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科学仪器发展现状研究

2021-12-03李惟庚左书轩孔维恒

分析仪器 2021年3期
关键词:科学仪器仪器设备仪器

邱 烨 刘 凌 李惟庚 尹 洧 左书轩 高 峰 孔维恒 刘 鑫* 王 强

(1.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26;2.北京市化工研究院,北京 100000;3.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北京 100029)

1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7月1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上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培育一批尖端科学仪器制造企业”。在2019年的两会上,多位代表提出了加速国产高端科学仪器研制,政府采购向国产仪器倾斜等提案,说明不仅是中央层面,各行各业的专家也早已意识到促进国产科学仪器发展的重要意义[1]。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科学仪器国产化,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瓶颈,作为我国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国产仪器的自主创新。经过科学仪器行业的共同努力,国产仪器发展较快,取得长足的进步。

2 国产仪器行业现状及发展

2.1 顶层设计,引领国产仪器行业发展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科学仪器设备的国产化建设,将其列入科技兴国的重要内容。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把科技创新作为重点工作加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把“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关键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提高企业对技术创新能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为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增加了动力。明确要求国产仪器设备行业的发展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2.2 科学规划,推动国产仪器行业发展

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均有清晰明确的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坚持革弊与立新相统一

作为战略方向上的指引,规划建立在审视过去、分析当下的基础上,借鉴成功经验、弥补发展不足,紧密结合行业发展的新常态,认真判断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2)坚持全面与重点相统筹

引导企业瞄准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布局逐渐宽广、层次逐渐多元。从宏观上把控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从微观上搭建企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3)坚持求稳与求快相协调

当前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要求企业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决杜绝短期行为和粗放发展,兼顾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更加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要求。

(4)坚持长远与当下相结合

在我国已经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两个百年交汇的重要时期,科学仪器行业要在立足于当下的基础上,着眼长远,谋划全局,提出更加长远的目标任务,促进企业跨越的百年大计。

2.3 设立专项,支持国产仪器行业发展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从2011年起,中央财政拨款成立“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为规范专项资金管理,2011年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制定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2020年,科技部启动实施“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并发布了“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在这些科研计划的支持下,我国仪器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已初见成效。以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为例,“十二五”科学仪器专项共安排项目208个,目前已全面进入验收阶段,有些成果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得到了推广应用。“十三五”期间,科学仪器专项共安排项目142个,目前正处于关键技术攻关和工程化样机研制阶段。这些专项强调面向市场、面向应用、面向产业化、面向科学研究需要的单台(几台)套仪器研发,重点支持具有市场推广前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鼓励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行动,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激励引导。

2.4 多措并举,保障国产仪器行业发展

“十二五”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支持国产科学仪器的发展,有力的保证了国产科学仪器的基础研究、升级改造、市场销售等持续发展。主要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

(1)税收方面

国家税务总局在2011年至2019年专门下发了《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办法》、《关于继续执行研发机构采购设备增值税政策的通知》、《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管理办法》、《关于继续执行研发机构采购设备增值税政策的公告》。2020年3月23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管理办法》公告,明确自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继续对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上述文件,对国内研发机构和外资研发中心采购国产设备的税收政策做出了具体规定。

(2)国产仪器优先采购政策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八部门2018年4月18日,发布了《关于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的意见》,规定在政府采购中优先、鼓励采购首台(套)创新产品;纳入首台(套)目录的产品投标时,招标单位不得对其提出市场占有率、使用业绩等的要求;不得对其套用特定产品设置评价标准、技术参数等,不得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或排斥首台套产品参与投标。

(3)加强基础研究指导

2020年1月21日,由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五部门印发的《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的通知特别指出,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开辟新领域、提出新理论、发展新方法。鼓励科学仪器行业取得重大开创性的原始创新成果,抢占国际科技竞争的制高点[2]。

(4)国家重点项目

各地在国家的统一协调和支持下聚焦高端科学仪器产业的发展,建设科学仪器产业园。2019年4月25日,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仪器创新中心成立,中心聚焦科学仪器产业,新建6个创新平台,致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科学仪器创新平台,培育一批科学仪器制造企业和核心零部件企业。2020年3月,无锡量子感知产业园在惠山区前洲街道正式奠基开工,该项目总投资约21亿元。产业园致力于打造“园中设计、园内制造”的科学仪器装备产业新模式,构建中国高端科学仪器装备全产业链园区。5月17日,怀柔科学城促进科学仪器产业创新发展暨“怀柔科仪谷”建设发布会举行。怀柔科学城将打造高端科学仪器投资、研发、设计、制造、展示和交易的产业高地,计划于2030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仪谷”。科技部于2020年03月21日印发《关于科技创新支撑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推出了9个方面共18条具体措施,包括启动实施“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行动、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激励引导、实施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百城百园”行动等[3]。

2.5 鼓励创新,促进国产仪器行业发展

根据我国国产仪器行业的现状、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国家扶持高端仪器发展,鼓励使用国产仪器。国产仪器生产企业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近十年发展很快,具体体现在生产经营单位越来越多;产品的性能、质量指标越来越高;销量越来越大,用处越来越广;各种技术人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专,业务能力提升也越来越快;各种研发、生产、实验、检测、检验基地都已配套或将配套;有些设备和技术与国外最先进的差距也越来越小。

(1)企业技术实力进一步加强

科学仪器技术的研究和各种有重要影响的仪器的研制与开发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相应的基础研究也有所加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都有越来越多的课题组转向科学仪器相关的基础和技术研究,并注意加强与企业的结合,这些努力的结果是逐渐出现了一些越来越有价值的科学仪器和技术研究成果。如被公认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子荧光光度计的研制、生产与不断改进和完善,并在应用中获得良好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国际影响[4];又如扫描电声显微镜的研制和产业化、二维CCD阵列探测器光谱仪的研制成功[5]等,都是近几年在科学仪器界被大家所称道的事情。同时,一些高校也开始恢复或者设立仪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专业,甚至开办科学仪器学院,不断培养仪器研发人才,为企业的仪器生产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支持。

(2)企业合作方式进一步拓展

多年以来国产仪器一直在不断探索发展的道路,有从零开始的自主研发,也有中外合作的技术引进。从零开始的自主研发的典型案例就是国产原子荧光仪器的发展[5],在合作技术引进方面,例如北京分析仪器厂和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承担了“专用型气相色谱仪系列产品研制开发”,引进吸收国外瓦里安的气相色谱技术,项目也成功带动了国产仪器的研发。值得一提的是,也有国内的仪器制造商探索了不同的道路,例如天美公司采用一系列的收购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贸-工-技的升级转型的道路,通过收购德国布鲁克公司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产品线,从而拥有自己的高精度的电子流量控制技术和国际认可的符合审计追踪要求的色谱软件。通过对瑞士普利赛斯电子天平企业的收购,从而拥有了十万分之一秤重传感器和温度补偿技术。通过对全球顶级瞬态荧光企业爱丁堡科学仪器收购从而拥有了单光子荧光的技术,这种方式是快速发展的途径之一。另外通过收购也拥有了全球化人才和供应链资源与市场,也为国产仪器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参考意义的样本。

(3)企业规模进一步壮大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8年,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仪器设备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设备价值呈波动上升趋势。截止2018年底,我国共有检验检测仪器设备633.77万台套,同比上升10.10%;全部仪器设备资产原值3195.54亿元,同比上升9.57%。近年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研仪器发展迅速,全国50万以上大型科研仪器的保有量已经超过10万台套,截止2019年,我国现有仪器仪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400余家,还有不少科学仪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大学孵化器。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在主板上市的公司有4家,中小企业板块有9家、创业板有12家、新三板有150余家、科创板有6家。

(4)验证评价进一步探索

为了解决仪器研制与应用存在不匹配的现状,在北京等地开展了国产检测仪器设备验证与综合评价服务工作的探索。自2013年起,验评服务项目先后为来自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和浙江的26家企业生产的光谱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各类检测仪器、便携/快检仪器,以及快速溶剂萃取仪等前处理设备等共计38台套国产仪器开展了验评工作。通过实验室对验评仪器的实际使用,客观地评价国产仪器优缺点, “点对点”、“一对一”帮助国产仪器和企业发现不足,累计进行了90余次实验室交流,和企业一起形成整改意见100余条,形成了良好的验评设备-反馈结果-设备改进-实验室应用-再反馈的有效、完整的闭合体系,帮助参与验评的企业准确找到产品的不足和改进方向,推动国产仪器从创新成果走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从供给侧实现了国产仪器质量的全面提升,并得到了国产仪器企业的广泛认可。这不仅是为更多企业和实验室搭建了互动交流、学习平台,也帮助越来越多的仪器生产企业获得更多的订单,承载了助推国产仪器设备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发展的梦想[6]。

2.6 发达国家技术出口管制,对国产仪器发展的影响

利用审批、许可证等行政手段对商品出口、服务输出或技术转让进行强制性管理限制是发达国家出口管制通行做法。以美国为例,美国将科学仪器产业定位为高端制造业、高保密行业和战略性产业,对华科学仪器整机、原料、元器件等出口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甚至禁止出口,对我国科学仪器的购置与发展产生诸多影响。

(1)限制技术出口,延缓科学仪器研制进程

技术引进是提升我国科学仪器研发能力,实现科学仪器跨越式发展的捷径。美国及其盟国的技术出口管制使我国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金从事国外成熟工艺和技术的研究,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物资,影响了我国科学仪器的研制进程和产业发展。比如美国分别通过限制航天技术、超硬材料、海洋探测技术出口阻碍我国航空伽马能谱仪、大陆科学钻探装置、深海极端环境测量仪器与采样仪器的研制,从“上天入地下海”全方位对我国进行技术出口管制,明显延缓了我国相关领域科学仪器的研制速度。

(2)“视同出囗”管制,影响科学仪器研发人才培养

科学仪器的研制与开发,技术是核心,而掌握技术的人才更是关键。因此,培养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精尖仪器操作与研发的第一要务。然而,美国2006年年底成立“视同出口建议委员会”,针对外国留学生、访问学者在接触美国知识和技术采取“视同出口”管制政策,致使我国科技人员能够接触或学习到的先进技术越来越有限。美国的这些举措影响了我方人员正常的学术交流,使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途径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了科学仪器研发人才的培养质量。

(3)国外隐性技术壁垒制约发展

在农产品出口领域,一些国家打着安全卫生的“幌子”,对我国出口产品制定严格的技术法规,导致只有使用灵敏度极高的大型仪器才能进行实验室检测,导致我国需要不断采购进口高端设备,制约了国产仪器的发展。

猜你喜欢

科学仪器仪器设备仪器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资本运作、成果转化、网络营销……一个也不能少!
科学仪器
重视建、配、管、用过程管理 发挥仪器设备效能
“罗塞塔”上的科学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