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学校功能室建设、管理和应用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1-12-03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教育局441100汤德东高习华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学仪器器材教室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教育局(441100) 汤德东 高习华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教育装备和信息技术服务中心(441100) 曾化辉 刘 锋

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湖北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政督〔2018〕4号)文件精神,为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明确“十四五”期间中小学装备改革发展任务,扎实推进襄州区中小学教育装备建设、管理和应用工作,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作以下论述。

1 基本原则

1.1 优质均衡发展原则

“十四五”期间,全区中小学教育装备逐步实现标准化和现代化,达到优质均衡目标。学校的教育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达到国家和省定的配备标准,具有完备的信息化管理和应用设施。有条件的学校建有文科综合类实验室、地方(校本)课程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创客教育空间、数字化专用教室及其他特色活动场馆和场所。

1.2 管理科学规范原则

加强学校功能教室管理,特别是要加强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档案管理,并由传统管理模式向智能化管理模式转变,力争使学校功能教室管理达到智能、科学、规范。

1.3 应用常态化原则

加强学校仪器设备应用管理,努力实现教育装备与课程建设、教育教学、学校文化建设深度融合,使教育技术装备应用达到一种新常态。

2 建设标准

中小学在自购教学仪器设备时,应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基础教育装备和信息化建设标准和规范,参考标准如下:

(1)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参照《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 0385-2006)执行;

(2)高中理科教学仪器设备采购参照《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JY/T 0406-2010)执行;

(3)初中数学教学仪器设备采购参照《初中数学教学装备配置标准》(JY/T 0618-2019)执行;

(4)初中物理教学仪器设备采购参照《初中物理教学装备配置标准》(JY/T 0619-2019)执行;

(5)初中化学教学仪器设备采购参照《初中化学教学装备配置标准》(JY/T 0620-2019)执行;

(6)初中生物教学仪器设备采购参照《初中生物学教学装备配置标准》(JY/T 0621-2019)执行;

(7)初中地理教学仪器设备采购参照《初中地理教学装备配置标准》(JY/T 0622-2019)执行;

(8)小学数学教学仪器设备采购参照《小学数学教学装备配置标准》(JY/T 0617-2019)执行;

(9)小学科学教学仪器设备采购参照《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JY/T 0388-2006)执行;

(10)中小学图书采购参照《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执行;

(11)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室配备个数参照《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及标准》(鄂政督〔2018〕4号)执行;

(12)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采购参照《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JY/T 0466-2015)执行;

(13)初中体育器材设施采购参照《初中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JY/T 0467-2015)执行;

(14)小学音乐教学器材采购参照《小学音乐教学器材配备标准》(JY/T 0468-2015)执行;

(15)初中音乐教学器材采购参照《初中音乐教学器材配备标准》(JY/T 0469-2015)执行;

(16)小学美术教学器材采购参照《小学美术教学器材配备标准》(JY/T 0470-2015)执行;

(17)初中美术教学器材采购参照《初中美术教学器材配备标准》(JY/T 0471-2015)执行;

(18)中小学卫生器材采购品种和数量参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和《湖北省“全面改薄”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和经费测算标准》执行;

(19)多媒体教室配备数量参照《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及标准》(鄂政督〔2018〕4号)执行;

(20)计算机教室配备个数参照《湖北省“全面改薄”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和经费测算标准》执行;

(21)教师备课电脑配备、学生终端配备、学校宽带安装参照《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执行;

(22)中小学校照明设备采购参照《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 7793-2010)执行;

(23)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建设参照《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GB 36246-2018)执行;

(24)课桌椅采购参照《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及技术要求》(GB/T 3976-2014)执行;

(25)校服采购参照《中小学生校服》(GB/T 31888-2015)执行。

3 功能教室管理的几点注意事项

中小学功能教室包括标准化实验室、仪器保管室、藏书室、阅览室、体育器材保管室、音乐教室和器材保管室、美术教室和器材保管室、卫生室、通用技术教室、综合活动实践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录播室、语言教室、智慧教室、未来教室等。

3.1 加强功能教室人员管理

3.1.1 配齐功能教室的管理人员

中小学校要按照功能教室人员配备标准,选派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功能教室的管理人员,配齐功能教室的专兼职管理人员,并相对固定,确保功能教室的人员精干、高效。

3.1.2 加强管理人员培训

管理人员应具备教师资格,实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加强在岗人员全员培训,将小学科学、中学理化生、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培训和考核纳入继续教育体系,逐步将教师的实验技能水平和职称晋升、业务能力与考核挂钩;学校要明确各功能教室管理人员职责,其管理工作要列入绩效考评。

3.2 加强规章制度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悬挂上墙,实验室悬挂《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守则》;仪器保管室悬挂《仪器保管制度》《实验教师岗位职责》《危险药品管理制度》《仪器借还制度》;图书室悬挂《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员岗位职责》《借阅制度》;阅览室悬挂《阅览室阅览制度》《书刊损坏赔偿制度》;电子阅览室悬挂《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中小学电子阅览室管理员岗位职责》;体育器材保管室悬挂《体育器材保管制度》《体育器材借还制度》;音乐教室和器材保管室悬挂《音乐教室管理使用制度》《音乐器材保管制度》《音乐器材借还制度》;美术教室和器材保管室悬挂《美术教室管理使用制度》《美术器材保管制度》《美术器材借还制度》;卫生室悬挂《卫生室工作制度》《校医岗位职责》;计算机教室悬挂《计算机网络教室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制度管理,真正做到有章可循。

3.3 加强仪器设备采购管理

(1)区教育装备和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负责财政拨款教育装备与信息化建设的计划、采购、配备工作。

(2)学校自筹资金、教育统筹资金、社会捐助资金用于教学设备(包括功能教室设备、信息技术设备)采购的,及时到区教育装备和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备案,区教育装备和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将安排专业人员及时给予监管指导。

(3)对于上级下拨的或自购的教学仪器设备,学校必须指派专人进行验收,同时严格履行验收手续,确保设备数量、质量符合招标采购要求。需要专业机构检测的,要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所有验收、检测资料必须齐全,并报区教育装备和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备案留存。

(4)验收合格后,对相应的功能教室要做好数量增减登记,仪器设备一定要入学校固定资产账,确保账目齐全,账物相符、账账相符。

(5)管理人员每学期定期清理仪器设备,列出欠缺仪器设备清单,上报学校并进行合理采购。

(6)由于办学规模的变化,少数学校出现上级下拨的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各镇(街)中心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在辖区内进行必要的调配,或者区教育装备和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将根据镇校差异,在全区内进行必要的调整,发挥设备最大效益。调整后的设备设施要按照固定资产处理办法进行增减,确保固定资产不流失。

3.4 加强危化品管理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用危险化学品及易制毒品的规范管理,保障实验教学及师生人身安全,强化日常监管,严格实行专柜双人双锁管理,规范危险化学品使用流程,建立危险化学品管理使用台账,并严格控制用量。

3.5 加强档案资料管理

(1)学校功能教室和教学仪器设备使用、借还、维修、报损及自制自购设备等必须做好记载,各种记载表册填写必须规范完整。

(2)学校功能教室的管理使用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3)档案资料一学期一装订,包括目录、计划、各种记载表和总结,存档备查,现有表册悬挂使用。

(4)鼓励学校采取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

4 加强功能教室的应用

4.1 提升图书(馆)室应用水平

(1)图书分类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分类编目,科学管理,逐步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2)学校应采取全开架或半开架借阅方式,科学合理安排集体或个人借阅时间,面向教师全天出借,面向学生定期出借,图书室开放时间不少于40 h/周,每个学生每年借书不少于12册(次),推进图书进班级,设立班级图书角,图书定期在班级之间漂流。

(3)定期开展图书专项审查清理工作,按照资产处置办法和相关规定,对图书进行分类处理。非法图书坚决予以清理;不适宜和外观差的图书停止流通,另库保存;有保存价值的陈旧图书单独存放。

(4)学校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读书征文、演讲、辩论,组织读书兴趣小组活动等,丰富学生课外活动。

(5)学校创造条件,积极申报全省“最美校园书屋”创建活动。

(6)加强电子图书的建设与管理。有条件的学校要建设电子阅览室,并配备相应数量的电子图书和电子刊物,且逐年更新。加强电子阅览室的管理,随时开放电子图书阅读平台,实现师生、家长共读、研读。

4.2 加强音体美器材使用

学校必须按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各门课程,充分发挥音体美设备效益。课余时间向师生开放功能教室,便于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促进学生特长潜能的发展。

4.3 发挥卫生室作用

学校必须做好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做好校园卫生防疫和学生健康体质检测和监测,能够利用卫生器材进行简单病情的治疗并做好记载。遇到突发病情,要及时送医救治。

5 推进实验教学纵深发展

5.1 强化常规实验教学

学校将实验教学纳入教学管理规程,分年级、分学科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管理,确保实验教学内容和课时合乎要求,严格实验教学程序和规范。要严格按照实验计划和实验课表开齐开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开出率要达到100%,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不低于95%。有实验日志、实验通知单,学生每次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并批阅及时。在安全、有序的前提下,课余时间向师生开放实验室,为师生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和自制教具活动提供条件,禁止用实验结论替代学生分组实验。

5.2 加强实验教学研究

学校将实验教学纳入校本教研,成立实验教学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要有验课听课记录,积极组织相关学科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校本教研活动,中学理、化、生和小学科学教研组每月开展1次实验教学校本研究。

5.3 狠抓实验活动开展

学校应以各种技能竞赛活动为抓手,搭建实验教学和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与应用交流平台,积极争创实验教学示范校,鼓励师生积极参加上级组织开展的实验创新大赛、实验教学优质课评比、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评选、自制教具创新大赛、幼儿园自制玩教具评选、理科实验技能与教学大赛、实验教学精品课评选等各类竞赛活动,力争出精品,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用的目的。

5.4 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建设数字虚拟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特色活动场馆和场所,探索基于“互联网+5G”时代背景下的虚拟实验教学新模式。对于因受时空限制而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观察和控制的事物和现象、变化太快或太慢的过程,以及有危险性、破坏性和对环境有危害的实验,可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呈现。促进传统实验教学与现代信息科技有机融合,切实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

6 推进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

6.1 推动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逐步提高“三全两高一大”水平,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推动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向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的转变、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方式新模式。

6.2 推动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开展“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及应用工作,实现优质资源覆盖全区、共享全区。面向教师,深入开展网络教研,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师素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面向学生,努力提升网络学习空间全覆盖,利用网络实现家校无缝衔接,解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问题;面向课堂,充分利用网络课堂平台,开展智慧课堂实践,实施精准教学。让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让教学变得精准化、个性化、智慧化。

6.3 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

各校根据学校实际用3~5年时间推出一批教育信息化与教学创新案例,要从网校资源应用、网络特色课程等方面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创建学校品牌,实现品牌效应。同时推动网络学习空间全覆盖行动,实现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

6.4 推动教育信息化活动开展

通过活动培训一批教师、形成一批成果、创建一批名校。一是“数字校园”创建活动。在试点校的引领下推广普及,每镇(街)有先进,各校有特色。二是“优课”活动。继续扎实有效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在省、市推优中取得好的成绩。三是省、市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教师电脑制作评选活动。从理论到实践,努力提升教师信息化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四是信息化学生活动。积极组织全区各学校参加NOC评选、机器人大赛、创客大赛、中国梦等评选活动,充分展示我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成果。

7 强化保障措施

7.1 加强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管理和应用工作,区教育局成立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应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日常应用工作。学校相应成立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把教育技术装备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教育装备和信息化建设、管理及应用工作。

7.2 加大经费投入

区教育局将积极向区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争取政策和资金,用于全区教育技术装备和信息化建设。

学校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文件规定,加大经费投入,确保不低于公用经费的10%用于添置教学仪器设备、设备维护、购买实验耗材、图书的更新剔旧等。

7.3 强化管理应用

学校一定要消除重配备轻管用的思想,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教育装备规范管理和常态化使用,建立健全档案资料。装备部门和教研部门通力协作,加强信息化教学设备教学应用研究,定期组织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抓好示范引领;加强实验教学与信息化教学应用课题研究。坚持内外结合,教、学、研、用于一体,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和途径,不断提升教师实验教学、信息化教学设备应用水平,逐步实现管理应用常态化。

7.4 狠抓督办落实

区教育装备和信息技术服务中心采取分片包点的形式对中小学功能教室的管理和应用及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督办指导,实行月查制度。并把功能教室的管理和应用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常规考评中。

7.5 加大奖惩机制

对于在功能教室管理和应用,在实验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综合应用好的学校,进行通报表彰,在全区设备配备方面给予倾斜。对于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大力表彰。对存在问题较多或问题比较严重的学校,要专人督办,跟踪整改。对工作不力的学校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

猜你喜欢

教学仪器器材教室
“313”教室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加强教学仪器装备合理配置,提高运用水平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用教学仪器测试电磁炉外泄电磁辐射
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恢复建所30周年庆祝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