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两病”的综合防控和净化

2021-12-04阳爱国

畜牧业环境 2021年9期
关键词:布病布鲁氏菌结核病

王 英,侯 巍,朱 丹,文 豪,阳爱国

(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 610041)

1 前言

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统称“两病”,是国家重点防控的人畜共患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两病”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则将该两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是我国法定检疫—扑杀被感染家畜的动物疫病。

近年来,随着畜产品需求逐年加大,养殖规模化、养殖密度不断增加,我国牛羊“两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奶牛场“两病”阳性率也较高,感染“两病”可引起奶牛流产、早产、死胎、生产性能下降等,不仅给养殖场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还可以通过接触带菌病牛、饮用带菌的牛奶、食用带菌肉品等导致人感染“两病”,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开展“两病”的综合防控和净化工作可以大大降低奶牛场布病和结核病的阳性率,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奶制品和肉制品,让市民喝上“放心奶”,吃上“放心肉”,对于保障人民生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两病”危害 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

2.1 布鲁氏菌病的危害 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感染后,母畜多数发生流产、早产、死胎等,公畜引起睾丸炎和附睾炎。大多数母牛流产的同时可能发生胎衣滞留或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流产胎儿大多是死胎,有时产生弱胎但一般很快死亡。

该病主要感染羊、牛、猪,其次是马、鹿、骆驼、犬、鼠和野生动物,同时人也易感。带菌者(包括野生动物)和患病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感染的妊娠母畜因其在流产或分娩时排出羊水、胎儿和胎衣等会携带大量的布鲁氏菌,导致土壤、水源等被污染,同时,接生或处理流产时防护不当极易发生感染。

布病主要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播,即采食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本病可以在动物之间交叉感染,也可由动物传染给人。在人间,本病已经打破单纯养殖业人群发病的单一职业模式,感染人群逐渐由农民转向牧民、皮毛制革工、挤奶工、兽医等,同时布鲁氏菌病也易造成实验室感染。

2.2 结核病危害的危害 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

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是由牛型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该病通常呈慢性经过,病牛表现为低热、咳嗽、渐进性消瘦,生产性能低下,多种脏器和器官形成结核节或者干奶酪状的坏死病灶,以肺结核、乳房结核和肠结核最为常见。

本病奶牛最易感,其次为水牛、黄牛、牦牛。人也可被感染。结核病病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结核分枝杆菌随鼻汁、痰液、粪便和乳汁等排出体外,健康牛吸入病原菌附着的飞沫或采食被污染的饲草料和饮水均可导致感染,人食用未处理好的被污染的肉或奶制品而感染。也可经损伤的皮肤、黏膜、胎盘、交配而传播。

3 “两病”的净化

按照农业农村部《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和《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以奶牛场不同牛群为单元,采取监测-分群-淘汰-再监测的方式,往复进行,最终可实现“两病”的净化。

3.1 开展本地调查工作

在奶牛养殖场全面开展布病和结核病监测工作,以掌握实际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将奶牛场种群依据病种分别划为未控制群、控制群、稳定控制群和净化群,其中未控制群、控制群和稳定控制群为污染群。

牛群划分标准:未控制群:有疫情发生或阳性率≥0.5%;控制群:连续2年无临床病例,且阳性率<0.5%;稳定控制群:无临床病例,连续2年阳性率<0.1%;净化群:无临床病例,连续2年监测无阳性牛。

3.2 监测净化阶段

污染畜群每3个月开展一次布病、结核病监测,发现阳性牛应及时淘汰、扑杀并无害化处理,逐步缩小阳性畜群。

净化群要每年进行两次布病、结核病血清学监测,按10%比例抽查,发现阳性畜及时淘汰。

犊牛应于20d时进行第一次结核病监测,100~120d时进行第二次监测。凡连续两次以上监测结果均为阴性者,即认定为净化群。

3.3 检测方法

3.3.1 布病检测。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阳性或可疑者,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补休结合试验(CFT)或酶联免疫吸咐试验(c-ELISA)复检确诊;有一项为阳性的,结果判定为阳性(见GB/T 18646-2018)。

有流产症状的,采集新鲜流产胎儿、胎衣、阴道分泌物等采用PCR试验确认(奶牛布鲁氏菌病PCR诊断技术NT/T1467-2007)。

3.3.2 结核病检测。采用牛型结核分支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TST)(见GB/T 18645-2020)。阳性或可疑者,无菌采集肝素抗凝全血,采用牛结核分枝杆菌干扰素试验确诊。

在布病和结核病监测中发现的可疑畜要立即隔离,限制其移动。可疑牛确诊为阴性的,不要立即混入原群,隔离一个月之后再检测为阴性方可混群。

3.4 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发病或淘汰的布病、结核病阳性奶牛,并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16548-2006)的规定开展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动物产品、运载工具以及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无害化处理,避免病原扩散。

4 “两病”的综合防控措施和建议

“两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开展综合防控和疫病净化工作相结合,最终实现奶牛养殖场“两病”的有效控制。

4.1 严格生物安全管理

强化饲养管理工作是做好动物疫病防控的基础。一是要建立健全奶牛养殖档案,认真记录好奶牛养殖的全过程。二是建立出入登记制度,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奶牛场员工不得互串车间,各车间生产工具不得互用。三是加强奶牛养殖人员的培训,提高对动物疫病危害的认识和防控水平,按动物防疫要求搞好各项防疫工作。四是饲养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发现患有布病、结核病的应调离岗位,及时治疗。新招员工必须经健康检查,确认无布病、结核病和其他传染病的方可录用。

4.2 认真开展消毒工作

一是做好日常消毒。出入场车辆、人员即时消毒;牛舍内的用具、产房、配种室、挤奶厅、挤奶器械、运动场地、垫料、粪便等严格按要求定期消毒,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布病和结核病的传播和蔓延。二是做好紧急消毒。发现病牛、检出阳性牛时,对其所在牛舍、用具每天消毒一次,直至扑杀销毁完毕后完成终末消毒;对动物场地要彻底清污并连续消毒3-5天,每天消毒一次。

4.3 强化引种工作

坚持自繁自养,培育健康畜群。若需引种,须在具备种畜群生产经营许可性的种畜场引种,同时引入的种畜要有防疫合格证和动物检疫合格证证明,并按国家产地检疫规程规定进行布病、结核病检测,确认无带毒感染后方可调入。入场后,还要隔离饲养观察,合格的才能混群饲养。

4.4 完善提高扑杀补偿经费

近年来,奶牛等乳用动物经济价值逐步升高,但扑杀补偿经费低,养殖场不愿配合扑杀,存在散播病原的风险。完善“两病”阳性奶牛扑杀补偿制度,提高扑杀补偿标准,以解除奶牛养殖场的后顾之忧,保证养殖者切身经济利益,使养殖者乐于配合扑杀工作,减少病原扩散隐患,促进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

4.5 强化“两病”防护意识

利用新闻、广播、微信、培训等方式,普及布病、结核病防控知识,让民众、养殖场、屠宰场及相关行业工作人员认识到“两病”的危害性及自身防护的重要性,切实提升个人防护意识,认真做好防护措施,进一步增强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安全责任。

4.6 夯实检疫监督执法

强化对养殖场的检疫监督执法工作,按《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认真开展调运审批和进出检疫。跨省、市引进奶牛严格按照“调前申请、落地报告”的原则,经检疫合格的,方能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引进精液、胚胎也要严格实施检疫。

猜你喜欢

布病布鲁氏菌结核病
2018年-2020年我国部分城市宠物犬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调查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贵州省动物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与分析
简述羊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谈家畜布鲁氏杆菌防治
盐窝镇:组织代表视察布鲁氏菌病防控情况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牛羊引种布病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