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园本资源的探究与开发
——大班课程故事《幼儿园里的小动物》
2021-12-03王雨婷安徽省合肥幼教集团包河欣星幼儿园
文/王雨婷 安徽省合肥幼教集团包河欣星幼儿园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提出“活教育”的理论,他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树立了课程应该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来自于幼儿身边真实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教育思想。幼儿园园内的环境资源是孩子们最容易接触到的,也是最熟悉并且能够切身地体验到的。孩子们在幼儿园进行户外活动时,不经意的一个观望、同伴间交流的一句话,都会产生一个问题,并自发对环境里的事物产生兴趣,教师应该为幼儿搭建有效的支架,尊重幼儿探究的欲望,从儿童的视角充分挖掘园所环境资源,将园所有效的资源转化为园本课程。
身边资源皆课程。我们班开展的《幼儿园里的小动物》生成活动,就是从园所资源及孩子的视角生成的主题活动。本文以关于幼儿园里两只小番鸭的课程故事为例,探讨幼儿园园本资源的探究与开发。
一、故事背景
在2020年11月初,我们幼儿园的动物小镇迎来了新的成员,两只可爱的小番鸭,可是我们一开始都不认识它们,我带着小朋友一起去看望了它们,孩子们都很兴奋,小徐说:“小鸭子,我们有了两只小鸭子!”瑞瑞说:“才不是呢,他们不是小鸭子吧?我感觉他不是鸭子。”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了起来,我也观察起来,它真的很像鸭子,白白的羽毛扁扁的脚,但是它的鼻子周围还有一些红色,黑色的肉瘤。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起来:“它们到底是什么小动物啊?”幼儿园的“新物种”引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有的孩子认为这是鸭子,有的孩子认为这是大白鹅,孩子们争执不下。《指南》中提到:幼儿的学习方式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于是,带着探究的目的,大三班孩子们和动物朋友的奇妙之旅开始了。
二、是鸭子还是大白鹅?
到底是鸭子还是大白鹅呢?我没有肯定地说,我希望大班幼儿在遇到问题时能自己大胆探究,想办法寻找答案,于是我告诉他们:“王老师也不清楚它到底叫什么名字,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腾腾说:“我放学的时候带妈妈来看,让她上网查一查!”豆豆说:“我外婆家之前养过这个,我好像见过,但是我忘了叫什么了,我要问问妈妈。”雅婷说:“王老师,能不能请您把照片发到我妈妈手机上,让我妈妈上网查资料,我怕我会忘了。”
于是我设计了一张调查问卷,让孩子们放学的时候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完成这张动物搜查令,还拍了一个调查发起小视频,
第二天,班上有不少动物搜查令都交过来了,大家完成得都很认真,不过有的家庭是已有经验和猜测的结果,比如庆茹的搜查令上是这样写的:“它是鸭子,因为它有白白的羽毛扁扁的脚,宝贝说它就是鸭子。”孩子和家长的经验促使他们确定了自己的结果,并没有进一步验证。还有一类家庭,动物搜查令的两面都完成得认认真真的:它叫番鸭,西洋鸭,是一种杂交品种,比鸭子体形小腿短,是种肉类提供者。
看得出来,每个家庭在这次活动中都有自己的发现,更细致认真的家庭给孩子带来的是更认真钻研的态度,教师也是一样,也要用更钻研更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孩子们的问题,这样一定会有更深入更多地发现。
在调查问卷完成上交得差不多时,我们进行了一次分享活动,让幼儿拿着动物搜查令,和大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资料,用了哪些途径了解到了什么,怎么证明了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在讨论和分享中,更深层次地学习到了搜集资料的重要性和怎样搜集资料的方法。
三、资源整合,多途径探究验证
(一)讨论验证方式,可以怎样验证答案呢
孩子们都很激动地问老师:“到底它们叫什么呢?”我表扬了每个小朋友认真努力,自觉寻找资料,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态度,又再次就孩子们的问题提了问:“刚刚有人调查之后说它们是鸭子。有人说是番鸭,还有的说是暾,那它到底叫什么呢?”“不知道,我查的资料说是番鸭,我认为它就是番鸭。”豆豆认真地对我说。“那我们现在需要一个非常权威的人告诉我们最终答案,谁能想想哪些人比较权威呢?”孩子们讨论起来:“爸爸说他也要查资料才知道,爸爸不算权威。”“书本吧,书最权威,书上说是番鸭。”“动物园里有没有呀?要不然我们去问问动物园里的叔叔阿姨吧!”这个提议一提,孩子们都兴奋起来:“可以,我们去动物园问一问!”“对了!”涛涛大叫起来,“我爸爸学校有教授,他们很厉害,他们一定知道!我让爸爸去问他们!”
孩子们对自己的问题得到了可以验证的途径和回应,感到舒了口气,又开心又兴奋,不停地在讨论着……
(二)结合家长资源,请专家进行解答
因为涛涛的一句话,让我意识到这是个很好的家长资源,涛涛爸爸是大学里面的一名教授,家长的职业优势可以给幼儿园带来更丰富的资源和教育内容,于是我主动联系了涛涛爸爸,跟爸爸说了孩子们的讨论和寻求答案想要探究的急切心情,涛涛爸爸很赞同我们的此次活动,并请了合肥师范学院生物专业的教授拍了视频进行解答。
(三)利用社会资源,得到权威认证
瑞瑞则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周末的时候去了动物园,在动物园里瑞瑞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这只特殊的小动物,并问了很多工作人员,遇到了安徽省珍稀鸟类保护工作者联合会在合肥动物园做研究调查,瑞瑞在妈妈的鼓励下大胆地去问了会长:“您好,我是合肥幼教集团包河欣星幼儿园的瑞瑞,我们幼儿园来了两只小动物,我们觉得它有点像鸭子,又有点像鹅,请问,您知道它叫什么吗?”会长看了照片,对瑞瑞进行了科普,原来幼儿园的小动物就是番鸭。
带班时,我带着全班的孩子一起分享了专家和老师的解答视频,在两次不同寻找的途径中获得了相同的答案,确定我们幼儿园里的小动物就是番鸭,是一种似鹅非鹅,似鸭非鸭、四不像般的鸭科家禽。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终于找到了答案,幼儿在具体的实践探究中获得了真实地学习体验,在不断寻找答案、验证答案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四、教师的思考
张雪门提出“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幼儿园的资源利用不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而应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本案例中幼儿园的“新物种”小番鸭引发了幼儿的好奇,教师因势利导,从“寻名之旅”到“亲密互动”,不断挖掘园本资源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的探究。对于“小动物到底叫什么”这一探究过程也让我们老师看到,即便幼儿园没有宽广的土地,没有极具特色的景色,但是只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适时地开展,充分利用幼儿园园内资源并加以深挖,依然可以让幼儿在探究中有所收获,而抓住家长资源及社会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这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幼儿获得了许多经验,这些经验就是课程。
生活处处皆教育,在实施生成主题的过程中,我们要紧紧围绕孩子们的兴趣点做探究,抓住孩子们的问题。幼儿园里新来的小动物虽然只是两只小番鸭,幼儿却在探究问题和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获得了观察、对比、调查、记录、社会交往、语言表达等能力发展的机会,当幼儿在查找资料却得到了很多不同答案的时候,一句“到底它们叫什么呢”就引发幼儿就“验证途径”进行了讨论。在幼儿丰富的想象里,我们感受到了大班幼儿思考能力、对话能力的提升。
我们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对幼儿的生活经验加以整合和丰富。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追随幼儿,将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闪光一刻”或是幼儿急于想知道和解决的问题,及时纳入到活动中来。在我们班这次探究活动中,孩子是探究的主体,教师和孩子一起猜测、寻找答案、分享探索过程的乐趣和探索结果的喜悦。教师在活动中帮助、支持、引导幼儿不断研究探索,并从幼儿的个体表现、小组讨论、图像表征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合和概括,抓住其中的关键经验加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