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的研究进展

2021-12-03关卉婷王雪峰

智慧健康 2021年11期
关键词:抽动症小儿药物

关卉婷,王雪峰

(1.辽宁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辽宁 沈阳 110032)

0 引言

小儿抽动症又称为多发性抽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综合征,简称TS。TS 作为儿童常见病之一,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严重的影响作用,并威胁儿童的生命健康。伴随着社会的发展,TS 开始呈现出发病人数增长的态势,主要是因为人们对TS 有了更高的认识,且TS 容易收到外界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中西医对于TS 的认知都是从各自的疾病认知领域来展开具体的病因构思和治疗方案研究,西医主要是采用氟哌啶醇和泰必利等药物对小儿抽动症患者进行治疗,虽然对患者来说具有一定的治疗成效,但是从复发率水平和长期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来看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与西药相比,中医药采用的治疗方式更多,治疗效果更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但是在治疗速度方面与西药治疗存在差距。现从病因、诊断、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四个方面对小儿抽动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小儿抽动症病因

目前对小儿抽动症的病因研究主要是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微量元素水平、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因素等方面相关。《内经·病机十九条》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热盛动风,风胜则动。”《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指出:“风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止于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胜任,故目连扎也。”《景岳全书·小儿则》:“凡惊风之实邪,惟痰火为最而风火次之。”《证治要诀·不寐》提出:“大抵惊悸、健忘、怔忡、失志、不寐,皆是痰涎扰心,以致心气不足。”唐英等在分析TS患者的微量元素水平时发现多数TS 患者都存在微量元素失衡的情况,其中铁和锌元素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儿童,所以认为铁、锌、钙等微量元素与TS 发病存在关联性作用[1]。

2 小儿抽动症诊断

临床对TS 的诊断主要是采用病史描述性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描述性诊断,具体诊断标准如下:

①18 岁之前出现发病;②出现多种运动性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生性抽动;③抽动发生频率较高;④病程持续超过一年;⑤除外癫痫肌阵挛发作、Wilson 病、舞蹈病和病毒后脑炎。

除了以上诊断标准之外,近年来针对TS 的原发性疾病和继发性疾病又展开了新的研究,研究中表明原发性TS 多数情况下与遗传因素相关,而继发性TS 多数情况下与非遗传因素相关。

3 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3.1 中药内服治疗小儿抽动症

中药治疗是我国传承数千年的一种治疗形式,在治疗形式和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非常令人瞩目的表现。在学者对重要治疗小儿抽动症的研究中,蔡建新主要是基于辨证施治的理论,对小儿抽动症患者采取不同情况的针对性治疗,在通过中医平肝熄风理念选用熄风汤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患者的身体需求来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手段,例如对于存在积食的患者辅以消食散,对于肝肾功能不足的患者辅以知柏地黄丸,而患者存在脾胃功能不足时则辅以参苓白术散。在这种根据患者内在病因和外在表征的情况具体化的选用重要的治疗方式可以实现对小儿抽动症的标本同治,从而让患者机体能够实现阴阳调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48 例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7.9%,可以说这一治疗方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疗效[2]。唐英在治疗小儿抽动症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平肝健脾来实现对病因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一方面用天麻、钩藤等药平肝熄风止痉,缓解肝脏痉挛,一方面用党参、炒白术等对患者的脾胃和肝胆进行疏导强健,再加上茯苓、白扁豆、川穹等药物,去除脾胃湿气、加速血液流动,平缓患者心绪。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将这一临床治疗方案与患者西药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之后发现,西医治疗产生的效果和持续性方面都不如中药组药效果更显著,持续时间更长,而且对于儿童来说不会引起患者的胃肠功能不适[1]。甄润平主张采用钩藤蝉蝎饮来对小儿抽动症进行治疗,这一治疗方法的应用充分发挥了钩藤、全蝎、蝉蜕等药物在平肝清肺、息风止痉方面的功能,又借助菊花、黄岑、板蓝根、辛夷、白芍、甘草等药物,用于清肝热、泄火利咽、清除肺热、养血、缓解肌肉痉挛,从多个角度对患者的各类病症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调节。在研究过程中将60 名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使用钩藤蝉蝎饮来进行治疗,另一组采用西药泰必利片进行治疗。经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出现抽动的次数、频率和强度进行对比,发现采用钩藤蝉蝎饮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更加显著[3]。

3.2 针灸法治疗小儿抽动症

张喜娟在治疗小儿抽动症的过程中主要是以祛风止痉、宁心安神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式,通过在百会、太阳、四神聪、智三针、风池进行主要治疗穴位的选择,再结合患者肢体抽动部位的不同来对肩髃、足三里、地仓、舌三针等局部位置进行针灸,这一治疗方式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针灸方式。因为这一方式的运用可以让儿童不用局限在特定的位置,使儿童能够在治疗过程中随意的走动,减少对针灸的恐惧心理[4]。刘媛媛提出对小儿抽动症患者的治疗应该从肝脾肾功能着手,取背腧穴肝腧、脾腧、肾腧、头部风池、百会、四神聪为主穴,加用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四关穴调和肝脾,这样可以利用平补平泻的手法改善治疗效果。在试验研究中,24 例患者有22 例具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治疗方法与常规针灸方法不同,所以仍然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5]。毛爱民在对小儿抽动症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选择百会、风池、太冲及顶颞作为重点针灸对象,这一穴位的选择在治疗方面更为平和,以百会、风池、太冲为主要穴位,配合睛明穴、太阳穴、迎香等穴位,在临床疗效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6]。

3.3 推拿及其他中医治疗法

韩春霞认为环枢关节错位是引发小儿抽动症的躯体因素之一,所以在临床治疗小儿抽动症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分拨理筋、整脊复位法来依据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展开对小儿抽动症的治疗,在收治的60 例案例中,采用推拿治疗法进行治疗后,痊愈33 例,显效15 例,有效8 例,临床总有效率达93.3%[7]。刘丽平基于中医推拿和耳穴压贴法来对小儿抽动症患者进行治疗,在参与治疗的32 名患者中,痊愈23 例,好转8 例,总有效率96.9%,复发率仅9.4%[8]。潘鸿等将口服中药、耳穴压豆和小儿推拿三种中医治疗方式相融合,来对患者展开治疗,针对脾虚肝亢型抽动症患儿具有良好的功效[9]。莫珊等收集120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取穴定喘、肺腧、脾腧、肾腧、天突,使用白芥子、细心等中药,姜汁糊丸,在三伏天按时贴服敷。天灸疗法应用特殊敏感性药物,借助伏天之气运,能够起到通络化痰,调和气血阴阳的作用,其通过穴位刺激,使得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进行吸收,发挥药理效应,从而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刺激而产生的不良反应,但是因为其运用时间上的局限性,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疗法供临床上运用[10]。

4 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4.1 多巴胺受体阻滞剂

氟哌啶醇是临床最早用于治疗小儿抽动症的药物,也是首选药物。王文光提出氟哌啶醇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嗜睡、认知迟钝等不良反应,所以在用药期间必须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从0.25mg/d 逐渐增加至有效剂量,但是部分病例会因为停药而再次出现小儿抽动症的症状[11]。吴北燕对小儿抽动症的另一常用药物泰必利的用量展开分析,因为泰必利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头晕、乏力、嗜睡等不良反应,所以在使用剂量方面会从每次50mg 开始进行适当增加,但是从临床使用效果来看不及氟哌啶醇[12]。除此之外,也有学者对其他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如舒必利、丁苯喹酮等药物展开使用研究。

4.2 选择性单胺能拮抗剂

选择性单胺能拮抗剂主要包括氯氮平、利培酮以及奥兰平等,由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大,目前我国临床最常用于治疗小儿抽动症的选择性单胺能拮抗剂主要是利培酮,是选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对 TD 的疗效已经被大量研究证实[13]。

4.3 中枢性α 受体激动剂

可乐定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中枢性α 受体激动剂,主要是通过作用于α2 肾上腺能受体来减弱机体内去甲肾上腺能的活动,这种药物多数情况下会被用于解决小儿抽动症伴随行为问题的情况[14]。有研究显示,对于发声抽动来说,可乐定的效果更为明显,考虑可能是α 2受体主要在脑干和胃肠道突触前膜上,而在肢体中分布较少的原因[15]。在研究中发现这种治疗方式在使用依从性方面具有其他药物所不具备的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小,主要起到镇静效果,包括头痛、乏力、易激惹,偶见体位性低血压。这种药物会因为使用过程需要更加慎重,所以较少在临床进行应用。

4.4 抗癫痫药物

如托吡酯、左乙拉西坦、氯硝西泮、丙戊酸钠等。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可能是通过抑制多巴胺与受体的结合,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从而发挥治疗作用。托吡酯最为常用,小样本对照试验显示托吡酯对于TD 患儿有效,但仍需要更有力的大样本的试验支持[16]。

5 结语

从本次对小儿抽动症的中西医治疗研究情况来看,目前国内对于小儿抽动症的治疗已经比较成熟,并且还在基于原有的中医治疗方式和西医治疗方式开拓新形式的融合治疗法,希望能够减少药物对儿童带来的非必要性损害,并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小儿抽动症的治疗效果。而本次对中西医小儿抽动症治疗情况的研究也希望能够为我国小儿抽动症的治疗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

猜你喜欢

抽动症小儿药物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抽动症是个什么样的疾病?
小儿涵之三事
儿童青少年抽动症及其疗愈
挤眉弄眼的小强
小儿难养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