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治技术关键
2021-12-04高丕景
高丕景
(临沂市兰山区畜牧发展促进中心李官兽医站,山东临沂 276000)
1 前言
结节性皮肤病属于一种常见疫病,在牛只发病后,会出现消瘦、高热、皮肤水肿、坚硬结节等症状,死亡率不高,但是会影响病牛的生长发育,需要养殖采取科学措施及时治疗,避免该病在养殖场内快速传播。
2 流行特点
结节性皮肤病属于一种病毒性传染疾病,危害较大、传播迅速、传染力强,病牛为主要传播源头,该病毒可以在病牛体内潜伏较长时间,在养殖场内进行隐性传播。该病死亡率基本在15%左右,病死率与防疫措施具有直接关系。结节性皮肤病呈现区域流行趋势,导致妊娠母牛流产、公牛不育以及奶牛产奶量下降,如果没有在发病初期就进行严格控制,容易诱发蝇蛆病、细菌感染、坏疽以及溃疡等疾病,对养殖效益带来巨大影响。该病的传播载体较多,例如受污染的饮水、饲料以及体液都是传播载体,传染性较强,可以在地区内进行快速传播[1]。
3 临床症状
结节性皮肤病临床症状与感染程度、品种、年龄以及免疫能力具有直接关系,通常情况下,在牛只感染病毒后,其体温会在短时间内升高,发热时间可持续7天左右,淋巴结出现肿大情况,较为常见的为肩前淋巴结肿大。奶牛在患病后,会降低其产奶量,不愿走动、动作消极、精神萎靡、食欲减退,部分母牛伴随流鼻涕、结膜炎等症状。病牛在持续发热3d左右后,皮肤开始出现结节,其大小不一、分布全身,较为常见的位置包括阴囊、外阴、乳房、肩膀、颈部以及头部等。结节中有一定量的组织液,如果破溃会诱发皮肤疾病,没有及时处理会诱发细菌感染或者溃疡等。该病如果较为严重则病程较长,为养殖开展综合防治带来一定难度。
4 防治技术
4.1 针对治疗
在确定病牛患有结节性皮肤病后,如果患病较为严重,则可以进行群体淘汰,然后对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包括焚烧以及深埋等,避免尸体作为疫病传播源头,导致该病在地区内流行,如果病牛症状较轻,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可采取以下治疗措施:首先,对病牛立即隔离,对牛体使用过氧乙酸进行消毒,为了避免病毒通过蚊虫进行传播,可在圈舍中使用灭蝇灵,起到一定控制作用;其次,青霉素是当前治疗结节性皮肤病最为有效的药物,根据病牛症状和提供坚持使用青霉素,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每天注射一次,坚持使用7天可缓解症状;最后,对病牛病患处可使用碘伏涂抹,眼部可使用环丙沙星冲洗,在经过10天左右的治疗后,大部分病牛可以痊愈,部分病患部位留下疤痕[2]。
4.2 接种疫苗
目前在预防结节性皮肤病中,疫苗接种是较为有效的方式,当前市场上主要采用的疫苗为羊痘疫苗,养殖户在接种疫苗中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从正规渠道采购疫苗,不能为了降低成本节约资金而采购来历不明的疫苗,不仅难以发挥疫苗的预防作用,还可能对牛群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第二,在注射之前要先进行群体免疫实验,对20头牛进行实验观察,两个小时后如果没有异常情况可进行群体注射;第三,严格按照说明书完成操作,严禁存在凭经验操作的问题[3]。
4.3 控制传播
结节性皮肤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在养殖场内快速蔓延,会为综合防治带来巨大难度,因此,养殖户要针对该病的传播载体,对传播媒介进行科学控制。首先,严格落实和执行消毒制度,将消毒工作融入到各个生产环节中,所有与养殖无关的人员和车辆不能随意进出养殖场,如果外界人员进入要经过消毒,定期对饮水槽、食槽进行消毒处理;其次,蚊虫是结节性皮肤病重要的传播载体,养殖户要及时组织开展灭蚊除虫工作,在养殖环境进行清洁;再次,如果发现疑似病例要及时隔离,并且做好消毒工作,如果发现多个疑似病例,则要进行群体隔离,并且上报当地有关部门,做好实验室检测工作;最后,当地相关部门也要积极组织开展该病的检疫工作,尤其对于外来种牛,要实行健康证检查制度,流入市场的种牛都要经过严格的疫病检查,避免该病在地区内流行。
5 结语
总而言之,结节性皮肤病属于近些年牛养殖中的常见疫病,其危害性较大、传播性较长,如果在养殖场内快速蔓延,会为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养殖户要从思想层面给予重视,采取科学措施综合防治,保证牛群健康、提升养殖效益,为我国居民提供更加健康的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