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程改革 助推园所发展
2021-12-03朱奕伟
朱奕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背景分析
我园是在我区大力推进国家学前教育二期三年行动计划中诞生的一所新建公办园,2019年4月正式开园纳新,已正式运行两年时间,目前全园共7个班,在园幼儿229名,教职工36名。在建园之初,我们沿用了传统的“课程”和“游戏”分离的双核模式,主要采取主班教师承担上午的集体教学活动,辅班老师承担下午的区域活动或游戏活动,学期初统一制定教学计划,统一进度安排,统一教学目标,虽没有显性的“小学化”课程,但在教学方式上仍然具有隐性的“学科教学”倾向。
2020年春季,因为一场疫情,我们推迟了开学,区教育局在全区范围内首次成立了学前教育专家小组,分为管理、队伍和课程三个小组,我园也借此东风迎来了关于课程方案改革的新机遇,开始全面思考如何聚焦课程改革,助推园所发展。
如果继续沿用“课程”和“游戏”分离的双核模式,那么我们面临的将是孩子们继续在这种“无游戏”、“假游戏”状态下,机械的配合老师完成所谓的教学及游戏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高控下统一行动,消极等待,没有自主、自由,无法表达自我意愿,无法进行开心创造,无法获得真正的成
长。老师们更是无意义的重复抄写教参上的备课内容,没有将目光聚焦在孩子真正的内在需求上,没有去分析孩子的个体差异,整齐划一,按部就班,长此循环往复,教师们难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成长。
二、主要做法
在特色品牌的建设中,我园充分立足于本园特点,贯彻落实教育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在全区范围内率先推出“游戏课程化”的课程理念,为全园师生引入并广泛开展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特色课程。作为我区课程改革试点园,我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我们通过“亿童幼师网校”、“幼培办”、“明师课堂”等网络平台,利用线上专家授课的形式帮助教师提升理论素养。通过集中研讨和园长答疑等方式,帮助老师们梳理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见解。2020年秋季学期,我园正式启动游戏课程化的课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聚焦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教研活动。通过“现场会式”的教研活动,采取“理论学习+实践+研讨”循环的方法,引领老师们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提炼。
(1)打造基于儿童视角的园所环境
1、强化理论学习,更新环创理念
环境是隐性课程,环境必定要与儿童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同步,一个幼儿园的环境,无论是室内还是户外,必须得有灵魂,作为管理者在规划设计幼儿园的时候,先进行一个深入的思考:我想要一所什么样的幼儿园,我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为了帮助老师们树立正确的环创理念,我园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了华东师范大学王振宇教授的《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课程模式》和《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环境》等专题讲座,让老师们意识到环境的变化性、同步性是其作为课程的必要条件。孩子是在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当中发展的,我们应让幼儿园每一处环境的设计与创作都基于儿童视角,成人要通过换位思考,摒弃成人思维模式和对环境的成人价值标准,将自己变成孩子去思考环境的意义和价值。
2、强化实践创新,优化育人环境
我们立足于现代文明背景下的童年生态,将粘土、鹅卵石、河沙等具有本土特色的自然资源引入幼儿园,扎根于质朴的土地与乡情,打造出沙水区、种植园、泥趣区、植物观察区、涂鸦区、探索区、建构区等多个亲自然、极具开放性的的戶外游戏区域,并发动家长的力量,为孩子们收集了大量可移动、可组合的低结构游戏材料:木桩、木板、轮胎、油桶、废旧锅碗瓢盆、饮料瓶等,同时,我们考虑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不是为了创设而创设,一定要考虑儿童对环境创设的想法和意愿。以儿童优先,用儿童视角,尊重儿童,去倾听和收集孩子们的想法进行讨论;去观察孩子们在与环境互动之中的一些现象;去跟进和留意孩子们内心的一些活动以及活动的发展。比如孩子们吐槽说沙水区玩具太单一,没有水枪、筛子,游戏太幼稚;综合区缺少一些滑板车,没有挑战性等,搜集孩子意见之后,我们对各个区域的游戏材料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让 改造后的户外环境成为孩子们持久保持探索欲望的游戏天地。
为了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索,我们将活动室内封闭式的区域设置改为开放式的,去掉区域牌,取消进区卡,允许幼儿不受区域限制,自由取放玩具,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区域的范围、布局和功用。实现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融合以及材料共享,场地共享。
3、强化教研引领,不断解决问题
在室内外环境的创设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和
挑战,为了帮助老师们解决环境创设中的困难和疑惑,我们通过集体教研的方式来帮助大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每周一次教研,一次现场指导。通过集体观摩,集体讨论不断总结经验,帮助老师们提升环境创设的水平。
(二)保障幼儿的游戏时间和游戏权利
我们对幼儿一日作息时间进行了调整,保障幼儿每天一个半小时以上的自主游戏时间,从时间上保证幼儿对材料的探索、对游戏内容的规划、对游戏场景的建构、对游戏本身的尽情尽兴。
(三)转变教师角色,放手发现儿童,实现师幼共生
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对自己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比较茫然,不知所措,也不知道在怎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适时介入,通过教研,我们帮助老师理清自己的角色。
1、做游戏环境的创设者。为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教师应当为幼儿的游戏创设材料丰富多样的、结构合理的游戏环境。
2、做幼儿游戏的合作者。教师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与幼儿共享游戏的快乐,为幼儿的游戏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心理氛围。
3、做幼儿需要的反应者。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发现幼儿的意图并调整自己的行动,给予幼儿适宜的反馈,扩展幼儿思维与行动的范围和能力,支持幼儿在游戏中的探索、发现、想象和创造。
4、做幼儿经验的扩展者。游戏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反映。教师应当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确定他们需要丰富哪些方面的经验,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他们游戏活动的发展。
5、做幼儿发展的评价者。游戏是幼儿发展的一面镜子。游戏反映幼儿的兴趣需要、情绪情感、已有经验、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在游戏中,幼儿有最真实自然的表现。教师应当学习和掌握在游戏活动中观察、评价幼儿个体特点的方法,根据幼儿个体特点因人施教,促进每个幼儿有个性地发展。
三、可喜变化
1、幼儿之变化:开展“游戏课程化”的实践探索以来,我们惊喜地看到了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变化,孩子们变得自信、阳光、有礼貌,对新鲜事物富有挑战精神和探索欲望,协商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2、教师之变化:教师从最初的迟疑到接受新观念到放手,我们经历了较艰难地跨越,虽然艰难,但我们终究实现了这一步跨越,老师们从尝试放手到逐步引导幼儿编制游戏计划、商讨计划的可行性、进行合理的分工,教师们感受到了自身专业能力的成长,努力在游戏中观察捕捉游戏生长点,在游戏故事分享中帮助孩子进行回顾,梳理,提升幼儿游戏经验,为下个游戏的发起进行铺垫和准备。
3、幼儿园之变化:在园领导的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园的课程改革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幼儿园从环境改造,材料投放到游戏开展,均取得了可喜变化,在区教育局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组织的全区幼儿园联盟组团发展系列活动中得到了区教育局领导和姊妹园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一路走来,老师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同时,也感受到了孩子们带给我们的成就感!
四、努力方向
1、教师观察和解读幼儿游戏行为的能力有待提高,如何从幼儿的游戏行为中寻找有教育价值的生长点还需通过不断的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提高专业能力,不断调整实施策略。
2、室内外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游戏材料的收集与整理方式需要进一步调整。
3、园本课程资源的搜集和整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4、课程评价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