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生活之源 筑快乐童年——生活化园本课程实践研究

2021-12-03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实验幼儿园许艳红

亚太教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生活化交流幼儿园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实验幼儿园 许艳红

生活化园本课程源于幼儿生活,因而是幼儿所熟悉、容易引起幼儿兴趣的,能较为容易地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探究,体验生活的快乐,使幼儿的兴趣与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其童年更加自由、更加快乐、更具活力。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去捕捉一些符合幼儿兴趣而又对幼儿成长有益的生活因素,从中发掘课程主题,这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是提升教学成效的保证,也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主题,并有选择地将它渗透到幼儿园课程中。

一、准确抓住生活对幼儿的吸引力,设计好园本课程主题

课程主题的设计是课程开展是否成功的关键,要紧紧抓住幼儿所熟悉、感兴趣的生活元素,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探究,挖掘其潜能。

(一)在幼儿生活中认真发掘课程主题

要做好调查,如观察孩子的行为,与之聊其日常生活特别是他们感兴趣的生活话题,并详加分析,然后再进行活动设计。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沿循幼儿的生活,准确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及时地纳入课程和活动中来,真正做到让“生活”成为课程资源,让“教育”融入生活之中。要充分利用幼儿的生活元素,让孩子自然、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索和发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根据漳州小吃丰富、幼儿经常接触的特点,设计了“家乡小吃”主题活动,幼儿和家长、教师共同制作小吃,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在兴趣中体验课程的生活化,回归生活情境自主探究,同时积累更多有关生活的素材和经验。

(二)在园本课程中着重注入系列化教程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多设计系列化课程,如大班设计“我爱家乡”系列课程时,可以分为:第一,请幼儿介绍他们对漳州名胜、名优特产品和著名人物的认知;第二,利用幼儿园地处中山公园附近的地理优势,带领幼儿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家乡、缅先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第三,以环保为主题的生态教学,引导幼儿“说环保,爱家乡”。三个课程分三次完成,形成一个“爱家乡”系列课程,内容更丰富,更贴近幼儿生活,更容易镶嵌在幼儿的脑海里。

(三)在户外活动中积极体现幼儿天性

幼儿的天性是“好自由”,户外活动是他们热爱的。要让幼儿的课堂赋予广义,尝试把课堂移到大自然和大社会中,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充分利用幼儿园及周边环境去挖掘生活化课程主题,让幼儿主动、积极地与周围的人、事、物进行互动,通过“走出去”与大自然、社会进行更多、更细的接触,不断开阔探究的视野,拓展兴趣范围,在兴趣中拓宽学习的维度,在学习中增强探究的兴趣。如利用春游、秋游,带领幼儿到公园、河边、动物园等幼儿喜欢的地方,赋予课程内容,使孩子们的天性与生活更紧密接触,感性认识更丰富。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升幼儿探究生活的能力

生活化园本课程的核心是“快乐童年”,目的是使幼儿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鼓励幼儿在熟悉与感兴趣的方式中,不断增强探究兴趣与能力。

(一)引导幼儿积极发现问题和自寻答案

要注重点面结合,为幼儿提供形式多样的场所与情境等,供幼儿进行多形式、多方面的探究,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在创建“动物角”时,鱼缸里的鱼、盆里的蝌蚪和叶子上的蚕等,时刻牵动着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观察动物的行为与动物的蜕变,好奇心与日俱增,并饶有兴趣地与同学、教师分享。教师不仅积极参与到“热点”讨论中,而且对孩子们的新发现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及时互动、释疑,鼓励他们大胆进行探究与交流。

(二)重视鼓励幼儿相互进行交流

培养幼儿形成探究习惯,大胆交流很关键。幼儿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思想会相对活跃,碰撞的火花又多又广,要鼓励幼儿在大胆交流与辩论中学习、探究,初步掌握如何在交流中梳理得到的信息。交流可以是在集体活动中进行,这样的交流重点不是每个孩子都发言,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学会倾听,知道倾听才能清楚别人说话的内容,同时也是对他人的礼貌和尊重的表现。交流也可以是个别交流,既有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也有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个别交流可以使幼儿注意力更加集中,思想更加放松,思维更加活跃。通过交流,孩子们能养成好思考、勤表达的习惯,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我们要培养幼儿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引导幼儿学会用图画、图表等方式来记录自己的发现与猜想等,并引导幼儿通过记录进行探究。

(三)正确定位教师角色

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具有开放性、低结构的特征,这要求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师幼关系。居高临下的“灌输”方式是教师必须摒弃的,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与经验,能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教师是倾听者、观察者与释疑者,更是互动者,要成为幼儿的“大朋友”,是幼儿有发现、有疑惑、有喜悦、有忧愁都愿意与之倾诉的对象。对于幼儿的倾诉,教师应在态度上给予积极回应,在内容上给予答疑解惑,启发、引导幼儿进行有意义的探索活动。如在大班艺术活动“家乡民间工艺坊”中,教师不仅与幼儿共同收集和制作有关漳州的木版年画、袋偶、剪纸、棉花画,创设“漳州民俗馆”,同时还认真点评幼儿收集或制作的工艺,倾听幼儿的介绍,从而引导幼儿了解探寻具有浓郁家乡特色的民间工艺的兴趣。

三、积极体验生活的感染力,加强对幼儿的情感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人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也认为,3—5岁是人类情感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早期教育发展不仅要重视生理保健和智力开发,更要关注其情绪情感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培育。

(一)凸显红色因素

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娃娃抓起,如开展以“童心向党·党的光辉照我心”为主题的红色观影活动,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结合区域活动和角色游戏(制作电影票—赠送电影票—红色电影院观影),选择不同形式、不同时长的儿童红色经典电影,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埋下爱祖国、爱党的情感种子。

(二)凸显生活趣味性

引导幼儿热爱生活,逐步建立健康心理。如开设“漳州特色”主题活动,通过对古城漳州的认知游戏,激发幼儿对家乡特色的喜爱,促进幼儿不断提升探索的欲望,并培养团队精神。

(三)凸显道德魅力

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进行道德体验,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如和幼儿讨论生活中的文明礼仪,如何与人打招呼,请人帮忙要说谢谢,不小心撞到别人时要说对不起,等等。

四、关注幼儿差异性,促进幼儿在生活化课程中个性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要让幼儿在幼儿园阶段“物竟天性”富有个性地发展,为社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为幼儿个性建档。教师要认真观察、研究幼儿在生活化课程中的表现,总结他们的兴趣点与感悟性,从而分析幼儿的不同点,了解他们的个性之处,提出评价并形成档案。教师可以按照评价,有的放矢地进行因材施教,幼儿的个性发展就会较为畅通。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除了观察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还要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这样对幼儿的判断才会是完整真实的。同时,教师还要把对幼儿的评价与家长沟通,既是分享也是相互促进,更是取得信任的渠道。这样家园取得共识,幼儿就能较早、较好地进行个性化培养,也许天才就会不经意地在这种氛围里被发掘出来。

幼儿的家庭生活、幼儿园生活和社会生活都蕴含着丰富的课程主题,我们要积极去捕捉幼儿的兴趣点,认真去设计课程的闪光点,创造各种条件使师幼在共同探索新知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这样“寓教于幼儿生活之中”才不会成为空谈,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幼儿课程生活化。

猜你喜欢

生活化交流幼儿园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爱“上”幼儿园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