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语言教学中“声调”的纠偏分析
2021-12-03关鹏宇
关鹏宇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对外汉语语言教学中“声调”的纠偏作用,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于对外汉语语言教学中的“声调”纠偏做出分析,旨在为对外汉语语言教学,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提供部分参考价值。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言教学;“声调”;纠偏分析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民经济迅速崛起。与此同时,国际之间的交流贸易日益密切。随之,大量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参与学习与工作。在此过程中,为使学习工作更加便利,便需有效掌握汉语语言,以此提高处于异国他乡的归属感,进而有效提升学习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是,绝大多数的外国友人在汉语语言学习过程中,存在声调发音偏差问题,阻碍汉语语言应用。这就要求相关语言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汉语语言教学过程中的“声调”纠偏工作。
1.对外汉语语言教学中“声调”的纠偏作用
对外汉语语言教学中“声调”的纠偏,可使对外汉语语言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交际的重要工具。因此,做好此项工作,符合目前的社会发展潮流。具体而言,对外汉语语言教学中“声调”的纠偏,不仅体现的是对汉语语言的尊重和敬畏,更是作为泱泱大国的责任和担当,社会大同,世界团结,是人类的共同命运。而语言,却是传递爱与和平的重要通道,因此,加强语言教学,不仅可使外国友人更好掌握汉语语言的发音技巧,提高学习与生活的满意度。同时,也会基于对汉语语言的认真学习,掌握与之相关的更多文化和思想,丰富精神、滋养心田。可以说,对外汉语语言教学中声调的“纠偏”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以帮助外国友人更好掌握汉语语言,使其在实际应用中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更显自信风采。同时,也可基于汉语语言的学习,有效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弘扬傳统文化,谱写大国华章。
2.对外汉语语言教学中“声调”的纠偏分析
2.1静态声调纠偏
静态声调纠偏,即是针对汉语单字的音节声调进行纠偏。这些汉语单字孤立或单独存在。世界语言范围中,除去汉语之外,绝大部分的语言没有声调。通常情况下,可将世界范围中的语言分为两大类,即,以汉语、泰语、越南语、缅甸语为代表的高低音调的语言,以及以西班牙语、德语、英语、俄语为代表的强弱音调的语言。近些年来,随着国际之间的贸易交流,人才流动随之加剧,因此,较多的留学生需要学习汉语语言,以便学习和生活。根据相关统计,外国的留学生,对于汉语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静态声调很难掌握。尤其是“去声”和“阳平”,可谓是静态声调中学习的难点,除此之外,要想掌握静态声调,还需重点训练“上声”。例如,可以做好单韵母训练:ā、á、ǎ、à、ō、ó、ǒ、ò、ē、é、ě、è、ī、í、ǐ、ì、ū、ú、ǔ、ù、ǖ、ǘ、ǚ、ǜ、ü。具体而言,可以针对与之相关的汉字进行训练,例如古诗: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鹅,鹅……,这首古诗中的“鹅”、“拨”、“浮”,就可很好的训练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静态声调。同时,为使静态声调纠偏更加有趣,添加古诗元素,可使声调训练更具画面感、情境感,进而收获更加良好的效果。单韵母训练有所增益之后,可以进行复合韵母和不同声调交错的训练。通过针对性、层次性的静态声调训练,可使外国友人在学习汉语语言过程中更具声调意识。因此,要想做到游刃有余,熟练掌握,就需加强日复一日的“千锤百炼”,直至声调意识刻入思想,成为自然而然的表达习惯,就可有效提高汉语语言发音水平。
2.2动态声调纠偏
汉语语言中每个单字都有固定的静态声调。当这些单独而又孤立存在的单字,在实际应用之中,进入特殊语境之时,其固定的静态声调,就会因为语境影响发生变化,进而产生所谓的动态声调。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对外汉语语言教学水平,确保外国友人可以熟练掌握汉语语言的发音技巧和应用,就需加强动态声调训练,以此确保汉语交流更加流利动听。具体而言,因为语境的产生、语言结构的变化,将会改变单字的原有调值。例如,关于上声,如果上声单字的前面为非上声的单字,则上声单字需要变为半上声。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动态声调纠偏的良好效果,就需多下功夫、强加练习。通常情况下,连锁式的训练方式,是动态声调纠偏的主要手段。训练过程中,需要循序渐进,由简到难,因此,训练之初,可以进行双字词组练习,有所增益之后,可以进行四字成语的练习,随之再可递进到长短不同的句子。例如,咖啡、书桌,此类词组就属阴平练习。关于四字成语的练习,可以有意识的增添成语出处的阐述,以此分享汉语语言的神秘色彩,可使外国友人体会更多的中华文化。关于长短句子的练习,可以宋词、元曲为主,提高声调练习过程中的艺术性、文化性,以此确保动态声调纠偏,既能完成应有内容,也能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媒介和通道。同时,也可更好激发外国友人学习汉语语言的兴趣和热情,进而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驱动力量。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创新动态声调纠偏的方式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母语作为惯常语境,已经深入骨髓,形成条件反射,因此,要想如期实现某种语言学习的愿景,绝大部分的学生都需克服畏惧、增强信心,这就要求动态声调纠偏过程中,必须注重训练方式的计划性,以此帮助外国友人主动琢磨调值、准确把握调值,有效提升汉语语言表达水平,并可在此过程中获得更多语言学习的乐趣。
2.3语流声调纠偏
对外汉语语言教学过程中,要想帮助学生掌握静态声调发音,只需加强引导和练习即可,因此相对其他内容而言比较简单。关于汉语语言的声调,较为困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动态声调发音,以及语流声调发音。所谓语流声调,即是静态声调和动态声调的组合,更是这两种声调的综合调适。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外国友人,通过刻苦努力的学习,便可与自己的汉语语言教师,以及同窗的同学进行相对自如的交流。但是,如若外国友人处于课堂之外的环境,常常就会犹如茶壶煮饺子——有口倒不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无非是,长此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汉语教师已经对外国友人的“洋腔洋调”,熟悉并且习惯,因此,实际交流过程中,就可不受这些“洋腔洋调”的干扰,做出及时而又正确的回应。但是,如果避开惯常环境,街头百姓,常会出现莫名其妙、困惑不解的神态,难以明白外国友人的具体表述。这是因为外国友人在对汉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实际应用和训练,对于语流中的变调、轻声,以及断句,难以准确掌握。所以,实际应用过程中,基于某种表达需求,由于词组、句式,需要流水般快速呈现,这就导致实际表达的句子,存在语调偏差或疏漏,进而造成云里雾里的听觉现象。因此,要想做好语流声调纠偏,就需重点练习静态声调以及动态声调,同时还需加强实际应用,大胆去说,大胆去讲,及时发现发音错误,并且做出有效改正。在此过程中,可以加强部分谚语、俗语的练习,以此更好体会汉语表达的语气和语调。例如,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里的馒头,就需要发轻声,以体现谚语、俗语的情感色彩。进而促使汉语发音更加饱满、圆润,符合汉语语言内涵的表达特征。除却轻声之外,还需注重“儿”化音的练习,在此过程中,可以北京方言为主,加强外国友人对儿化音的了解和掌握。可以说,无论哪一种纠偏方式,都需学习者、练习者,在语言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刻苦而又反复的练习,才可最终准确把握汉语语言的声调发音,进而以此为媒,更好融入中国,感受千年历史传奇,共享当代美好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语言教学过程中的“声调”纠偏,需要加强静态声调纠偏、动态声调纠偏,以及语流声调纠偏,在此过程中,对外汉语语言教学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增添中国文化元素,以此提高对外汉语语音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文化性,有效激发外国友人的语言学习热情,进而可以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汉语语言学习之中,自觉加强训练,以此提高效果。本文上述内容,因时间和范围等不可控因素,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以期在后续深入探讨中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倩、史濛辉、陈轶亚. 声调研究中的一种新统计方法——"增长曲线分析"法在汉语方言研究中的运用[J]. 中国语文,2020(5):19.
[2]李先银. 互动语言学理论映照下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新构想[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