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序设计类课程中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

2021-12-03袁雪梦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1年8期
关键词:C程序设计程序设计思政

袁雪梦

(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贵州 贵安 562300)

0 引言

在思政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应当从强化学生课程特点、专业特性出发,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内涵,承担起教育责任与使命。通过对《C程序设计》中的思政教育内涵进行分析,以此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从不同环节开展思政教育。

1 在《C程序设计》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C程序设计》课程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将知识、能力、价值观融合在一起,做好传授与培养工作,发挥引领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序设计方法,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完成程序设计与调试等,运用计算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在知识传授中需要从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入手,帮助学生掌握《C程序设计》课程知识与技能,树立起正确的思想,逐渐提升学生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能力,为后续发展提供支持。在能力培养中则需要从提升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出发,锻炼学生运用计算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思维属于比较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之一,学生只有具备抽象和自动化等问题处理方式,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在价值引领中需要从培养学生敬业精神、责任感等方面进行教育,学生只有具备敬业精神,才能更好的参与到社会工作生活中去。因此在《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需要从引入思政教育内容出发,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知识挖掘背后的思维方式,展现德育教育优势,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操守[1]。

2 《C程序设计》课程中开展思想教育的措施

2.1 在培养方案中引入思政教育内容

现如今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成为教育中的重点,因此在学校中通过从人才培养模式出发,在落实全方位育人理念的基础上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立德树人纳入到教育中去,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因专业不同对人才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应当转变传统统一教育模式,从不同层次、专业出发,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而在《C程序设计》课程中则需要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入手,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在完善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在确保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在教学中还需要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入手,以适宜的教育目标开展专项训练,帮助学生养成用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2 完善教学过程

在《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需要从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出发,做好教学过程重构工作,将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原则纳入到教育计划中去。在教学中还需要发挥出MOOC资源优势,打造多层次、差异化教学结构,做好思政教育内容引入工作,激发学生参与《C程序设计》课程学习积极性。在课前学习阶段中需要着重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布置适宜的训练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索资源等方式参与自主学习活动。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能够进一步掌握在程序设计、软件开发方面的发展情况,在了解我国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产生出爱国情怀与使命感。在查阅资料的同时学生也可以及时进行自我反思,明确自身知识结构情况,产生出正确的认识,保持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课堂中可以从在线学习与课堂互动出发,落实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在课堂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平等的互动氛围,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借助良好的教育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打造良好师生关系。教师也要发挥问题导向作用,将学生带入到深层次中去,锻炼学生探究精神与科研精神,挖掘出知识背后的价值取向。在课后自测阶段中学生通过参与自我测试,能够实现强化与巩固知识目标。而对于测试过程来讲,对学生诚实守信等方面有着积极影响,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反思、学习能力[2]。

2.3 在形成性评价体系中开展思政教育

进行学习效果检测时通过将智慧教学平台、PTA实验教学平台、实验室考试系统融合在一起,在发挥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打造出完善的过程性评价考核体系,让学生在参与程序代码练习、作业实施批阅等系列测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果。PTA实验教学平台作为辅助性的教学平台,对学生程序设计语言学习有着积极影响。从优势上来讲能够在系统中实时分析评定程序的准确性,并及时给出相应的得分。借助这一平台能够对学生答卷情况、成绩单、试卷分析结果等进行导出。PTA实验教学平台作为《C程序设计》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之一,有着趣味性、实用性较强的特点,如可以借助连连看、藏头诗等题目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感受到程序设计与自身生活之间的联系,主动产生出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在PTA程序设计题目给定程序输入输出样例中,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题目实现效果,且在此输入非彼输入环节中能够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探索程序中的BUG,在反复修正中找出最终的问题。学生通过参与这一过程,能够逐渐提升程序设计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不断挑战自我、反思、提升的意识。在智慧教学平台中还可以增加讨论区等,要求学生将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出来,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互动与探究,以此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只有做好引导工作,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才能让学生在参与探索活动的同时逐渐提升自身的思政意识[3]。

2.4 保证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在《C程序设计》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就需要从在线学习、小组探究、成果展示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互动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逐渐提升探究学习能力。第一,在在线学习过程中需要及时为学生展示出我国在智能化制造领域中的发展情况,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在核心技术方面的不足。在通过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培养学生使命感、责任感与担当意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第二,在交流与合作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确保学生能够保持严谨的学习态度,在主动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与学习中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后也可以及时帮助其他成员完成学习任务,以此来提升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第三,在创设开放型实验时需要确保学生能够保持严谨学习态度,对待编写代码等保持认真仔细的科学精神,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确保代码的准确执行。同时还要从时间、空间层面出发,在做好对比代码工作的基础上提高代码的准确性,养成良好的工匠精神。第四,在成果展示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编写实验报告的方法,确保表述的准确性,运用生动的语言完成表达任务,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在主动锻炼与学习中逐渐提升组织与表达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支持。

2.5 在课堂中做好思政内容引入工作

开展《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时,需要从《C程序设计》的发展背景出发,组织学生针对我国软件开发现状、未来发展等进行分析,确保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在讲述程序流程图内容时,需要培养学生做事规划能力,当遇到繁琐的事物时,应当保持冷静,做好规划工作,在明确目的的基础上划分主次,如对于比较重要的事情应当最先开展等。如果没有做好划分工作,不仅会加大自身的压力,同时也会影响到事情的最终效果。在讲解C语言中的基本语法规则这一内容时,需要帮助学生掌握C语言编写应当遵循具体的规定与要求。通过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在主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成为一名守法的公民。在学校中则需要主动遵守学校中的规章制度,规范自身的言行。在讲述结构程序设计这一内容时,面对条件选择的程序时需要执行不同地方的程序。而通过对这一内容进行延伸,让学生认识到在自身未来发展中需要面对不同的选择,而每一次选择都需要舍弃一些东西而获取其他东西。在经历选择以后,能够塑造出不同的人生。在讲述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时,需要从基本算法教学出发,让学生认识到编程应当具备一定的智慧,且编程是一项对细节要求比较严格的内容,是没有标准化答案的。通过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提升学生对学习重视度的基础上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讲述函数实现模块化程序设计时,则可以从项目化管理层面出发,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模块化思想,以此来提高教育效果[4]。

2.6 发挥教学团队优势做好思政建设工作

在《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需要有《C程序设计》课程教师与思政指导教师共同开展[5]。因此在思政教育中需要从提升教师育人意识出发,做好指导与创新工作,发挥榜样作用,提升思政教育意识与能力,真正将《C程序设计》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6]。教师只有找准教育切入点,才能提高教育效果,才能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将所学习到的内容落实到行为中去[7]。为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教师需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针对教育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方法等进行分析,找出引入思政教育的方法,展现团队优势,挖掘知识点背后的思政内容,做好思政元素与知识点至今的结合,利用集体备课等方式提升思政教育质量。课堂作为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场所,《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计算思维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8]。因此在教育中教师需要挖掘适合的思政教育内容,帮助学生端正学习与生活态度,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与信念,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中去。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C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教育时需要从课程特点出发,确保所开展的思政教育能够满足产业、专业发展要求,在落实新时代教育要求的基础上营造适宜教育环境。教师也要不断提升教育能力,将《C程序设计》课程与思政教育内容融合在一起,落实思政教育要求。

猜你喜欢

C程序设计程序设计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C程序设计趣味教学初探
C程序设计课堂趣味性教学初探
接轨全国等级考试,探讨高校C语言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