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继续教育观的内涵要义与思考

2021-12-03梁红

职教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育观强国时代

□梁红

继续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民素质、技能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过程与目标的有机统一。当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我国已经跨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新时代[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提升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水平,为每个人成才创造条件。”[3]从学术角度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续教育的重要论述,已经形成完整、丰富、深刻的观点体系和继续教育观的理论体系,这正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继续教育观核心内涵和要义所在,而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重要问题的理论阐释和联系实际工作的审视思考较少。从理论上来讲,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继续教育观的内涵要义,既是充分继承十八大以来取得成绩和经验的总结,又是以新时代“强起来”的新目标、新途径、新方法进行重新审视继续教育实际工作的升华,因此,学懂弄通这一系列问题并进行深入阐释和思考,具有学术和实践双重价值意义。

一、学懂弄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续教育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续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继续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进入新时代,由于劳动力整体素质与实现中国梦的需求之间尚不匹配,继续教育体系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存在差距,这既是国家教育的历史性难题,又给继续教育可望被深度开发而有力地提升国家教育的综合实力提供机遇和挑战。这正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办好继续教育”决定的关键所在。学懂弄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续教育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深入把握新时代继续教育要为治国理政服务的基本宗旨,系统掌握如何完善新时代继续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根本方法,并多层面掌控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路径,这是新时代“办好继续教育”的要求。

(一)办好继续教育是建成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所在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该文件由战略背景、总体思路、战略任务、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五大部分内容组成,是中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就总体目标而言,文件指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4]“十三五”期间我国继续教育的作用、价值和社会影响进一步凸显,继续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进一步提升,但继续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如教育资源存在相对不足和不均衡问题,特别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还很大,甚至有扩大的倾向。而我国的广大普通劳动者,大多数处于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不均衡的地区,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相对还较低。因此亟待“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以适应新时代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需求,“办好继续教育”也就成为建成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所在。

总体上来讲,目前我国人口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只能说是“人力资源大国”,还称不上人力资源强国。继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是早日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目标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部分,是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型的关键所在。

(二)办好继续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源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5]《复兴之路》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实现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教育是根本大计,而继续教育是面对“18 岁之后的教育内容总和”,是以实现中国梦的需求为导向,是以满足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求,肩负着建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使命,因此,继续教育实际上已成为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追求的策源动力。

我国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从整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和国民素质来看,国民素质普遍不高,教育不公平,教育功利化、行政化和同质化等问题严重。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6]。肩负着“民族振兴”的继续教育事业,正是由于自身创新机制发展需求的新时代驱使,必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持续的智力与技术支持,进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之源。

(三)办好继续教育是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从国际角度看,美国从20世纪初开始开展继续教育,迄今已有100 多年历史,20世纪60年代继续教育发展到欧美其他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清华大学张宪宏教授在国内首先引进“继续工程教育”,从此我国也开始重视继续教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要求,也是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和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总动员与总号令。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根本是学习,重点是持续,关键是提高国民素质,效益是形成良性循环的向上向善社会风尚等,而这正是继续教育的使命和职责范畴,如此,办好继续教育就成为新时代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当今随着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国对人力资本和知识的争夺愈发激烈,单纯的学历教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和知识更新的要求。任何一种一次性的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所接受的知识都不能受用终生,一个人仅靠正规学校获得知识远远不能应付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人的前半生用于学习,后半生用于工作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因此,广大民众必须通过继续教育达到知识更新和实现终身学习的需求,人们必须接受终身教育,学会终身学习。

二、准确把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继续教育观的内涵要义

准确把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继续教育观的内涵要义,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继续教育观的关键所在。归结起来,就是准确把握好新时代继续教育发展的新地位、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办好继续教育,提升继续教育水平,为我国早日建成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一)准确把握新时代继续教育发展的新地位

从现代终身教育体系框架来看,我国现代终身教育体系主要由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构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撰写的《职业技术教育术语》中认为继续教育是指已经脱离了正规教育、已经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7]。与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相比,继续教育显然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距离最近的教育,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关于“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战略要求,离不开继续教育的发展。办好继续教育,有助于我国跨越式地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有助于提升各行各业的生产力水平。继续教育为新时代发展提供新动力,蕴含着“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巨大潜力,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办好继续教育”是事关实现“两个百年梦”的根本问题,强调了发展继续教育事业对于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以及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再次彰显继续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地位的“不一般”,具有特殊的新地位。在整个国家教育事业中,继续教育举足轻重、不可或缺,与普通学校教育一起成为振兴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缺一不可的两个“轮子”,是能够有力地提升国家教育总体实力而进行深度开发的最后一块巨大的“富矿”。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8]继续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解决好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最后一公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最后一部分”,关乎教育强国和中国梦的实现,这也是新时代办好继续教育的迫切要求。

(二)准确把握新时代继续教育发展的新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办好继续教育”的要求,同时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显然也应包括优先发展继续教育事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面向2035年的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4]。办好继续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意志和政府行为,“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是我国社会发展基本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后紧接着要求“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最终的落脚点“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明确了新时代继续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新时代继续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我国早日建成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的新目标贡献新的力量。

(三)准确把握新时代继续教育发展的新任务

针对人力资本不足这一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重要困难,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继续教育的三大战略任务,即“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和“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继续教育在新时代肩负着培养以亿计大国工匠,肩负着从有实践经验的普通劳动者中培养选拔现实而非潜在的千百万技术型拔尖人才,肩负着有效地促进广大社会民众包括老龄人群全面提高文明程度、身心健康,实现社会的和谐,从而加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显然,新时代办好继续教育,有助于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新任务的完成。

(四)准确把握新时代继续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进行了深刻剖析,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作出了科学判断,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战略安排。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时代继续教育的发展要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等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三、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继续教育观在改革实践中的思考

鲜明的实践秉性,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继续教育观的核心。由于各种原因,从总体看深化继续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仍然存在着“七个缺少”,即缺少对其重大意义的认识;缺少法律保障;缺少重要地位;缺少强有力的主管部门、缺少重大战略、政策举措和经费保障;缺少正确的办学理念;缺少针对性、实效性。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善于研究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继续教育观,从中寻找破解现实难题的“金钥匙”,转思维、强基础、补短板。

(一)加强党对继续教育的全面领导是解决现实难题的根本方法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9]做好教育工作,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教育战线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才能确保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社会教育事业发展道路。我们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继续教育工作也毫无例外。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继续教育将面临深化改革、提速赶超、做优做强等方面诸多的新问题和新任务,坚持党对继续教育的领导既是政治思想根本遵循,也是解决这一系列现实难题的根本方法,这一立场不能变。为了办好继续教育,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从而推进新时代继续教育事业发展。

(二)坚持继续教育的人民利益导向是解决现实难题的核心途径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重要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新时代继续教育必须遵循“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倡导人民利益导向,通过办好继续教育,找到“补齐民生短板”之策,进而实现“保障和改善民生”,贯彻落实“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的要求,这才是深化继续教育改革实践的核心途径。

(三)加强继续教育的顶层设计是解决现实难题的科学手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更新继续教育观念”,指出“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继续教育肩负新使命,继续教育要积极探索,主动作为,要更加注重继续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为了实现新时代继续教育肩负的新使命,应当注重教育科学规律切实加强继续教育的顶层设计,创新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明确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提高继续教育办学质量,加快推进继续教育法或继续教育促进条例的立法进程,从而促进继续教育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作出新的贡献。

(四)夯实继续教育的技术支撑是解决现实难题的强劲推手

2015年5月22日,习近平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强调:“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进一步强调: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让这个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国际社会应该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合作,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新时代我国继续教育,必须迎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采用互联网思维审视继续教育,秉承信息技术和继续教育深度融合理念,做强做大继续教育信息技术产品,从而强劲有力推动我国继续教育的快速发展。

(五)推动继续教育的交流互鉴是解决现实难题的拓展方式

早在201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时就提出:“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全球治理、“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诸多观点时都强调注重全球视野。当今世界,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无论国家,还是现代企业、个人都必须拥有全球视野,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之林,才能使企业不倒于激烈的国际竞争之中,才能使个人在庞大的人才市场中脱颖而出。我国继续教育事业必须适应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趋势,适应国内国际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需求,从全球视野出发时刻关注国际继续教育发展的新动态、新理念、新方法和新工具,借鉴国际继续教育成功经验,走出国门交流互鉴,拓展推动我国继续教育稳步健康发展。

结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办好继续教育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当代中国的继续教育学者,应立足中国实际,深入研究阐释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继续教育观的内涵要义及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奋力为办好新时代继续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方案,为我国建成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作出贡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教育观强国时代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纺织强国再出发
“学习强国”礼赞
秦晋争霸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论王十朋的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