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2021-12-03穆连杰
穆连杰
摘要: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一种教学技巧,课堂教学提问技巧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有很多教师对课堂提问的作用认识不够,设计的问题不科学,提问的技巧也不高超,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着重阐述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使“有效提问”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提问;策略
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很多种,其中,提问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提问是一种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模式,提问式教学有助于教师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程度,也能调动课堂气氛。但是,课堂提问也需要老师讲究方法,讲究提问的策略,对此,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进行探讨。
一、选择最佳问点
课堂提问发挥它的最大功效,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教学内容,能被学生理解,又具有启发学生思维。因而在选择提问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着眼于能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智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不是一无所有的,而是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构建新的知识。把问题设在新旧知识的链接点,能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去探索知识,获得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余弦定理》这节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正弦定理,而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与正弦定理有一定的联系。为此教师就利用这个旧知识,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在△ABC中,已知a=15cm,b=10cm,A=60°,则c等于多少?,帮助学生复习正弦定理,学生解决了这么一个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正弦定理的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为学生学习余弦定理铺设了桥梁。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在△ABC中,已知c=15cm,b=10cm,A=60°,则a等于多少?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再引出了更加一般化的问题:在△ABC中,已知C,b,A,则a等于多少?,将学生引到本课要学习的余弦定理。
知识之间都存在联系,一节课的内容也不是孤立的。虽然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有限的,但是每节课的内容就形成了整个知识网络,他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教学中,如果只立足一节课的内容,没有沟通知识的前后联系,就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系统知识结构的建构。在新旧知识的链接点设置问题,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二、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虽然课堂提问总是由一个或几个学生来直接回答,但提问的目的却是希望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这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因而在设置问题时,教师一定要把握问题的难易,掌握好尺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启发。
1.把握难易程度——基于起点。问题的设置要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难易程度要适中。提问难度、过浅、过易,学生没有兴趣,太大、过深、过难,使回答成为少数学生的专利,打击学生信心。因而,教师把握好提问的难易,拨动每个学生的思维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教学《函数图像》这一课时,学生在初中时就学过最基本的函数图像,对于函数图像有了认知基础。教学时,教师就从基本函数图像出发,先让学生画一画函数y=x的图像,之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画函数y=x的图像时,是怎样画的?要注意什么?接着教师出示函数:y=|x-2|+1,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顺利地画出函数:y=|x-2|+1的图像?与画函数y=x的图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在这个例子中,教师在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上进行的提问,切中了学生的认知起点,难易适中,使学生利用迁移,通过探究就可以画出函数y=|x-2|+1的图像。这样的提问深度恰到好处,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探求新知识。
2.把握思维梯度——层层递进。高中数学相比较初中数学变难了,也变得复杂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设置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地思考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函数的概念”这一课时,学生对于函数这一抽象的概念比较难理解,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化难为易,使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函数的概念,教师设置了具有坡度的以下4个问题:①我们初中是怎样学习函数的?②教材中的这些例子是不是具有函数关系?为什么?③函数的概念,你能用集合论的观点来表述吗?④在一个函数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这四个问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通过独立思考,进一步探究函数的概念。
具有梯度性的问题能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思考,有利于学生保持信心,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紧扣目标——提问要有实效性
教学活动是一个由多因素构成的系统,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学资源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服务的。提问作为开展师生双边活动,了解学情的一种手段,在帮助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提高认知水平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不能让提问流于形式,而应追求提问的效率。
教师提出问题时应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做到一个问题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教师提出问题时要留足时间,一个学生回答结束后,也用留足时间,这样可给其他学生思考的时间,引出更加精彩的回答。只有這样才能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例如,教学“椭圆”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椭圆这个概念的内涵,我让学生利用绳子和图钉进行画椭圆的操作活动,在操作的过程中,我是通过这样的提问促进学生思考的:同学们,我们在利用绳子和图钉进行画圆的时候如果把两颗图钉的距离变长,画出来的椭圆会发生什么变化?把两颗图钉的距离变短,画出来的椭圆又有什么变化?如果两颗图钉重合在一起了,画出来又是什么图形?这样的提问,就具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能够引导学生在操作画椭圆的过程中去思考椭圆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高效。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个技巧,它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常用组织手段和教学方式,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有效的课堂提问,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切入口,设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而具有一定难度、体现坡度、追求效度的问题,让学生在有效提问的引领下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张俊喜.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