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分析
2021-12-03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梧塘中心小学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梧塘中心小学 郑 芳
在我国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课程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广泛推行,传统应试数学课堂教育方法受到了很多影响。传统的死记硬背、“填鸭”和“航空战术”这种教学模型已不再适用于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条件,对于学生的训练也远远达不到我们所预期的效果。为了彻底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教学缺陷,使得学生更好地获得自我发展与进步,提高其综合素质,提高其学习效率,情境教学在当前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前瞻性和现实意义。
一、情境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直觉式教学,启发学生思考
数学学科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帮助,但是数学逻辑强大,思维相对抽象,小学生能力有限,思维不够全面,因此,小朋友们通常无法对所学知识达到深刻的认知。在农村的数学教学当中,将生活情境中的现实生活与抽象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去理解数学。
(二)可视化教学,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过去在我国农村中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通常都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形式会使得课堂氛围枯燥乏味,而且严重影响了对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及各种综合能力的训练。生活中的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实践数学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活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和创造能力。
(三)增强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农村小学的学生非常喜欢活动,难以集中注意力。另外,教学内容有些抽象,有些课程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增加生活情境,从实际生活中找到相关内容。
(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广大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并且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情境教学这一方法来帮助学生设计一些现实的生活场景,加强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并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认识到应该有效地加大对小组合作的意识,并且必须让学生积极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加强自己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全面地改善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巧,在课堂教学中全方位地提高小学生的理论实践水平。
二、运用生活情境原则
由于不同年龄学生的思维存在差异,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低,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并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复杂的主题类型,教师也应积极引导并给予相应的帮助;而对于某些抽象的主题类型,则有必要构建相应的情境并进行积极的指导。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相关的图形和对象来回答相关问题,并相应地分析相关问题。为了结合中国学生的现实和生活,对于农村小学生进行教育应该是从一些简单、基本的东西做起,然后从一些相对简单的话题形式类型逐渐深化为复杂的话题形式。这样,从简单到复杂,思想也可以更加具体,从而提高和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知识面更广阔。在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积极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使他们更好地深入了解和厘清简单的东西。在生活中,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更好地利用与其相关的图形,使得教学更加方便。
三、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不符
学生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内容通常比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更深刻,因此,只有在学生的生活中实现这些内容,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科书与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这使得他们对教科书的理解非常差。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很长时间,学生将处于混乱状态,将无法为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不能灵活使用多媒体
尽管在农村地区通常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但教师仍然很少使用它们,更不用说使用多媒体来构建课堂。由于缺乏对多媒体设备的灵活运用,一些教师故意回避使用相关工具,未能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使学生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学习。
四、农村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具体建构方法
(一)构建有趣的情况
小学生喜欢特定的情况,在特定情况下,他们总是好奇又放松。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数学教学情境,使小学生能够有着更好的体验,进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让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学生提升数学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数学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更好地利用相关实例来创造情境。
例如,当学习数字从11到20时,教师可以将塑料壳做成“电话”,然后让同学之间以相互打电话的形式来学习,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解答。小红可以请小明接电话:“我问你一个问题,在15中有多少个10?”这个时候小明需要接通电话并说出自己的答案:“15里面有1个10。”使用这种有趣的情境教学,不仅可以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而且也能够增加班级的凝聚力。
(二)营造生活环境
在构建情境时,教师首先应该充分地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原因是并非所有的情况都能够适合于学生。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结合自己所教的知识点与其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一些关键的情况,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正确地认识这些教学情况中的内容,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如乡镇地区较少出现高大的建筑物或者是一些汽车,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能仅仅只是建构一个学生从未见过的事物或者情境,而必须与实际结合起来。
例如,在给学生讲授“克和千克”时,教师不能根据教科书内容来设计构造一种场景,并且要求小班学生去超市购买东西,因为乡镇与城市不同。相反,可以在市场上购买1公斤的橙子,并要求学生考虑1公斤物体的重量。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明确情境建设的目标,同时避免建构与生活无关的某种情境,或避免无根据地建构某种情境,以免干扰学生对生活的理解。
(三)设置动手操作的情况
学生技能的掌握需要从感性动作入手,而操作是学生获得相关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在组织情境时,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参与具体的学习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获得相应的信息。这种情况下既可以让学生讲解语言,又可以添加一些图文,这就需要相应的逻辑思维作为支撑,同时也有很多形象思维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概念和规律。增加一些操作内容,可以突出本案中的抽象思维,使概念更具体、更深入。它既能突破学生的思维方式,又能显示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活跃。
例如,当教师在讲授“矩形周长”这一章内容时,如果只教给学生固定的长度加宽度再乘以2这样的周长计算方法,学生并没有真正地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进行计算,也会比较容易忘记,会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根据长方形的概念,使用直尺在纸上绘出标准的长方形,这样就能够加强小学生对长方形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小学生使用直尺来测量长方形每一条边的长度,根据测量的结果来进行分析研究,这样小学生就会得出长方形对边的长度相等,就能够自行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再乘以2”的计算结论了。这样就能够加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便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记忆,能够帮助小学生提升数学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要想更好地改善课堂气氛,任课教师就必须进行更为科学的课程体系建设,让小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散,使数学的教学氛围更加活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课程环境中自主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把握课文中的相关内容和目标,结合当前学生所处的实际情况和环境,构建一个科学的课堂问题情境,提高我国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水平与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