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弘扬阳明文化高地的实践与思考
2021-12-03余姚市委宣传部
余姚市委宣传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阳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具有很强的当下价值。余姚作为阳明故里,积极响应浙江省提出的打造弘扬阳明文化高地的号召,一直以来积极践行知行合一,自觉将阳明精神融入城市血脉,在挖掘、研究、传承、弘扬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余姚市在阳明文化建设方面的实践
余姚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守延续历史文脉、弘扬传统文化的职责,既抓有形的遗迹修缮、活动推广,又抓无形的内涵挖掘、文化传承,充分发挥阳明思想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价值,树立“阳明故里、心学圣地”的城市文化形象和文化品牌。
阳明史迹得到有效保护利用。从1989年至今,修复并布展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王阳明故居、省级文保单位中天阁等。余姚市文保所收藏了王阳明珍贵书迹数件,包括《客座私祝》《寓赣州上海日翁书》等。2019年8月17日,余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阳明故里”品牌发布会暨“阳明古镇”项目启动仪式。2020年10月,“龙溪”碑揭碑和“王阳明祖居地纪念馆”开馆仪式在王阳明祖居地余姚大岚镇隐地龙潭村举行。在2020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周期间,“姚江书院”重建项目启动。
阳明学术得到全面挖掘研究。一是学术研究机构日益完备。1984年,成立余姚市乡贤研究会(现改名为余姚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专门从事王阳明等余姚历史名人的研究。2011年8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作成立“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并聘请杜维明、陈来、吴光等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客座研究员。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三届“国际阳明学研讨会”,编辑出版《国际阳明学研究》4卷。二是本土学术研究力量不断加强。1996年至今,先后编著出版《王阳明法书集》《姚江秘图山王氏家族研究》《认识王阳明》《王阳明的心路历程》等传记类、学术类著作和普及读物,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2018年,面向全国公开招标立项“王阳明大辞典”等6项阳明心学系列研究重大课题。2019年,联合宁波高校完成阳明古镇武胜门片区文化商旅布局和功能定位课题研究12个。三是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常态开展。1989年,与浙江省社科院联合举办“王阳明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次国际性的阳明学会议。2017年阳明文化周期间,联合修文、崇义、隆安、沅陵、平和等阳明重要史遗地,成立“全国阳明史迹文献保护研究联盟”,形成了跨地区合作。
阳明文化得到大力传播弘扬。一是隆重举办阳明文化活动。从2015年开始,已连续六年在阳明先生的诞辰日(10月31日)举办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周活动,兴起了一股“阳明热”。2017年北京“第二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上,余姚市政府获得“中国国学贡献奖”。2018年4月19日,举办了2018阳明心学峰会,邀请王蒙、王卫平、王守常、杜保瑞等国内专家学者齐聚余姚,共同探讨“阳明心学与文化自信”。二是分层开展阳明文化“五进”。2017年开始,每年开展阳明文化“进机关、进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宣讲活动,形成了分层化、模块式的阳明文化“五进”模板,引导市民群众体悟阳明文化,打造“知行合一”的人文底色。三是倾心打造阳明文化精品。2008年,电视艺术片《王阳明》获得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三等奖。2009年,姚剧《王阳明》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在2018年浙江戏曲北京周中登台演出,时任原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到场观看并给予高度肯定。2017年,由吴光教授等主编的《王阳明的心路历程》出版发行,并向市民发放。2020年,纪录片《王阳明》在央视播出。四是着力扩大阳明文化影响。大力实施阳明文化传播弘扬工程,创设余姚阳明讲堂和余姚人文大讲堂,邀请吴光等阳明学研究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2014年7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王阳明思想研讨会”在余姚召开。2019年4月,“阳明故里”和“阳明故居”商标正式注册,这为余姚推动阳明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阳明文化高地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
总的来看,余姚在阳明文化高地建设方面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但还存在以下几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是资源整合方面。目前在弘扬阳明文化过程中主要还是依托余姚自身的力量,在整合上级政府和权威学术机构资源等方面还有不少短板,这导致阳明文化周的总体策划安排层级和推动力不足。
二是学术研究方面。余姚虽拥有一定学术研究力量,但缺乏学术研究领军人才。学术方面投入不足,阳明学专家人员偏少,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不多。
三是文化地标布局方面。虽然有一些以阳明先生命名的学校、道路等,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还没有进行全方位的谋划、布局。反映阳明故里、阳明文化的城市地标性雕塑及形象设计缺乏,文化氛围不浓。
四是对外交流方面。对外开展阳明文化交流传播的力度不足、形式单一,缺少常态性的交流平台,“阳明故里、心学圣地”的影响力不足,向外输出阳明故里独特魅力的文章做得不够精彩。
五是通道转换方面。将阳明思想、阳明文化转换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力量的通道还没有完全打开,思想认识和实践养成方面还存在脱节的情况,阳明文化与游学融合及阳明文化的现代价值体现文章都没有做深做透。
进一步加强阳明文化高地建设的对策
余姚作为阳明故里,既要发挥地域优势,不断深化和创新理论研究,积极打造阳明文化精品,又要充分汲取和提炼阳明学说的理论精华,努力实现阳明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实施陽明故里建设工程
1.打造阳明古镇历史街区。阳明古镇项目总投资约139亿元,其中阳明古镇核心项目总投资约32亿元。项目依托阳明故里,挖掘阳明文化,融合文旅、商业、研学、文创四大功能,致力于打造余姚乃至宁波文化休闲名片、浙江乃至全国城市更新样板、全国乃至世界阳明心学圣地。
2.打造阳明文化主题景区。以增强阳明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为目标,结合美丽村镇建设、文明示范线打造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选择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全的点位,积极建设集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修身养性、教育培训、文化创意等功能于一体的阳明文化主题景观,推动阳明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3.打造阳明文化城市地标。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多方面融入、呈现阳明文化元素,以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为突破口,以阳明先生的历史生平、名言名句、書法作品等为内容,打造一批阳明文化主题景观、雕塑、标牌,建设龙泉山“心学小道”等,增加公共空间中的阳明元素表达。
(二)实施心学圣地打造工程
1.整合提升阳明文化研究机构。以重建“姚江书院”为契机,实行固定与特聘相结合的人才队伍建设模式,引进和培养阳明文化研究力量,开展文化研究、传承弘扬、活动践行、成果出版等工作。
2.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阳明文化研讨活动。依托中国历史研究院、浙江省儒学学会等研究机构,按照主题、形式、内容和受众,分类定位“世界历史学前沿论坛”“国际阳明学研讨会”和“阳明讲堂”等阳明文化研讨交流活动。
3.筹划建设阳明文化资源库。利用大数据平台,收集与阳明文化相关的古迹遗存,王阳明原典文献、阳明后学文献等资料和国内外阳明学专家学者发表的学术成果,及以王阳明为原型创作的艺术精品,建立门类齐全、内容丰富、检索便利的阳明文化资源库。
(三)实施阳明文化弘扬工程
1.升级“阳明文化周”活动。建议提高主办单位层级,结合省委宣传部“九项工程”中的“打造弘扬阳明文化重要高地”这一目标,每年确定主题,突出多样化、分众化和平实性、教化性、互动性,高水平高质量地举办“阳明文化周”活动,将之打造成为在全国有知名度的文化品牌。
2.开展阳明文化教育传习。开展阳明文化研学活动,面向社会各阶层不定期开展线上线下的阳明心学学习研讨活动,交流学习心得,讲述阳明心学在生活工作中的实践运用。开展阳明思想大讨论活动,用阳明文化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继续深入推进阳明文化“五进”活动,常态化开展阳明文化传承弘扬活动。
3.推出王阳明题材文艺作品。整合社会力量,积极创作以王阳明为题材的艺术作品,既可以是电影、电视剧、话剧等大制作,也可以是快板、说书、折子戏、微电影、微广播剧等小制作,充分运用不同艺术形式在不同场合对阳明文化进行弘扬传播。
4.搭建市民践行阳明文化平台。不断优化“道德银行”等践行激励平台,实现“有德者有所得”,让践行良知的“余姚好人”成为市民群众争相学习的榜样,让阳明故里真正实现人人致良知、个个讲文明。
(四)实施阳明文化产业工程
1.推动阳明文化旅游活动。引导和鼓励市民从余姚王阳明故居出发,赴贵阳、赣州、绍兴等地,开展“走阳明之路、悟心学智慧”的深度文化之旅。整合王阳明故居、中天阁、黄宗羲墓、龙虎草堂等与王阳明有关的遗迹遗址,开设本市阳明文化旅游专线,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2.推动阳明文创产品开发。组织文化创意公司开发阳明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将王阳明心学思想和其诗歌、散文、书法蕴含的文化元素,经创意设计后,运用于旅游纪念品、小家电、文具、服装等日常生活用品,发挥文化产品的熏陶作用,体现创意产业的经济价值。
3.推动阳明元素产业发展。积极依托宁波文博会、深圳文博会等平台,开展阳明文化招商活动,将阳明文化弘扬和余姚经济建设有机结合,实现互促共赢。推进以阳明文化元素为内容的,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文化产业逐渐发展起来。
责任编辑:杨 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