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发展新空间
2021-12-03史永
史永
计划单列就是授予省一级的管理权限,把由省管辖改为在国家的计划中单独列出。实行计划单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进改革开放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特殊体制。计划单列制度的实行,有力推进了计划单列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计划单列这一特殊体制和政策优势。
1984年,被列为14个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之一的宁波,被历史性地推到对外开放的前沿,其改革发展得到中央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邓小平同志虽未莅临宁波,但十分关注、期待宁波的发展,作过许多重要指示。1985年1月23日,他在听取中央有关同志关于经济工作的汇报时指出:“宁波的发展速度可能不会慢,同大连展开竞争,发展‘金三角,如果把上海、宁波连起来,就可以解决上海的许多问题。”小平同志的这番话,是对宁波的鼓励和鞭策。宁波想方设法迎头赶上,但也感到“分量很重”“压力很大”。
其时,大连已实行计划单列。宁波与之相较,仅基础设施一项就已落后明显。宁波的经济管理权限太小,发展计划环节太多,不能直接与国家部委“对话”,难以争取到带动性强的大项目。机动财力也少,市财政收入中的72.5%上缴中央和省。除经常性开支外,宁波全年可用机动财力仅为2600万元。而工业产值和宁波相近的大连,留用资金是宁波的4.2倍。而且,宁波没有自营进出口权,不能直接与外商谈生意签合同,影响了外贸出口的发展壮大。没有外贸出口强有力的支撑,北仑港的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当时的宁波市委认为,要解决宁波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必须一方面大胆争取中央和浙江省委的支持,另一方面争取与大连一样实行计划单列。
早在1985年10月加快宁波经济发展现场办公会召开前,被邓小平派往宁波指导对外开放工作的卢绪章就向时任宁波市委书记葛洪升提议,在会上要求对宁波实行计划单列。由于当时的计划单列市与所在省关系比较紧张,葛洪升担心事先未与省里沟通就贸然提出,不仅达不到目的,还会给以后争取计划单列工作造成困难,就没有同意。所以,当卢绪章在现场办公会上提出计划单列的建议时,葛洪升没有表态。不过,提议还是引起与会者的高度重视。虽然会议最终没有就宁波计划单列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但为以后宁波正式提出计划单列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以包玉刚为代表的“宁波帮”人士的促成下,1986年9月13日,当时的浙江省委在杭州大华饭店举行会议,研究宁波计划单列问题。时任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副组长陈先,省领导王芳、薛驹等以及市领导葛洪升、耿典华等参加。在全面分析了宁波计划单列的利弊后,省委同意了宁波计划单列的要求。协调小组和浙江省、宁波市三方达成了全力申请计划单列市的共识。同年9月30日,省委再次研究宁波计划单列问题,并上报国务院。
1987年1月,时任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王仲毅向国务院领导上书,阐明宁波申请计划单列的前后经过,希望国务院予以支持。三天后,国务院领导批示,“(宁波)属非省会沿海重要城市,可按大连、青岛待遇,予以单列。”同年2月2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对宁波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继续在宁波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同年6月20日至24日,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领导小组第5次会议议定宁波市计划单列的实施步骤,提出:浙江省和宁波市7月底前将计划基数划分清楚,并报送国家计委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工作交接和具体指标划分中,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具体规划的,原则上按规定办理,没有具体规定的,可参照大连、青岛的做法协商处理。国务院有关部门、浙江省和宁波市要本着“互谅、互让、互助”的精神,积极主动,抓紧抓好这项工作。对于宁波市粮食财务和购销调存计划是否在國家计划中单列,在宁波市的中央直属企业和省属企业是否逐步下放给宁波市,会议要求商业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和浙江省及宁波市具体商处。浙江省政府同意宁波市计划单列,按市辖行政区范围,1988年起全面实施单列。国家有关部门同意宁波市金融、外资、外经权限1987年下半年起实施单列,并同意宁波从1987年起单独组团参加广州的对外贸易商品秋交会。
实行计划单列,使宁波在建设和发展诸方面受益:争取国家更多的优惠政策,根据地方实际制定相对灵活的政策,以省一级经济主体的身份参与国家主要商品购销和分配调拨、能源及主要物资分配调拨、地方定额外汇和信贷额度等的分配,提升地方财政分成的比例,实施更有力度的对外开放等;缩短中央与宁波的经济管理间距,提高重大项目审批等效率;通过深化综合配套改革,激发发展活力。
(作者单位: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谢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