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2021-12-04程东玲
程东玲
(安徽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院,安徽 合肥 23002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跨越式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变化,其内部的经营管理也呈现出市场化、多元化趋势。但在当前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的同时,这种宽松环境下运行的内控制度弊端频频显现。再加上我国经济结构随着外部竞争机制的建立也在不断完善,因此原有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已经无法有效防范和应对现有市场的各种潜在危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效率被这种种因素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因此内部控制建设日益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因为通过内部控制建设可以对国有资产进行合理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从另一方面讲,现在大量的社会的资源被行政事业单位掌握着,在进行资源和资金的分配过程中,若各种制度不健全和各方监督力度不到位,就会产生各种不合规的行为,而通过内部控制建设能够建立起长效的廉政机制。
一、当前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环境不如人意,内控制意识不强
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形式与内容差异的根本原因就是内控环境。良好的内控环境能让单位员工自觉参与内控建设中,但较差的内控环境,则会影响内控制度建设的进度。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时间较短,部分单位整体内控意识较为淡薄,尤其是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建设意义缺乏深入了解,轻控制,重业务,甚至认为内控建设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导致内部控制建设体系缺乏全体人员的认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内控体系也只是流于形式。
(二)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一套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应该具有全面性、重要性、适应性和制衡性,现阶段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虽然建立了,但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内控制度不能全方位覆盖单位各类经济业务;二是内部控制制度没有遵守适应性原则,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自身单位的经济活动也在变化时,内控制度却没有及时修订和完善,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实际管理需求之间存在不符,造成内控效率低下;三是内部控制制度违背制衡性原则,不相容岗位没有有效分离,对单位内部业务流程也起不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作用,无法有效控制各类风险。
(三)预算管理不规范
预算编制是行政事业单位每个部门相互沟通合作完成的工作。但是,目前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都认为预算编制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其他各部门参与度低,在此基础上编制出来的预算合理性欠缺,全面性也不够,所以导致各部门当年预算执行脱离预算目标,从而造成预算执行率低的现象。
(四)内外部监督力度不够
在具体实践中,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立单独的内部监督部门,也没有成立相应的内部监督联合小组。有些单位虽然成立了内部监督部门,但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也没有真正起到内部监督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工作一般还是由财务部门的人兼任着,这样的内部监督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约束力度非常有限。外部监督机构也主要是关注单位的廉政情况和经济情况,并不对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深入的监督和检查。
(五)人才紧缺制约着内控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人员一般要拥有审计、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等专业知识,也就是说内控人员一般都是些优秀的专业管理型人才,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人员大部分是从各部门抽调的人员中组成工作小组,由于他们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各不相同,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设进度。再加上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定期对其进行内控培训,从而使一些内控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对内控认识的重视程度,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好领导干部的头雁效应,积极统筹单位内部资源。成立以单位负责人为组长的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定期举办研讨班和讲座,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使全体员工及管理层掌握内部控制的基本知识,从而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让每位员工都能树立起内控制度建设人人有责的理念。
内部控制建设是以财务部门为主要工作,同时还需要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因此重视内部控制的宣传与培训工作非常重要。通过开展主题活动与培训的形式,帮助员工深入了解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从而强化员工的内控意识,使他们在良好的内控环境中,团结一起,共同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进度。
在单位内部建立一套有效的奖惩制度,对内部控制评价结果为优秀的部门给予奖励;对内部控制评价为无效的部门要求其进行整改,以此来调动各部门参与内部控制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单位也可以将绩效考核与这种奖惩机制联系起来,把考核结果作为对部门与工作人员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以此来提高部门与工作人员的内控责任感。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夯实内控基础工作
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与本单位业务范围、风险水平等相适应的内部控制操作流程,并随着国家各种规范要求不断加强和本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对单位内控制度也要不断修订和完善。
内控制度应当贯穿与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这就需要对单位各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和物资进行监控,因此应建立各种监督管理机制,以确保各个环节的落实。同时各项经济业务的收支情况都需要反映在账簿上,并保证各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行政事业单位应从三方面着手完善内控工作机制:第一,对重大事项、重大决策、重要人事变动和大额资金的使用都需要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并对决策执行进行必要的跟踪监督,避免决策走过场,失去权威性。第二,科学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按照不同的业务范围进行责权划分,确保不相容职务和岗位相互分离与制约。在内控制度不断更新修缮后,仍能保证制度与制度之间的紧密衔接与相互牵制、相互制衡,以达到预期的内控效果。第三,实行定期轮岗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对内控的关键岗位实行定期轮岗制,通过定期轮岗能够防止腐败滋生,降低舞弊风险。
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也要适应当今社会潮流,在当今互联网信息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借助现代化工具提高内控管理水平,完善内控信息化建设,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对单位内部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实现管理流程明确,结果可视的效果。
(三)加强预算控制,提高预算绩效管理
预算编制是一项需要各部门都积极参与的工作,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案是各部门通过多轮讨论、沟通、分析而确定的。这样的预算编制提高了它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同时也提高了预算的执行率。
在预算执行中单位应加强动态监督,财务部门应将预算的执行进度定期汇总上报,并将结果告知各部门,让各部门实时掌握自己的预算执行情况,并将自己部门的实际情况与预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偏差及时进行调整和修复,以此减少预算脱节的现象。
行政事业单位应制定一套完整的预算考核管理办法。对各预算执行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考核。并将预算的执行情况纳入考核中,切实做到奖罚分明。
(四)健全和完善内外部监督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设立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从而不断强化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通过日常监督和专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内控小组,这对后期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要保证各项审计监督工作的透明和公开,让监督贯穿与日常业务活动的始终。
外部监督主要是来自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同时纪检、监察部门也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必要时单位也可以聘请第三方对单位内控进行独立审计,以此构建起严密的外部监督网络,通过外部监督机构的促进能够修复和提高单位内控制度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从而能够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提高内控管理水平。
(五)重视内控人才培养
人力资源是内部控制建设中的关键因素,再好的内控管理制度没有人力资源的支持,也难以体现它的优越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把单位职工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调动他们参与内控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单位管理者也要充分认识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应定期组织他们培训并实行定期考核,以此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增强他们的责任心,从而能够更好地完善内控制度建设,为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培养一支有能力、有素质的专业内控人才。
三、结束语
综上,内控建设体系是一项艰巨、复杂同时又要实时更新完善的工作,它贯穿于各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的经济业务活动,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目标,确保各项制度的相互制衡。因此,各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单位实际情况,从优化内控环境,提高内控意识,不断完善各项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组建专业的内控管理人才队伍以及加强内外监督检查等各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从而提高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水平,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