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 年度玉米市场回顾及2020/21 年度展望
2021-12-03李圣军
李圣军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北京 100038)
2019/20 年度的玉米市场供需总体保持偏紧状态,连续第4 年出现产需缺口,除了玉米及其替代品持续进口外,临储玉米和一次性储备玉米合计成交超过6 500万吨。但在玉米去库存接近尾声、生猪养殖逐步恢复等因素影响下,市场多元主体看涨预期较强,临储玉米拍卖可谓“连拍连涨”,大量成交玉米结转至2020/21 年度。全年度玉米价格涨幅超过400 元/吨,创2016 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以来的年度最高涨幅。但从价格绝对水平看,除东北地区创历史新高外,华北和南方地区总体属于“恢复性上涨”,尚处于“合理区间”。2020/21年度受东北“三场台风”影响,市场看涨预期较强,资金借机大肆炒作,玉米市场价格“高开高走”,全年度玉米价格都高位运行,上涨压力较大。
1 2019/20 年度玉米市场供需概况
2019/20 年度的玉米市场在预期减产和养殖触底反弹中开场,玉米及其替代品大量进口,临储玉米和一次性储备玉米大规模投放;而受新冠肺炎疫情、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和国产小麦、稻谷替代等众多因素影响,再加上玉米大幅涨价对下游需求的抑制,年度玉米需求总量有所减少。虽然年度产量有缺口,但加上进口玉米和政策性玉米的投放量,国内玉米市场的总体供给量超过需求量,2019/20 年度的玉米市场供应是有保障的。
1.1 东北积温不足影响玉米产量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9 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4 128.4 万公顷,同比减少84.6 万公顷,减幅2%;单产6.316 吨/ 公顷,同比增加212 kg/ 公顷,增幅3.5%;产量2.6077 亿吨,同比增加360 万吨,增幅1.4%。市场上对玉米产量的预测则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4 月除吉林西部和辽宁西北部降水偏少不利于春玉米播种;5 月中上旬东北部分地区降水偏少,依然不利于春玉米播种和出苗,但中下旬降水明显增加,前期旱情解除,有利于春玉米苗期生产。5 月份东北玉米播种后,土壤墒情总体较好,温度适宜,除了降水量偏大外,总体呈现出丰收年景的特点。6 月和7 月全国大部玉米产区光温水匹配较好,土壤墒情适宜,利于玉米正常生长;但东北部分地区尤其是黑龙江北部和东部地区降雨量偏大,不利于玉米生长,而辽宁和吉林部分地区出现干旱现象。8 月东北降雨量明显偏多,且气温明显偏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降雨量分别为正常值(过去30 年均值)的186%、194%、191%和145%,其中黑龙江东北部渍涝较为严重;气温分别比正常值偏低0.7℃、0.6℃、0.2℃、0.7℃,积温明显偏低,尤其是黑龙江,严重渍涝和低温寡照天气明显影响其玉米单产。9 月和10 月北方玉米产区天气晴好,前期土壤过湿状况明显改善,利于玉米灌浆成熟,但辽宁和吉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尤其是辽宁。总体上,东北地区有效积温不足,其中辽宁和吉林地区玉米容重不高,不过玉米产量总体持平略增;黑龙江玉米受面积减少和单产下降影响,产量有所减少。全国其他玉米主产区中,黄淮海地区基本持平;南方、西北和西南地区减产,其中具体减产原因:山西是干旱减产,陕西是收获期连阴雨,云贵地区是草地贪夜蛾和政府引导调整种植结构。对于2019年玉米产量,市场预期合计减产在1 000 万吨左右。但期货价格并没有反映出明显的看涨趋势,从5 月开始,大商所玉米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总体呈下降态势,一直降至国庆节前的1 823 元/吨,此后开始震荡上行。
1.2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玉米需求
我国玉米需求主要包括加工需求和饲用需求,其中玉米加工需求又包括酒精需求和淀粉需求。2019/20 年度玉米加工需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其中燃料乙醇玉米需求明显减少,尤其是疫情较为严重的2020 年1季度,需求减幅超过50%,按照燃料乙醇年度需求350万吨估算,一季度减少量在45 万吨左右,按照1 : 3 折算,相当于减少玉米需求量135 万吨;食用酒精需求相对平稳,降幅有限;消毒酒精需求大幅增加,我国正常年景每年消毒酒精需求量在15 万吨左右,预计2019/20年度增至75 万吨左右,尤其是2020 年2~9 月疫情期间,除了国内消费需求和储存需求增加,出口量也明显增加。但考虑不宜存稻谷投放对玉米的替代,玉米酒精(包括燃料乙醇)需求量减少幅度在300 万吨左右。由于玉米价格大幅上涨,抑制下游淀粉需求,并导致加工企业阶段性亏损,开工率小幅下降,淀粉需求由“增”转“降”,总体减少150 万吨左右。除此之外,按照海关统计数据,2019/20 年度玉米深加工下游产品(葡萄糖及糖浆、果糖及果糖浆、味精、柠檬酸、柠檬酸盐及柠檬酸酯、赖氨酸、赖氨酸酯及盐、谷氨酸、谷氨酸钠、其他谷氨酸盐)合计出口量375 万吨,同比去年的345万吨增加30 万吨;玉米淀粉出口量77 万吨,同比去年的63 万吨增加14 万吨,考虑国内疫情及生猪存栏恢复对国内需求的影响,包括味精在内的氨基酸加工玉米需求总体保持相对稳定,年度之间波动量不大。以此估算,玉米加工需求年度减少量在450 万吨左右。饲料需求方面,从2019/20 年度开始,生猪养殖开始触底反弹,全年度均处在恢复性增长阶段,按照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2020 年9 月底,全国生猪存栏3.7 亿头,恢复到2017 年末的84%;能繁母猪存栏3 822 万头,恢复到2017 年末的86%。同时,禽类养殖量持续处于高位。但由于生猪养殖增长总体属于恢复性增长,加上进口高粱、大麦和国产小麦、稻谷的饲用替代,饲料年度需求减少量在400 万吨左右。考虑玉米食用需求相对稳定。预计2019/20 年度玉米国内需求合计减少量在850 万吨左右。
1.3 玉米产需缺口收窄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1 月玉米供需平衡表,2019/20 年度玉米产需缺口为-2 758 万吨,同比去年收窄1 069 万吨。从政策性玉米投放角度,2019 年临储玉米合计成交2 191 万吨,结转入2019/20 年度的数量在500 万吨左右,2020 年政策性玉米合计成交6 465 万吨,其中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挂牌的政策性玉米成交5 684 万吨,中储粮网挂牌的一次性储备玉米2020 年9 月30 日之前成交781 万吨,估计结转入2020/21 年度的数量在3 000 万吨左右。因此,2019/20 年度累计消耗政策性玉米5156 万吨左右。同时,2019/20 年度进口玉米760 万吨,进口高粱371 万吨,进口大麦596 万吨,进口木薯干319 万吨。综合考虑小麦和稻谷饲用量和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量,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1 月预计2020/21 年度我国玉米产需缺口继续收窄至2 300 万吨。
2 2019/20 年度玉米市场价格分析
2019/20 年度玉米市场价格总体呈现上涨态势,其中东北锦州港二等玉米收购价年度涨幅530 元/吨,华北寿光深加工企业收购价年度涨幅630 元/吨,南方广州港二等玉米到港价涨幅540 元/吨,创近10 年最大年度涨幅。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是生猪存栏持续恢复,需求增加,市场看涨预期增强。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数据,2018 年11 月开始,全国生猪存栏环比持续下降,2019年8 月环比降幅达到最高,降幅9.8%。此后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政策和市场开始共同发力,2019 年11 月触底反弹,生猪存栏开始持续恢复。加上禽类养殖持续处于高位,玉米饲用需求也逐步增加。
2.1 春节前: 2019 年10 月至2020 年1 月
华北夏玉米上市前,深加工企业习惯性压价减库存,为后期低价收新粮腾仓,同时打压新粮开秤价,降低原料成本。经历2019 年8~9 月份的价格持续下降后,国庆节后华北玉米价格降至最低点,开始触底反弹,春节前总体呈现“震荡上涨”态势。以山东寿光深加工企业收购价为例,从2019 年8 月初的2 090 元/吨降至10 月初的1 910 元/ 吨,累计下调180 元/ 吨。2019 年10 月从月初1 910 元/ 吨的最低点涨至中旬1 960 元/吨价位后又跌至月末的1 930 元/吨,涨至2019年11 月中旬的2 020 元/吨后,又跌至1 月初的1 910元/吨,重新回到国庆节后的最低点,后又小幅上涨,春节前最终恢复至1 950 元/吨的价位。
2019 年5 月14 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发布《5 月23 日国家临储玉米竞价销售交易公告》,并同时发布《2019 年粮食库存消化分品种销售底价》,拍卖底价提高200 元/吨,提振玉米现货市场价格。以锦州港二等玉米收购价为例,2019 年5 月14 日收购价为1 860 元/吨,拍卖底价公布后涨至5 月24 日的1 900 元/吨,上涨40 元/吨,此后持续稳定至2019 年6 月11 日,然后降至6 月14 日的1 860 元/吨,恢复至1 个月前的价格,此后持续稳定至2019 年9 月26 日,国庆节后降至1 760 元/ 吨的低点。2019 年10 月东北新玉米陆续上市,但收获进度总体偏慢,10 月并未大量上市,东北玉米价格总体呈上涨态势,锦州港收购价持续涨至11 月4日的1 860 元/ 吨,比国庆后的低点上涨100 元/ 吨。2019 年11 月东北雨雪天气来临,气温明显下降,新玉米上市量增加,2019 年11 月和12 月玉米价格总体呈现“下降”态势,累计降幅在50~100 元/吨。2019 年12 月底1 月初,由于春节临近,为完成轮入任务,政策性玉米收购价格上调;深加工和饲料厂为补充库存也开始提价收购,东北玉米价格止跌反弹,呈现上涨态势,但涨幅有限,在20 元/吨左右。
2.2 春节后: 2020 年2 至9 月
新冠肺炎疫情以2020 年1 月23 日武汉“封城”为标志正式启动全国性防控,玉米物流运输阶段性受阻、淀粉企业开工率下降。2020 年3 月开始疫情防控形势逐步趋好,国家开始鼓励企业有序复工复产。2020 年4 月8 日,武汉正式“解封”,集中抗疫阶段宣布结束,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阶段。总体上,春节后玉米市场运行明显受到疫情影响。
2.2.1 2020 年2 月:先涨后跌
春节期间疫情防控严格,玉米物流运输阶段性中断,养殖企业饲料需求短缺,部分地区出现鸡鸭饿死情况,玉米价格大幅上涨。春节假期结束后,南方玉米价格跳涨100 元/吨以上。为缓解南方部分企业饲料紧张问题,2020 年2 月4 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发布《2 月7 日政策性玉米竞价销售销售公告》,决定2020 年2 月7 日组织开展政策性玉米竞价挂牌交易,投放数量为296 万吨,持续拍卖至2 月11 日,覆盖全国15 个省份,参拍对象为除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外的饲料加工企业。至2020 年2 月11 日为止,累计成交132 万吨,成交率44.6%。同时,2 月15 日,交通运输部发布通知,从2月17 日零时起至疫情防控工作结束(5 月6 日结束),所有依法通行收费公路的车辆免收全国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以吉林长春至锦州港为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运费最高涨至160 元/吨,而往年正常运费在80 元/吨左右,政策出台后,运费下降20~40 元/吨。受政府定向投放政策性玉米、中储粮提前轮出储备玉米和公路免费等政策影响,2020 年2 月玉米价格总体“先涨后跌”,月末基本恢复至月初水平。
2.2.2 2020 年3—5 月:稳中有涨后短期回调
2020 年3 月份疫情趋于缓解,同时饲料需求也基本到达低点,开始触底反弹。深加工也陆续复工复产,玉米需求端开始好转;同时,受疫情影响,农民没有出现集中售粮现象,大量玉米从农户手中有序转入贸易商库中,供给端议价能力明显增强,玉米市场价格开始稳中走强。其中3 月饲料需求依然相对低迷,但东北政策性玉米开始轮入,企业也出现补库需求,加上公路通行费免除和铁路运费下调的利多影响,东北玉米价格稳中有涨;但华北玉米由于水分偏高,市场主体无法建立库存长期存储,加上气温升高和农民陆续外出打工,农户销售积极性高,价格呈现下跌态势。但从2020 年4 月开始价格均开始明显上涨,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饲料需求持续恢复、深加工补库意愿增强、黑龙江疫情趋紧、市场炒作公路免费政策取消、期货上涨带动及华北玉米水分降低易于长期存储。此阶段出现的新现象便是2020 年3月下旬东北贸易商去华北大量建库存。2020 年5 月上旬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是临储玉米拍卖时间公布迟,2019 年是5 月14 日发布拍卖公告,5 月23 日启动拍卖;2020年临储玉米拍卖公告发布时间延迟至5 月20 日,启动拍卖时间为5 月28 日。此轮价格上涨周期,南北港口价格累计上涨180~200 元/吨,北港收购价从1 840 元/吨涨至2 040 元/吨;广州港到港价从1 970 元/吨涨至2 150 元/吨。华北地区山东寿光加工企业收购价降至3 月下旬1 910 元/吨的低价后,涨至2 210 元/吨,最大涨幅达到300 元/吨。经历前期价格的明显上涨,先前存粮出现较高利润,加上华北地区麦收临近,需要腾库回笼资金收购小麦,贸易商出货积极性明显提高;此外按照往年推算,临储玉米即将开拍,市场预期临储玉米开拍将抑制玉米价格上涨,加之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大量到货,5 月中下旬玉米价格呈现短暂性回调,回调幅度在60~80 元/吨。
2.2.3 2020 年6 月—8 月:连拍连涨后短期回调
5 月28 日临储玉米开拍,首拍呈现“高溢价、全成交”特点,加权平均溢价高达119 元/吨,对市场价格形成有效拉动,6 月开始玉米市场价格重新开启上涨,一直持续到8 月。前期拍卖“连拍连涨”,主要原因一是临储玉米去库存接近尾声,将是最后一次大规模投放市场,多元主体参拍积极性较高;二是市场预期受大豆和玉米比较收益影响,部分地区转种大豆,玉米种植面积下降,玉米减产,加上饲料需求持续恢复,预计产需缺口较大,看涨预期较强;三是大量第三方资金为贸易商参拍提供支撑,供给量充裕且利息相对较低,贸易商可谓“有钱拍粮、有仓存粮”。
在多元主体积极参拍下,临储玉米拍卖前4 拍成交均价从1 765 元/ 吨持续涨至1 884 元/ 吨,上涨119元/吨,加权平均后的拍卖溢价从119 元/吨持续增至241 元/吨,增加122 元/吨。由于临储拍卖最后一年,出库难度较大,加上部分贸易商看涨后市,出库积极性不高,大量成交玉米滞留库中,市场流通粮源偏紧,导致玉米价格持续上涨。为此,从第5 拍开始,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公布2020 年6 月24 日开始拍卖交易保证金从110 元/吨提高至220 元/吨,提高市场主体参拍成本,当期拍卖成交均价回调13 元/吨至1 871 元/吨,加权平均溢价回落27 元/吨至214 元/吨。但从第6 拍开始持续至7 月30 日的第10 拍,拍卖成交均价又持续上涨166 元/吨至2 037 元/吨,加权平均溢价增加162 元/吨至376 元/吨,均创年度拍卖最高值。为抑制过热的参拍热情,2020 年7 月30 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再次调整拍卖规则,一是预付500 元/吨货款后才能参与交易;二是累计成交量超过20 万吨(含)以上且出库率(验收确认数量/总成交数量)低于最低出库率的企业,不能参与当期交易,出库率统计时间为每周二17∶00,当周最低出库率为30%,此后每周按5%递增,统计时间为7 月28 日17∶00;三是竞拍人中标后7 天内交清全部货款。拍卖规则调整后,从第11 拍开始,市场主体参拍热情逐渐降温,第11 和12 拍成交均价连续降低32元/吨和46 元/吨,降至1 959 元/吨,加权平均溢价连降35 元/吨和39 元/吨,降至302 元/吨,第13 拍相对稳定,成交均价和溢价与第12 拍基本持平。第14拍和第15 拍除投放临储玉米拍,还包括部分一次性储备玉米,拍卖底价较高,开始出现“流拍”现象,成交率分别降至88.9%和33.6%,其中临储玉米部分的加权平均溢价则分别降至158 元/吨和53 元/吨。在拍卖规则调整的影响下,成交玉米出库量逐步增加,玉米价格上涨态势受到有效遏制,8 月底市场价格开始出现短时间的回调。在此轮价格上涨中,锦州港收购价从2 010元/ 吨持续上涨至8 月上旬的2 310 元/吨的高点,上涨300 元/吨;然后短期回调至8 月底的2 160 元/吨,总计回调150 元/吨。
2.2.4 2020 年9 月:三场台风后持续上涨
2020 年8 月底9 月初,东北地区先后遭受“巴威”“美莎克”和“海神”三场台风叠加侵袭,多地出现大风、暴雨天气,造成玉米倒伏弯折,田间出现积水。关于台风对东北玉米产量的影响,由于台风侵袭之时,东北大部地区玉米已进入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产量基本定形,未受灾地区长势较好,总体对产量影响不大,仅造成倒伏地区的玉米品质下降。但资金借此炒作,大幅度拉高玉米期货价格,当时的大商所玉米期货主力合约2101 收盘价2020 年9 月从2 273 元/吨涨至2 468 元/吨,上涨195 元/吨;10 月继续涨至2 621 元/吨,继续上涨153 元/吨,2 个月合计上涨348 元/吨,11 月则总体呈现“高位震荡下跌”态势。在期货带动下,现货市场看涨预期增强,玉米现货价格持续上涨,尤其是东北地区价格创历史新高,其中9 月上涨50~100 元/吨。同期华北夏玉米临近上市,2020 年8~9 月总体呈现“持续下跌”态势,山东寿光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从8 月初的2 540 元/吨最低降至9 月初的2 310 元/吨,大幅下降230 元/吨,由于新玉米上市后,农民玉米棒销售积极性高,贸易商大量抢购玉米棒,深加工企业玉米粒收购量减少,新玉米价格提前开始止跌反弹,2020年9 月底价格涨至2 360 元/吨,恢复上涨50 元/吨。
3 2020/21 年度玉米市场展望
2020 年国庆节后,玉米市场正式进入2020/21 年度,在期货上涨带动下,市场看涨预期较强,新玉米价格呈现“高开高走”态势,东北新玉米开秤价比去年高400 元/吨左右,此后不断提价收购。由于临储玉米去库存结束,东北深加工企业采购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积极建库存,以确保2021 年新玉米上市之前的原料供应,不断提价收购,2020 年10 月东北部分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提高200 元/吨。由于烘干成本差异较大(华北烧气烘干,成本约120 元/吨;东北用煤烘干,成本约50 元/吨),甚至出现华北新玉米阶段性倒流东北的现象。11月初东北新玉米不断上市,价格出现阶段性的短暂回调,回调幅度大约50 元/ 吨,东北锦州港玉米收购价10 月底涨至2 480 元/吨的高位,2020 年11 月9 日短暂性回调至2 420 元/吨,此后重启上涨,12 月初涨至2 580 元/吨的高位,比10 月底的高位又上涨100 元/吨。由于东北玉米价格持续上涨,从2020 年10 月15日玉米刚进入新市场年度开始,政府便通过各种渠道提示玉米市场风险,并采取一定措施对玉米市场实施保供稳价。2020 年12 月中旬,政府调控效果初显,叠加农民元旦前后售粮高峰到来,新玉米上市量明显增加,玉米市场价格出现回落。
2020/21 年度玉米市场将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化”特点,东北价格持续上涨并一直坚挺,创历史新高,而华北和南方地区价格总体处于恢复性上涨,尚未超过前期历史高点。由于新玉米上市量减少,华北玉米价格提前触底反弹,山东寿光加工企业收购价10 月从2 360元/吨涨至2 600 元/吨,上涨240 元/吨,前期存储玉米棒的贸易商出现相对较高利润,开始脱粒销售,农民销售积极性提高,2020 年11 月和12 月上旬玉米价格呈现“高位震荡下跌”,最低降至2 480 元/吨,随后又反弹至12 月初的2 580 元/吨。春节前后华北玉米水分会逐步降低,贸易商和加工企业建库存积极性会逐步提高,后期华北玉米价格上涨压力较大,尤其是春节后,华北本地玉米减少,需要外地玉米调入,价格大概率会明显上涨;但华北是我国小麦主产区,尤其是6 月前后华北新小麦会大量上市,预计届时小麦饲用量会明显增加,对玉米价格上涨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新年度南方地区玉米价格以“相对弱势运行”为主,主要原因是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大量到港,港口玉米库存充足。截至12 月11 日,广东港口进口玉米、高粱、大麦库存合计200 万吨,创历史新高,南北地区玉米价格倒挂成为常态。广州港玉米到港价从10 月初的2 440 元/吨涨至10 月19 日的2 620 元/吨后,逐步降至11 月11 日的2 540 元/ 吨,此后又逐步恢复至11 月底12 月初的2 680 元/ 吨。据美国农业部发布数据,截至12 月3日,新市场年度(9 月1 日至次年8 月31 日)中国合计采购美国玉米1 132 万吨,尚未装船数量769 万吨,加上进口高粱大麦,2020/21 年度南方地区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规模较大,将对国产玉米的需求形成明显的替代,相对于东北地区,后期南方地区玉米价格预计将保持“相对弱势”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