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节粮 杜绝浪费*

2021-12-03吴子丹吴文福孟宪梅

粮食储藏 2021年1期
关键词:浪费损失粮食

吴子丹 张 娜 吴文福, 孟宪梅

(1 吉林大学 130025)(2 吉林工商学院 130507)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情况下,粮食安全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目前我国粮食库存比较充足,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在5年内粮食生产数量稳定,每年都在1.3万亿斤以上,而且2020年的夏粮产量达到了历史新高,同比2019年增长了0.9%[1]。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粮食消费大国,我国粮食消费量的一半已经超过了世界上粮食出口国的出口总量。因此即使我们的粮食库存量充足,还是要保持危机意识,坚决杜绝粮食浪费行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粮食生产不容易,特别是我们国家耕地和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每增产一个百分点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粮食产后的浪费却触目惊心。据统计,我国每年粮食损耗和浪费高达3500万吨,大约是全国粮食总产量的6%[3],相当于产粮大省吉林省一年的粮食产量,损失惊人[4,5]。

1 餐桌上粮食的损失

我国城市餐饮行业在餐桌上的浪费数量大约是1700万吨~1800万吨,这可为3000万~5000万人提供一年的食物量。2018年《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城市餐饮消费者的浪费数量为96 g/餐;大型聚会浪费率约为38%;还有1/3的盒饭被学生扔掉;报告中的4个城市游客食物浪费量为每餐每人103 g,而当地居民食物浪费量为每餐每人88 g,游客浪费量超出当地居民每餐每人15 g[6]。按照每生产1 kg肉禽蛋奶等动物食品需要耗费3 kg~7 kg粮食计算,餐桌上浪费的鸡鸭鱼肉折合成粮食就更多了。全国各地相关部门正全力采取有效措施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让“光盘”成为常态,让节约成为习惯[7]。

2 粮食产后损失

除了“舌尖上的浪费”,粮食产后损失的数量也十分巨大,同样需要高度重视。粮食产后损失体现在收获、干燥、储藏、运输、加工等多个环节。

2.1 粮食收获环节的损失

在粮食收获环节,最近的调查中显示,粮食损失现象在收割作业环节比较突出。作物损失和损伤是我国农业收割机主要存在的两大通用技术难题。中国农业大学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水稻机收环节损失率为3.83%,小麦机收环节损失率为4.12%,部分玉米机收总损失率和总损伤率均在10%以上[8]。产生损失的原因,一是部分收割机质量存在缺陷,二是农机驾驶员的操作不当[9]。产生收割损伤的原因是:农机作业中的机械转动搅拌过程中,会造成部分农作物籽粒受伤或破碎,形成“不完善粒”,粮食的营养物质暴露于空气中很快就会发生霉变,不利于粮食的储存和加工,降低了粮食使用价值。

粮食收获不及时,也会造成粮食的减产。当粮食进入收获适时期后,尽可能在水分下降到一定程度迅速进行收获作业是关键[10]。例如稻谷在成熟达标的48 h内进行收割较好。过早收割干物质累计不足,过晚收割籽粒爆腰率会增加,导致碎米增加、食味下降以及干物质损耗。对于容易爆腰的品种来说要特别注意收割期含水率不能过低[11,12]。据吉林大学试验测定法,延期收获的稻谷如不及时烘干,会产生比较显著的隐形损失,达3%~5%。在获取干物质量最多、稻谷籽粒爆腰率最小的双目标协调下,可以优化选择最佳收割期;收割完成后的48 h内完成干燥处理,会使收获质量和数量达到最佳。根据这一研究成果,吉林省建立了稻谷收获期收储作业5T管理的地方标准[13],作为树立吉林大米质量品牌的重要措施在全省推广应用。5T管理的实施,同时减少显性和隐性损失,力争做到颗粒归仓。

2.2 粮食干燥环节的损失

我国每年因收储季晾晒烘干不及时造成粮食霉变和真菌毒素超标,损失粮食达420亿斤[14-16]。我国的粮食烘干机械化发展明显滞后于日本、美国等国,他们的粮食烘干机械化水平可达到95%以上,而我国的烘干机械化水平却不足10%[17]。我国东北地区许多种粮大户缺乏仓储设施和烘干设施,在收获季节往往将玉米穗堆放在田间,形成“地趴粮”。虽然东北地区上冻较早,但地温下降较慢,会使贴近地面的玉米发霉造成真菌毒素超标。这种玉米只能用于工业用粮,产生很大的价差损失。有的年度由于“地趴粮”产生的霉变超标粮食损耗数量可达到1000多万吨,产生的价差损失一年可达到50亿元~60亿元人民币。目前,国家通过农机补贴,资助农民购买粮食烘干机,帮助农民建立收储烘干中心,问题正在逐步解决。

2.3 粮食仓储环节的损失

仓储环节的损失主要体现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粮食储藏过程中的微生物、害虫、啮齿动物等会引起粮食重量上的减少;如果粮食保管不当,还会引起粮食质量的劣变;如果出现微生物的大量发生甚至产生真菌毒素会使粮食完全失去食用价值。因此要保证粮食品质,迫切需要科学的储粮技术[18~20]。经过我国粮食专家和技术人员多年的技术积累,开发出了粮食储备“四合一”技术,使我国粮食储备过程中的损耗由5%降到了1%以下,较好的可以达到0.2%。采用新技术后储备粮的品质指标“宜存率”由70%提高到了99%[21]。但是,我国农户储粮的损耗仍然较高,平均达8%左右。国家通过推广农户科学储粮小粮仓活动帮助了800多万户农民减少储粮损失,今后还需要加大推广农户科学储粮技术的力度。

2.4 粮食运输环节的损失

在粮食运输环节中损失浪费也不可小觑。粮食流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备,粮食物流方式比较落后是我国粮食运输损失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大多采用粮食散装运输和专用车船,损失率在1%左右。据原国家粮食局测算,我国粮食散装运输比例低于五分之一[22],而粮食包装运输损失率有时却高达5%[23]。减少物流损失的办法,一是加快实现从田间收获到干燥、仓储、加工几个环节的粮食“不落地”流通;二是要快速打通“北粮南运”散装物流通道的设施建设。

2.5 粮食加工环节的损失

在加工环节,粮食过度加工,反复抛光,会使粮食的损耗增加[24]。许多人存在饮食观念的误区,过度追求米面的“精、细、白”。这种情况既不利于营养均衡,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原农业部在2014年发布的关于加强粮食加工减损工作的通知中显示,我国粮食因过度加工的损失量高达每年750万吨以上。据数据统计,在稻谷的加工环节中每经过一次抛光,出米率就会降低1%[25]。中国农业大学调查研究中发现,粮食的过度加工导致的损失大概在3%~10%,最高可达到15%左右。粮食加工过程中,如果将影响粮食外观、口感或加工特性的表皮、糊粉层通过碾削、抛光等工艺去除,得到可食用的粮食重量就会减少[26]。全谷物食品加工方式较大程度保留了种皮、糊粉层和胚芽这些部位,与细粮相比营养素更加丰富[27]。因此提倡适度加工既可以增加出品率、减少浪费,也可以更多保留粮食的营养价值。

3 杜绝浪费,减少粮食损失

减少“舌尖上的浪费”需要强化人们的爱粮节粮意识;减少产后粮食的损失,需要推动种粮,收储、运输、加工等技术进步和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今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世界粮食日”主题是呼吁减少粮食浪费,体现了全球作为命运共同体,要保障粮食安全,开源与节流都同样重要。“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科学节粮,杜绝浪费,人人有责。

猜你喜欢

浪费损失粮食
不浪费
洪涝造成孟加拉损失25.4万吨大米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那些教我们珍惜粮食的金玉良言
两败俱伤
损失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