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落地化,精准过渡“建、形、促”

2021-12-03郭文娣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1年11期
关键词:幼小调整家长

郭文娣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指导精神指出:“幼儿园教育应该与小学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并且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对此,幼儿园在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之余,更需要对幼小衔接工作进行落实与优化。本文以幼小衔接有效落地作为切入点,进一步就幼小衔接教育工作进行优化,制定“认知建设——形成合力——促进调整”三方面环节,就幼小衔接的有效性进行巩固与提升。

一、前期准备,明晰方向“奠”根基

为切实明晰幼小衔接工作的方向性,园区需要就目前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指出明晰的方向,从而在不足的基础上深化调整,有效明确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方向性。

(一)重智力轻认知

结合目前园区幼小衔接工作内容以及家长期望等方面而言,智力教育是我园目前幼小衔接工作中最重视的一环。然而,在智力活动开展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忽略了幼儿对小学教育认知不全面的问题,继而使大部分幼儿在小学阶段无法适应环境,大大降低了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性。

(二)重沟通轻落实

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开展的核心所在,同时也是家长相对关注的重要部分。对此,大部分教师在幼小衔接开展过程中更偏向于与家长的沟通,满足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了解需求,而对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成果相对忽视。在这种重沟通轻落实的教育情况下,幼小衔接工作变得浮于表面,无法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

(三)重趣味轻习惯

对于大班幼儿一日活动而言,教师大多都依赖于活动的趣味性,从而忽略了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例如,在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以及综合素养的过程中,大部分活动都以游戏的形式开展,虽然能够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但对于帮助幼儿提前习惯小学生活这方面作用甚微。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兼顾活动的趣味性,同时还要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推进幼小衔接的过渡工作。

二、环境创设,潜移默化“建”认知

环境创设是学前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最基础的环节,其对于幼儿的认知建设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此,本阶段主要就幼儿一日活动的环境做出调整,从而为后续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奠定稳固基础。

(一)实地参观“创”环境

为进一步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教师需要从日常环境进行调整与优化,通过结合小学学习环境,就目前班级活动环境做出相应地调整。例如,我班师生通过前往小学参观的方式,进一步对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展开认知,并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日常學习的环境进行了解。在对小学学习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接触以后,我鼓励孩子们根据小学一年级教室,自主就目前班级的环境进行调整,从而促使孩子们从心底认可小学学习环境,并且在环境中逐渐习惯小学的日常学习环境。

(二)时长调整“设”习惯

就大班活动以及小学一年级课堂的特点而言,课时是其中存在最大差异性的一方面。因此,适当调整大班的活动时间与作息时间是促进孩子进一步习惯小学生活日常作息与学习时间的关键。例如,在大班下学期的时候,我不仅要求孩子们在1:30之前完成午睡,并且将每次室内活动的时间延长至40分钟,切实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符合小学日常学习的活动环境,引导幼儿进一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

(三)绘本阅读“强”思维

在调整学习环境以及活动环境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就幼儿的信息吸收环境做出调整。其中,学前教育室内活动中,绘本是幼儿吸收信息的最重要渠道之一。对此,我在班级原有的功能分区基础上创设了图书角,并且定期投放、更新与小学学习有关的绘本,一方面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通过阅读巩固幼儿的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为其后续接受小学教育奠定稳固的基础。

三、双向衔接,家园共育“形”合力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不仅涉及园区的活动开展,同时对家庭教育也存在一定的要求。对此,本阶段教师需要开展相关活动,呼吁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进行干预,从而调整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认知,为家长的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提供充分的推动力。

(一)深度体验,亲子同乐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班级幼小衔接教育需求,教师可尝试模拟小学的教学方式,就家长原有的小学认知基础上进行深化,并结合线上、线下各类活动,巩固家长对幼小衔接的全面认知。例如,我班定期开展各种“模拟小学”活动,不仅从课堂、作息时间等方面调节,同时还对作业布置、知识点传授等方面有效模拟,从而引导幼儿与家长进一步明晰小学教育的需求,了解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继而促进家长调整目前浮于表面的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引导家长就学生的专注能力、适应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培养方式进行调整,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家园统一,资源共享

家庭教育是优化幼小衔接工作全面性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可通过创设资源包的方式,引导家庭教育作为园区教育的补充与延伸。例如,我班借助线上资源,通过网盘把幼小衔接相关资料对家长进行共享,结合家长对小学教育的认识,引导幼儿家长配合班级教育的方向与模式,促进各类幼小衔接的活动融入家庭教育,从而实现专业资源共享的效果,优化家庭教育对幼小衔接教育模式的促进、调整作用。

四、习惯培养,内化于心“促”调整

在落实了环境调整与拓展家园共育的基础上,教师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内容,切实帮助幼儿逐步培养良好习惯,将小学教学中的技能需求与心态需求渗透到日常活动中。

(一)有效渗透前书写

书写能力是幼小衔接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对于小学一年级而言,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书写能力,从而跟进课堂进度。对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需要提前渗透前书写内容。一方面,通过鼓励记录的方式,要求孩子们在户外观察、绘本阅读等活动后对所思所想进行前书写记录,从而帮助孩子熟练书写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前书写活动的有效渗透,切实培养孩子的书写意识,对其在小学课堂开展中形成全面的推动能力,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小学课堂与生活。

(二)趣味活动小学化

在日常活动中,大部分教师过于依赖活动的趣味性,而对其中的内容与知识点缺乏了重视。对此,针对大班下学期活动开展,教师需要切实融入小学元素,进一步帮助幼儿在活动中逐步习惯小学学习。例如,在日常活动中我将活动划分为“握笔方式”“坐姿”“阅读”“文具与书包认识”等方面,切实为幼儿进入小学提供充分的准备,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自身认知,为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落实起到促进作用。

(三)鼓励探索培意识

在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过渡中,大部分幼儿容易遇到挫折。对此,在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中,教师可尝试通过鼓励自主探索,进一步提高幼儿抗挫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户外活动中让孩子们利用自然资源进行自主建构,从而进一步强化孩子们的合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培养他们正确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促使幼儿将优秀的综合素养内化于心,为学前教育到小学教育的有效过渡打下基础。

就学前教育的核心价值而言,其主要为幼儿进入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而做全面的准备,有效培养幼儿的基本认知与生活经验。对此,本文通过以优化幼小衔接工作为导向,切实就“认知建设——家园合力——促进调整”三个环节进行调整落实,一方面通过环境创设拓展幼儿对小学教育的认知;另一方面通过家园合力实现幼小衔接工作的多渠道推进。此外,结合大班教育的活动调整,切实促进小学元素在活动中渗透,为幼儿习惯小学阶段的生活和学习做好铺垫。

猜你喜欢

幼小调整家长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家长请吃药Ⅱ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