的融合转型路径。实现技术与内容、平台深度融合,服务构建主流舆论场。
一是开发开放性、自主性技术,强化智能互动,AI合成主播,巩固“学习生态圈”。强化强国通APP互动功能,支持多平台之间交互,优化、简化学习及社交等方面的应用,借助互联网智能化技术实现更丰富的学习场景。
二是全面提升技术治网能力和水平,规范数据资源利用。遵循“统分”原则,既统一标准,也分层管理,权责分明[9]。一方面,对学习平台的接口、后台统一标准管理,对地方平台和学习强国号统一规范要求。另一方面,建立安全分层监测机制,对各类安全威胁进行准确、有效的预警,全方位对平台内容数据、组织数据、用户数据安全保护。
三是技术应用于内容生产与传播,提升舆论引导效率与精准度。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打造包括省级学习平台、市级学习平台、学习强国号、学习电视台、学习电台、百灵平台等向外延伸,融合县级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形成新媒体立体传播矩阵,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内容管理。
四是提前布局前沿新媒体技术,推出强互动、强体验的沉浸式产品,利用5G高速率、强宽带、低延时等优势,实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迭代更新。研发基于物联网技术和5G技术的应用,使“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实现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使党的声音进入各个终端,努力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建设成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爱用、好用、常用的学习阵地”[10],推动数字时代的学习革命。
八、健全保障,配套落实政策
在政策保障方面,由中宣部整体统筹、全盘规划,配套出台政策措施,制定机制保障、经费保障、表彰激励、调研舆情和信息化保障、法治保障、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规定。打通“两中心一平台”,中心与平台能够相互借力、相互贯通,使其能真正融入乡村振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进程中。
推动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各级宣传管理部门改革创新管理机制,优化机制设置,给予政策支持。把学习管理纳入考核管理,与地方上其他学习平台、考试平台等进行整合,推进学习平台与地方媒体的深度融合。
在资金保障方面,围绕“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建设、推广、奖励,从全国统筹设立专项资金,开展全国性的主题策划、评优评奖等,保障相关工作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成效。一方面由全国平台统筹,如通过项目制给予各地方平台经费支持;另一方面由全国平台出台相应经费标准,支持地方宣传部门建立相关的经费保障制度,保障地方平台的组织运营能力,有效引导社会各方面广泛深入共同关心和参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推进工作。
在人力保障方面,一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从干部晋升、薪酬福利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制定相应配套政策。二要建立起“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才库,中宣部联合教育部,打通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和输送途径,与部分高校建立起双向人才交流渠道,为党的宣传舆论事业储备人才。三是在人才评定上,要纳入对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资格评审体系,加强“四力”人才队伍建设,对高水平、高素质、高管理人才开展评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