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玉根:把根扎在泥土里
2021-12-03汤惠超
汤惠超
他,参与多项国家级的科研项目;他,获得的奖项和荣誉数不过来;他,主编出版的书籍为技术推广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他,专业的技术滋养了一方土地。但他却淡淡地说:“最让我得意的,是农民们都很信任我。”
看着诸多光环,我们想到了作家、大师、科学家、顶尖人才。然而都不是,他只是杭州市富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一名基层农技人员。他叫蒋玉根,今年57岁,主要从事土肥技术在基层的推广与应用。
2021年是蒋玉根在这个岗位上奋战的第32个年头。9月23日,在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浙江嘉兴主场活动上,他被评为全省唯一“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黑黝黝的皮肤,一件白色衬衫,一顶蓝色帽子,形象普普通通。初见他,却让人印象深刻,因为他才过知命之年却已是一头银发。
2014年11月28日晚上,蒋玉根突然感到眼前一黑,晕倒在家中,卧在床上无法起身。医生诊断为长期疲劳导致的综合征,当时正值土壤检测与试验分析的关键期,年度总结、数据分析、来年安排等等都等着他,蒋玉根挨过观察期,就草草出了院。后来经过一年多的调理,他才初步恢复元气,但这一头银发已无法再回去了。正如他自己所说,“这就当作献身农业一辈子的勋章吧。”
提起蒋玉根,富阳的农民们这样说。
他是裤腿上永远沾满泥土的“科学家”。大家对蒋玉根的印象是:一顶草帽、一双胶鞋,有时肩上扛把锄头,像一个农民。有时,遇到水位较深的水稻田,他会毫不犹豫地脱下鞋袜、挽起裤腿,扒开水稻就往水稻田深处蹚去。一手拿病秧,一手捧土壤,就在田中央仔细研究起来,毫不在意裤腿、袖口上已沾满的泥土和水渍。也正是这位与泥土打交道的“科学家”,参与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有6项,获得省部级、市县级的奖项有3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1项;主编出版专著4部,参与编写专著8部;参与撰写SCI论文8篇,国家一级、二级期刊论文60余篇。他先后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最美农技员”“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先进个人”“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浙江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他是熟悉富阳每一寸土地的“活地图”。自1989年大学毕业,蒋玉根就一头扎进富阳的田间地头,探索每块土地的作物土宜、肥力指标、环境因子,研究每块土地最科学合理的施肥配方。慢慢地,富阳的“土壤地图”在蒋玉根的心中逐渐绘成。工作期间,他与团队成员采集土壤、植物样本1.2万余个,农化分析12万多项,田间试验400多组4000多个小区,指导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1000多万亩次,制订印发测土配方施肥明白卡200多万份。通过长期研究与總结,蒋玉根主编出版了《富阳耕地质量与施肥管理》《化肥减量应用技术与原理》《镉锌污染土壤的超积累植物修复研究》《伴矿景天的栽培和修复原理与应用》等专著,为富阳地区乃至浙江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推广专业理论。他说:“我还要出一本书,将自己30多年在富阳积累下来的农技推广经验都写进去,为后来人提供借鉴。”
他是农民一叫就能赶过去的“庄稼医生”。很多农民都是搞了一辈子的农业,有一套惯用的种植模式,对于新面孔、新技术,大部分农民都不愿轻易接受与尝试。“我第一次跟农民们说控制化肥用量时,他们都是嘴上说‘好好好,真正能做到的很少。”蒋玉根还记得2007年初次推广化肥减量时的困难,“后来还是通过一个折中的方法慢慢让大家接受。”日积月累,土肥新技术的优势显现出来。大家听说种粮大户周午福的水稻产量翻倍了,中药材种植大户胡关军的三叶青病治好了,这位富阳的“庄稼医生”渐渐火了起来。富阳国英蔬菜专业合作社的金国祥说:“我从事蔬菜行业30年了,和农业部门打交道的次数数都数不过来,要说土肥技术最相信谁,那就是蒋玉根高工了。”为了下乡更及时,不会开车的蒋玉根在44岁的时候去考了驾照,买了一辆越野车。他说:“通常农民打电话来都是有急事的,自己有车就能随叫随到。”
同事们说“要找老蒋就去田里,一逮一个准”;百岁父亲笑他“你的头发比我都要白哩”;妻子埋怨他“工作永远排第一,吃饭都要经常跑出去”;女儿心疼他“我只要一个健健康康的爸爸”。蒋玉根,通过32年的耕耘,最终换来了农民们的信任。
作者单位:杭州市农业农村局
编后语
以前种植庄稼靠天,现在种植庄稼靠的是技术,而科技要落地,最终靠的是基层农技人员。这些“裤腿上永远沾满泥土的科学家”,将先进的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他们的奉献和坚守,既照亮了农业的科技之路,也照亮了农民的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