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2021-12-03王大志欧阳书姗

医学综述 2021年12期
关键词:针刀颈椎颈椎病

王大志,欧阳书姗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a.推拿科,b.急诊科,贵阳 550002)

颈椎病作为骨科常见退行性病变,病因复杂,多认为与慢性劳损、骨质增生、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等因素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颈椎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1]。研究发现,颈椎病发生后,患者除可能会出现下肢乏力、颈背疼痛等症状外,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还可能会合并视力障碍、吞咽障碍、下肢瘫痪等并发症,加重原发病治疗难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3]。据报道,80%~90%的颈椎病患者经规范化治疗后主要症状及体征会得到有效缓解,且部分患者有可能治愈[4]。因此,寻求颈椎病有效治疗方法,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意义重大。目前,颈椎病的西医治疗方法较多,如药物、牵引等,其中牵引作为颈椎病的首选治疗方案,虽可改善患者颈椎活动受限情况,但临床应用发现,部分患者治疗后症状不仅未减轻,反而进行性加重,因此牵引在颈椎病中的实际应用价值需进一步证实,且应用应谨慎[5]。与牵引治疗相比,止痛剂、镇静剂等药物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同时结合硫酸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等,可发挥抗炎、抗软骨分解作用,且利于改善患者的脊椎功能;但长时间用药会产生一定副作用,影响患者治疗舒适度及依从性,应用受限[6-7]。随着中医理念的发展,中医治疗颈椎病取得一定成果,与西医治疗相比,其不仅疗效好、副作用少,且经济、患者接受度高[8]。中医主张“对证”治疗思想,明确颈椎病发病机制,并根据患者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整体获益[9]。目前,颈椎病常用中医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推拿、拔罐、针灸、针刀、穴位敷贴、综合疗法等,更多的中医疗法尚处于探索阶段。现就颈椎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为颈椎病合理中医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1 颈椎病发病机制

中医将颈椎病归属于“颈肩痛”“筋病”等范畴,认为该病是因体弱、气虚导致,机体气血不足会引发血瘀、血癖,损伤脉络,而脉络受损会引发气滞,从而诱发疾病,形成“不通则痛”症状[10-11]。宋敏从虚论治颈椎病认为,该病病变部位主要位于颈部及脑部,与肝脏、肾脏等存在密切联系,因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等导致发病,加之患者日常生活多低头伏案工作,长期导致颈脉络受损、脑失养等造成髓海不足,因此认为颈椎病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原则需以扶正祛邪为主[12]。谢林从痰湿论治颈椎病认为,该病与痰湿存在密切关系,外邪侵袭后,经脉痹阻、气血瘀滞、成瘀化痰,而痰瘀留滞颈椎,促使颈椎间盘退变,从而诱发疾病,故颈椎病主要病机为痰瘀互结、肝肾亏虚,治疗需以祛风寒、除湿为原则[13]。结合上述两种不同辨证论治观点可知,颈椎病病之根本为肝肾亏虚,病因为风、寒、湿侵袭,肝肾亏虚导致体弱,外邪入侵造成颈筋骨受损,从而导致气血不足,长此以往全身经络受损,经气不行,“不通则痛”而致发病。

2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2.1中药 中药作为各类疾病的常用中医治疗手段,不同药材药理作用不同,结合疾病类型选用适宜中药,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现代药理研究指出,葛根、人参、黄芪等中药材均具有调节血管微循环、免疫等功效,可从根本上治疗疾病,提高治疗效果[14-15]。研究发现,颈椎病患者多伴有血流动力学异常表现,疾病发生后椎基底动脉血供不足,血流降低会引发机体代谢失常,造成内皮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细胞因子表达异常,从而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16]。因此,改善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对遏制疾病进展、减轻临床症状尤为重要。周宗波等[17]研究指出,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桂枝葛根汤加减方更利于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李遐方和李瑛[18]研究表明,颈椎病患者使用参芪四虫汤治疗有利于改善椎底动脉血流,缓解血液高凝状态,促进患者主要症状更好更快改善。可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可提高颈椎病患者整体获益,更好地改善患者颈椎血流情况。但桂枝葛根汤加减方、参芪四虫汤治疗方案均未与常规治疗方案进行对比,且未对患者进行随访,未观察中药治疗远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未来需进一步将中药与其他有效西药或同作用中药进行对比,明确颈椎病的最佳中药治疗方案,同时对患者进行远期随访,观察中药治疗的远期获益及安全性。

2.2推拿 推拿疗法是治疗医师借助双手力量,对病变部位采用按、揉、推、捏等手法,以促进病变处血液及经脉疏通,达到治疗目的的另一种中医治疗方法[19]。研究发现,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效果较理想,按揉患者颈筋肉不仅可发挥活血化瘀、止痛之效,还可改善患者颈肩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20]。王昊等[21]选取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观察组)及10名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推拿前、推拿12周后两组的静息态相关磁共振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双侧丘脑及双侧岛叶变化情况较对照组明显,且左侧丘脑与右侧岛叶、右侧丘脑与双侧岛叶均存在联系,提示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阻止中脑导水管灰质传导伤害性信息,减轻疼痛症状。但上述研究仅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未探讨其他类型颈椎病患者经推拿疗法的治疗效果,研究存在局限性。动物研究显示,不同推拿时间对颈椎病兔颈椎血供改善情况存在差异[22]。因此,未来仍需开展不同类型颈椎病、不同推拿时间相关研究的比较,明确推拿在何种颈椎病中应用效果更好,同时观察最佳推拿时间,避免推拿时间过长产生反作用,影响患者整体获益。

2.3拔罐 拔罐疗法是将罐置于病变位置,利用罐加热后出现的负压感以刺激病变部位,从而促进病变处血流通,发挥治疗作用[23]。金娜来等[24]研究显示,与常规针刺治疗相比,颈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杨氏絮刺拔罐疗法治疗效果较好,更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项研究虽证实杨氏絮刺拔罐疗法治疗颈椎病有较好的干预效果,但该疗法是将针刺与拔罐疗法相结合,并未凸显单纯拔罐疗法优势,研究仍存在局限性。此外,王涛等[25]对拔罐治疗非特异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发现,拔罐疗法可减轻非特异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疼痛程度,但联合拔罐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火罐,且长期治疗效果更佳。因拔罐疗法治疗颈椎病相关研究较少,故上述Meta分析仅能体现部分拔罐疗法干预效果。拔罐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在各类神经症、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均有应用,且取得一定效果。未来,需开展拔罐单一应用或联合其他手段治疗颈椎病的新型研究,以明确拔罐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优势,为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选择。

2.4针灸 针灸作为中医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常用方案之一,具有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已有研究证实,针灸治疗腰腿痛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26]。中医将经络俞穴理论作为针灸治疗原则,对症选取相应治疗穴位进行灸治,以起到疏通脉络、消炎镇痛等功效[27]。林桂红和许淑仙[28]研究显示,在常规康复及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针灸,可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更好地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吴永平[29]将针灸疗法与针刺疗法进行对比发现,与针刺治疗相比,针灸治疗更利于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症状、调节颈椎四周血流。上述研究表明,针灸对颈椎病患者颈椎动脉血流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可调节颈椎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感。但有研究指出,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反应存在密切联系,炎症反应剧烈可加重病情发展[30]。同时随着针灸理念的发展,多项针灸疗法用于颈椎病的治疗。据报道,温针灸的治疗效果较常规针灸、针刺疗法更佳[31]。除常规针灸、温针灸外,壮医药线点灸也可治疗颈椎病,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尚不能确定效果更佳的针灸疗法。因此,未来需开展温针灸、壮医药线点灸治疗颈椎病的对比研究或应用新针灸疗法,以确定最佳针灸方案。

2.5针刀 针刀疗法是一种新型中医治疗方案,该方案以针刺疗法疏通脉络、调节脏腑作用为原理,结合西医“刀”作用,通过松懈颈椎病病变部位关节囊,剥离粘连组织,以达到促进炎症消退、改善局部组织缺血症状的目的,同时缓解颈肌肉痉挛情况,从而发挥较好的干预效果,减轻临床症状[32]。项小林等[33]通过比较常规针灸疗法、小针刀疗法用于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发现,小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颈椎活动度,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但该研究仅证实小针刀对颈型颈椎病的干预效果,并未探讨针刀疗法实施的安全性,研究仍具有局限性。同时有研究指出,对于颈椎病患者若采用针刀治疗,在颈椎后正中线16.90~21.00 mm位置,以垂直椎体进针的方式较为安全,可避免损伤神经组织,未来可考虑将此处作为针刀治疗点,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34]。此外,与中药口服、针灸等疗法相比,针刀治疗存在一定创伤性,且需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部分患者接受度低。因此,未来应重点关注患者接受度,同时需开展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研究,展现针刀疗法优势,提高患者接受度,为颈椎病治疗提供新方案。

2.6穴位贴敷 颈椎病发生后,凝滞、黏腻病理产物会滞留于颈关节处,造成血气不畅,从而引发颈沉重、疼痛等症状,且会累及颈四周组织,严重者可能导致上肢麻木[35]。研究表明,皮肤不仅是机体屏障,也是脉络之气关键部位,而药物敷贴疗法将药物直接敷贴于体表,可使药效直达脉络,同时脉络连接脏腑,从而调节全身血液循环,达到调节脏腑阴阳的目的[36]。陈巧风[37]应用穴位敷贴疗法治疗颈椎病患者,结果显示,与单一经穴位推拿治疗相比,加用穴位敷贴治疗的总有效率、眩晕症状与功能得分、颈椎活动度均升高,证候积分、颈痛量表、视觉模拟评分均降低,提示穴位敷贴治疗颈椎病有利于提高疗效,减轻临床症状及疼痛程度,提高颈椎活动度。与口服中药相比,穴位敷贴疗法虽可减轻胃肠道刺激,但部分患者仍可能会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刺痛等表现,而上述研究并未观察穴位敷贴的安全性,且穴位敷贴均与其他中医治疗方案联合应用。因此,未来需开展穴位敷贴单一应用的研究,明确单一治疗的干预效果,以指导临床应用。

2.7综合疗法 针灸、推拿、穴位敷贴等中医疗法单一应用虽可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但有研究指出,多种中医疗法联合应用治疗颈椎病效果更佳,可提高患者整体获益,促进疾病转归[38]。沈羽思[39]将针灸联合推拿综合疗法与单一针灸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进行对比发现,针灸联合推拿综合疗法有利于提高患者整体获益,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颈椎血流。此外,李雪松等[40]研究指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的主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有关颈椎病的综合疗法较多,除上述针灸联合推拿、中药联合穴位敷贴等外,还有针灸联合中药、针刀联合针灸等,也有针灸联合推拿与中药三种中医疗法同时应用,以提高患者整体获益。但上述研究并未对比不同中医疗法联合应用的干预效果,如针灸联合推拿、针灸联合中药等。因此,未来应对多种中医疗法联合应用的干预效果进行研究或比较不同疗法联合治疗获益,以为颈椎病治疗选择最佳综合疗法提供参考。

3 小 结

目前运动疗法、温热敷等治疗方案治疗颈椎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其颈椎功能。但中医治疗颈椎病优势更显著,结合颈椎病中医发病机制及常用疗法优缺点,未来需研究更多的中医疗法,如耳针、穴位埋线等,为颈椎病中医治疗提供新选择。随着中西医结合理念的发展,多种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均可弥补单一治疗的不足,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疾病转归。为提高颈椎病患者治疗获益,未来仍需开展除单纯中医疗法外的联合治疗方案,为颈椎病合理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整体获益,改善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针刀颈椎颈椎病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超微针刀治疗上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肩关节针刀闭合松解麻醉推拿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针刀镇痛的原理和针刀治疗的安全性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之:冠心病可能与颈椎有关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