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凌湘力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撷菁

2021-12-04肖政华谭芊任崔峻松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行气反酸疏肝

邹 婉,肖政华,谭芊任,崔峻松

(1.贵州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院,贵州 贵阳 550002;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1)

凌湘力教授是第四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实践经验丰富,尤擅长治疗脾胃病[1-2],对胃食管反流病也有独到的见解,现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

胃食管反流病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口咽或呼吸道中,从而导致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痛、咳嗽等不适症状[3]。中医古籍中尚无“胃食管反流病”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吐酸”“吞酸”“嘈杂”“反酸”等范畴。清代医家高鼓峰在《医家心法·吞酸》中指出:“凡是吞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河间主热,东垣主寒;毕竟东垣言其因,河间言其化也。盖寒则阳气不舒,气不舒则郁而为热,热则酸作矣;然亦有不因寒而酸者,尽是水气郁甚,熏蒸湿土而成也,或吞酸或吐酸也。又有饮食太过,胃脘填塞,脾胃不运而作酸者,是怫郁之极,湿热蒸变,如酒缸太甚则酸也。然总是木气所致。”凌教授有着四十余年的临床经验,据经典之旨,博各家之长。在临床实践中,凌教授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基础,融合经方、古方,在传承发展的同时总结临床经验,并在实践探索中创新临床思维,历经多年积淀,形成了鲜明的辨治思维和学术思想。临证中凌教授认为:本病的主因在肝郁化火、胃失和降,正如明代秦景明在《症因脉治·内伤吐酸水》中云:“呕吐酸水之因,恼怒忧郁,伤肝胆之气,木能生火,乘胃克脾,则饮食不能消化,停积于胃,遂成酸水浸淫之患矣。”不难看出,本病与脾胃肝相关[4],然酸总为肝味,故在临床治疗上当从根本论治。

2 辨治经验及用药心得

2.1 清热疏肝,健脾和胃

《内经》云:“诸呕吐酸,瀑注下迫皆属于热。”《张氏医通·卷九·杂门·不能食》中云:“脾挟肝热。则吞酸吐酸。”道出肝热郁结于脾胃而见吞酸、吐酸等证。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热类》说到:“是以肝热则口酸,心热则口苦,脾热则口甘,肺热则口辛,肾热则口咸,或口淡者,胃热也。”凌教授认为本证主要病机为肝郁化热、胃失和降,治疗上应以清热疏肝、健脾和胃、调畅气机为法。据此,凌教授在左金丸、逍遥散基础上,创制了经验方疏肝和胃汤[5],其方主要由柴胡、白芍、枳壳、香附、炒白术、川芎、茵陈、黄连、吴茱萸、乌贼骨、稻芽、麦芽、甘草等组成。左金丸出自《丹溪心法·卷一》,为朱丹溪名方之一。方以黄连和吴茱萸按6∶1比例组成,功效清肝泻火,降逆止呕。现代药理研究表明[6]左金丸具有降低胃液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抑菌、抗炎、抗溃疡等作用。再配合柴胡、枳壳、白芍、甘草理气导滞,疏肝解郁;而乌贼骨为含碳酸钙的“制酸中药”,可抑制胃酸对胃、食管黏膜的损害;炒白术、炒二芽健脾益气和胃;若湿热重者,可予黄芩、金钱草等清热利湿,以防气郁日久化火劫阴之弊;若兼胃痛者,可予郁金、川芎行气活血止痛;若兼失眠者,可予夜交藤、制远志、酸枣仁等疏肝养阴安神。

2.2 理气健脾,疏肝和胃

《灵枢·五味》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也提到:“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由生也。”凌教授认为脾胃居中焦,脾主饮食精微的运化转输,以升为健,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降为和,一升一降,维持气机的平衡。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协调脾胃升降;若肝失疏泄,木郁乘土,胃失和降,脾失健运,则可见呕吐酸水。也可因脾胃虚弱,失运日久,肝失滋润,亦致肝木乘克脾胃,脾胃气机失调,而致本病。治疗上应以调畅气机,健脾、疏肝和胃。方拟香砂六君子汤化裁,香砂六君子汤为《古今名医方论》之方,是中医经典名方,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砂仁、木香、生姜组成,该方具益气健脾、行气化痰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香砂六君子汤具有解痉和促胃肠运动、抗消化道溃疡、抗消化道黏膜炎症、保护胃黏膜、促进胃排空、抑制小肠蠕动、抗菌止泻、利胆保肝等多种作用[7-9]。若反酸严重者可加入黄连、吴茱萸、煅瓦楞子等制酸之品;肝气不疏者可加入柴胡、郁金、香附等疏肝行气;食滞者可加入神曲、炒麦芽等消食导滞,若久病及肾,肾阳亏虚,可加入肉桂、补骨脂、山茱萸等补肾纳气之品。

2.3 消食化积,理气和胃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若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则不能运化、腐熟水谷精微,则见恶心、呃逆、痞满、反酸等证;气、血、湿、痰、食等邪积聚日久,形成有形之邪,阻滞气机的运行,郁而成酸。《医学心悟·卷二·少阳经证·呕吐》中也云:“呕吐饮食,胸膈胀痛,吞酸嗳腐者,食积也。”凌教授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认为治疗此类引起的吞酸,以消食化积、理气和胃为法,选方拟加味平胃散加减,平胃散原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苍术燥湿化浊、运脾升清为君,厚朴行气消胀、化湿降逆为臣药。苍术与厚朴,一升清、一降逆,一主燥湿、一主行气,二者相伍,燥湿以健脾,行气以化湿[10],另有陈皮理气燥湿化痰为佐,炙甘草并姜、枣调药和中助运为使。临证中若食积重者,可加入神曲、山楂、莱菔子等消食行气之品。若腹胀者可加入丁香、香附等行气止痛之品;若患者素体阴虚可适当加入沙参、麦冬、玉竹、黄精等滋脾养胃之品。

2.4 调平寒热,和胃降逆

脾病多主虚,脾气虚弱,虚多生寒;胃病多主实,胃气壅实,实多生热。凌教授认为脾胃主中焦之枢纽,易出现脾寒胃热同时出现的寒热错杂之证候。《温病条辨》中也提到:“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凌教授临证重在求衡、善用和法,注重脏腑同治、寒温相宜,且强调要根据病邪性质,调和寒热,恢复阴平阳秘的和谐平衡状态[11]。常用方为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泻心汤为张仲景《伤寒论》名方,方能调和肝脾,平调寒热,消痞散结。方中半夏、干姜辛温开结,黄连、黄芩苦寒降泄,参、枣、草甘温益气,共奏辛开苦降,补气和中之功,正好契合寒热错杂、胃失和降证,故用之寒热自除,气得升降,诸证皆平。

3 病案列举

徐某某,女,56岁,因反酸伴腹胀不适3年余,于2019年3月初诊。病史:患者平素情志不畅,3年前出现反酸,腹胀不适,进食后尤甚,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经治疗后症状减轻(具体用药不详),但此后每因情志不畅,出现反复反酸,口服西药疗效不明显。就诊时症见:反酸,腹部胀满、时感隐痛不适,进食后尤甚,饮食、睡眠差,以不易入睡为主,二便调,舌质红,苔微黄,脉弦细。中医诊断:反酸;中医证型:肝胃郁热;治则:清热疏肝、健脾和胃;方拟疏肝和胃汤加减,处方组成:柴胡10 g,白芍20 g,枳壳15 g,炒白术15 g,川芎20 g,炒麦芽15 g,炒稻芽15 g,茵陈15 g,金钱草15 g,白芨15 g,乌贼骨15 g,夜交藤30 g,郁金15 g,甘草6 g。服药6剂,同时嘱患者禁食生冷辛辣。2019年3月13日二诊,患者诉服药之后反酸症状明显减轻,偶感腹部胀满不适,饮食可,睡眠差,近日感口干、咽痒、夜间咳嗽,大便稍干,每日一行,小便可,舌质红,苔微黄,脉弦细。处方在原方基础上去炒白术、川芎、夜交藤,加党参10 g、桔梗12 g、麦门冬15 g、五味子12 g、香附12 g,服药6剂。2019年3月20日三诊,效不更方,再服6剂后,随访2个月,自诉反酸已愈。

按:本案中凌教授采用调治肝(胆)脾(胃)为主,以清热疏肝、健脾和胃为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取得满意效果,显示了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优势。另外,对该病日常生活的护理十分重要,尤其是饮食宜忌(如咖啡、酒精、碳酸饮料、巧克力等)和体位(如睡眠时抬高床头、避免餐后2~3 h内睡卧等)。

4 结语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西医常规以抑酸联合促胃动力药为主,虽疗效显著,但容易反复。中医药在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凌教授在治疗本病时,注意四诊合参,分清主次,恪守病机,治病求本,尊古而不泥古。

猜你喜欢

行气反酸疏肝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清酸畅胃汤配合拔罐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一吃红薯、面条就反酸,怎么办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
战国时期房中学著作《行气铭玉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