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1-12-04韩雪芹
韩雪芹
(珠海复旦创新研究院,广东 珠海 519000)
财务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为实现自身的财务控制目标,通过建立及运用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制度及方法,对单位内财务活动予以规范、管理的各种方法的总称。财务内部控制需要从财务工作及从内部控制两个方面来综合考虑。事业单位通过实行财务内部控制,可以确保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促使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沿着规范化的方向运行。但一些事业单位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中还存在一些漏洞,而这些漏洞往往是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实施程序不规范而产生的。所以,事业单位需要强化对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达到合理分配、使用社会资源,保证事业单位业务有序运行,提高社会服务活动效率的目的。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水平
通过对事业单位所有环节进行梳理,针对主要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有效识别其中的舞弊及风险。在实际业务中严格按标准流程操作,可以确保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在合法的前提下有序运行,进而提升业务运行效率。
(二)优化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内部控制需要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做支撑,通过财务内部控制活动可以帮助事业单位相关人员洞察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再促使事业单位补充、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彼此相互促进,推动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事业单位 不断稳步发展。
(三)提升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贯穿于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如果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则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有了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做保障,财会人员可以根据更加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来制定可行的经济活动方案,以保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
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内部控制意识有待提高
首先,有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往往将日常的工作重点放在管理服务上,对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够重视,认为财务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职能部门没有什么关系。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无法得到领导层的强力支持,财务内部控制的实际价值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其次,单位内其他职能部门对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比较陌生,不清楚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的意义、目的。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难以得到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致使内部控制制度难以执行,无法实现财务内部控制的高效运行,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结果差强人意。
(二)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不完善
首先,有些事业单位在建立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没有基于自身的实际业务状况,致使财务内控体系缺乏合理性,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覆盖单位所有的业务环节,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不能很好地落地运行无法全面发挥其作用,一方面是留有风险隐患,另一方面是不能很好地满足单位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其次,一些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不合理,不清晰,如设置的财会岗位人员偏少,普遍存在一人多岗现象,相关岗位职责划分不明确,无法做到不相容岗位职责相分离,不能做到各相关部门之间、各相关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难以保证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三)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
不少事业单位虽然通过运用全面预算来管控收入、费用支出等指标强化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但执行效果却是不甚理想。主要原因表现为:一是全面预算编制缺乏合理依据,编制假设存在随意性,与之后实际情况偏差过大,难以在实际中执行,需要不断通过预算调整来修正,缺乏预算的刚性约束力。二是实务中有些事业单位偏重预算的执行进度,但对预算执行之后的分析、考核特别是涉及高风险、重要的业务的部分做的不够,对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控的效果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四)财务内部控制手段落后
有些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内部控制还是以手工方式侧重于对规章、制度控制。信息化系统运用不多,致使财务内部控制模式陈旧,不能满足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更高要求。虽然有的事业单位引进了相关的信息技术工具,但由于财务内部控制方面的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够,不能与业务经营中其他相关业务流程的控制系统有效对接,没有建立起数据共享平台,对关键风险点的控制效果不够,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五)内审机构权威性和独立性不足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对财务内部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保驾护航的作用,但不少事业单位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有的单位即使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也只是摆设,没有配备内部审计人员。涉及内部审计事务都是交给财务人员全权处理,容易导致各个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推诿责任。有的单位内部审计部门也有专职的审计人员,但由于专业水平不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度不够,只是进行事后监督,没有关注事前、事中的控制,致使内部审计质量不高,内部审计报告不能很好地体现权威性,对审计监督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应对措施
(一)强化财务内部控制意识
首先,为了顺利推进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强化事业单位管理层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认识度及开展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单位管理层越重视财务内控工作,越能够为全体职工起到良好的率先垂范作用,可以进一步激发全体职工主动参与到财务内部控制活动之中,为顺利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其次,财务部门应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交流,通过内部会议,内部培训等多种方式来强化全体职工的财务内部控制意识。确保在财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其他职能部门的积极支持及协助,共同把财务内控工作做得更为扎实、有效。最后,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实际业务情况,合理地设置财会工作岗位,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楚,为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需要结合自身的业务实际,有效地建立并持续优化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使得财务内部控制活动有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做保证,确保内部控制活动有据可依。在财务内部控制实施、建设的过程中,要搭建起合理的组织架构,合理划分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职责,确保责、权、利能够对应,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落实。此外,在实践中通过加强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协助,学习别的单位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内控的监管机制,落实好促进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及改进。
(三)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管控的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到预算的编制、执行、考评等关键环节。首先,全员参与是做好预算管控的前提条件,要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仅有财务部门来做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的全力协助。其次,要不断提高单位预算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有效途径掌握预算管理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预算管控的综合能力。最后,借助全面预算管理工具,引入风险控制机制来加强全面预算管控,有针对性地对预算管控进行风险评估,针对预算管控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问题背后的机制缺陷,制度漏洞,从而更好地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控制,降低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风险,进一步促进单位业务健康有序发展。
(四)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
事业单位在信息化时代要充分认识到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为单位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要结合单位实际,投入适当的资金用于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财务内控制度信息化水平。要选择好信息系统供应商,建立起信息化统一平台,把预算、会计账务处理、费用报销处理、合同管理等各系统接口一一对接,通过数据共享以提升财务内部控制效率,快速、精准地找出问题之所在,以便于对症下药,降低经营风险。
(五)积极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
发挥内部审计在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中的作用需要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并且要配置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各自的分工、职责。第二,内部审计部门应充分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丰富审计手段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第三,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评价机制,及时对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落实纠偏及改进措施,优化财务内部控制各相关流程。
四、结束语
抓好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及作用。因此,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强化财务内部控制的意识,努力完善各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强化全面预算防范风险的能力,抓好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及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进而全面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事业单位稳定、持续、顺利地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