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视加重不是戴眼镜惹的祸

2021-12-03张洪军

青春期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散光屈光弱视

文/张洪军

“我家孩子小学三年级开始戴眼镜,一年加深一百度,度数越戴越深,眼镜片已经厚得像啤酒瓶底一样了,班级里好多孩子也是这样的情况……”在戴眼镜这个问题上,很多的家长都心存疑惑:戴眼镜对近视是好还是坏?

其实,很多家长对待孩子戴眼镜这一问题存在一些误区。度数加深不是戴眼镜造成的,和眼睛发育以及用眼方式有关。人在刚出生时眼轴偏短,都是“远视眼”,随着年龄增长眼轴逐渐变长,到18周岁才停止发育。如果小学就近视了,眼轴还要发育,进一步拉长,进而导致近视度数越来越深;虽然戴上了眼镜,一些不良用眼习惯如趴在床上看书,长期盯着手机、电脑,也会导致近视度数上升。

相反,如果不戴眼镜,由于视物模糊,眼睛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视疲劳,更容易导致近视度数加深。另外,如果是近视、远视或散光,伴有弱视的孩子,戴眼镜是治疗弱视最好的方法,不戴眼镜反而会让其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屈光不正是近视、远视及散光的统称,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

出现大于100度近视的学龄前儿童以及学龄期儿童,如果出现近视症状,需要进行屈光矫正。若无症状,可暂时观察,每6个月复查。症状包括视物模糊、眯眼、歪头视物等等。对于视力下降较敏感且有症状的儿童,任何度数的近视屈光不正,均需矫正。一般建议每6个月复查,复查时发现度数变化超过50度,建议更换眼镜。如果度数变化只有25度,但是引起矫正后的视力下降,那么也建议更换眼镜。

对于3~10岁的儿童来说,低度的远视如果没有造成视力下降,可以复查观察。一般认为,远视大于300度,必须进行屈光矫正。10岁以上儿童如为低度远视,通常不需要屈光矫正;如为中高度远视,通常需要进行屈光矫正。

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大于150度的顺规及逆规散光,大于100度的斜轴散光需配镜矫正。一般散光都会与近视或者远视同时出现,此时可一起矫正。一般建议每6个月到医院复查,如伴随斜视或弱视,建议每3个月复查,重度弱视建议每月复查。散光同样也有可能造成弱视,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调整镜片以及处方,促进视力恢复。

目前,青少年屈光不正暂无治疗方法,一般采取光学矫正,即佩戴框架眼镜、软性或者硬性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或激光手术。

对于儿童来说,框架眼镜仍然是目前最为安全、有效的矫正方式。除了框架眼镜外,还可以适当选择软性或者硬性角膜接触镜,即隐形眼镜。

佩戴隐形眼镜没有年龄的限制,但在控制近视进展方面,与框架相比并无益处。未成年人的近视、散光度数不稳定,变化较快,且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容易引发眼部疾病,对中小学生来说,最好佩戴框架眼镜。

值得提醒的是,对于尚未近视的儿童,增加户外活动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方法之一。研究表明,每天2小时或每周10小时的户外活动,能有效降低近视的发病率。虽然,户外活动对控制近视增长的效果不明显,但对于已经近视的儿童,多进行户外活动至少减少了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也是保护眼睛的好方法。每天放学后或节假日,家长应该安排孩子到户外做动态活动,如打球、骑自行车、散步、爬山、放风筝等,借此放松眼肌。此外,在孩子看书、写作业或者玩电子产品时,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坐姿、室内灯光环境、用眼时间等要素。

此外,角膜塑形镜(OK镜)是一种控制近视增长、摆脱框架眼镜的非手术的理想方法。OK镜,是特殊的角膜接触镜,使用方便,夜间睡眠时佩戴后,通过暂时改变角膜形态来降低近视的度数,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视的发展。但费用较为高昂,验配复杂,且因为其容易引起角膜病变,需要频繁、长期到医院复查。

近视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遗传因素、不良用眼习惯等。要想尽早发现孩子视力出现问题,家长可以关注这些细节,如果孩子眯着眼睛去看东西,常常揉眼睛,习惯歪头、仰头或低头去看东西;反复侧视去看物体,想要看得更清楚一点的模样;参加游戏时行动不敏捷,看书、写字时,眼睛距书本或作业本的距离太近,学习进度减慢或减退,抱怨常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眼睛疲劳、眼痛、头痛等。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就要引起家长重视了,应及时带孩子去正规医院检查。

猜你喜欢

散光屈光弱视
纯电动汽车绝缘电阻仿真检测系统设计
睫状肌麻痹对成人散光的影响
近视性屈光参差病因学与矫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孩子散光不一定都要戴眼镜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近视激光手术,小孩也能做
3~6岁是治弱视的最佳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