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音乐课堂教与学——以小学民族音乐教学为例
2021-12-03福建省福州市麦顶小学金源浦下分校潘静媛
福建省福州市麦顶小学金源浦下分校 潘静媛
音乐教育在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中起着独一无二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用耳朵听懂音乐中蕴含的情感与含义,用双眼透过音符与乐谱领略跳动的篇章。现今,我国义务教育将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纳入考核体制。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教育主要分为审美感知、音乐表现和文化理解三大方面,提升音乐核心素养必须从德、智、体、美、劳出发,发展德育、智育、美育。
去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原本的生活节奏,疫情的蔓延无时无刻不搅动着人们的心。疫情防控期间,各地教育部门部署“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工作,在原本要开学的日子,各大中小学校通过网课、视频直播等方式让学生在家学习。从2020年2月10日开始,“停课不停学”相关话题持续占据热搜榜,不少网友表示,在家上学现已加入“有生之年”系列。本文将结合上述议题,就如何基于信息技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探讨,并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塑造学生的完整能力结构列入本文主要研究的方向。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将学生的音乐教育贯穿其成长发育的始终,有利于培育人格健全、思想健康、具有正能量的合格接班人。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一)采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
首先,我们应对信息技术教学对课程实践的作用有一个整体的认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目的,其一是建立新的信息载体,从而简化音乐课程的教学流程,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知识的教育,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二是以信息技术为背景,创设与音乐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语境与情境,从而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具体的语境和情境中,让学生从中更好地感受知识并加深理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率能够实现双重提升。其三是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小学民族音乐教学,从而促进小学民族音乐教学实践效率。
(二)信息技术教学所面临的挑战
1.处于发展中阶段,存在区域局限性
在当今“互联网+”的高潮下,大到国家方针,小到经验论坛,“互联网+教育”都不是陌生词汇,但对于全中国来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覆盖面还不算广。所以,当疫情将它推到时代前台的时候,它所带来的各种措手不及和不适感让人们发现,我们对于这场教育的技术变革,差的不仅仅是从“线下到线上”这五个字的距离。
2.相比传统音乐教学,存在一定对立性
通过中国知网期刊库查找相关文献,笔者注意到崔秀玲老师在《巧用信息技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中提道:“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类获取、处理、使用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人类学习的方式。信息技术以其灵活性、趣味性、直观性、广泛性为音乐教学构建了广阔的平台。”在笔者看来,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对于应用传统艺术教育的教师而言,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
二、以信息技术为有效工具,优化民族音乐课堂教学
(一)拓宽多感官教学渠道,调动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
在小学民族音乐教学中,孩子们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的重要成长阶段,尤其是民族音乐在其自身特质上衍生出的有关风土人情、历史沉淀,能够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门“听”的艺术,民族音乐的内容不仅能被看到、听到,也可以通过轻敲碗沿、拍打桌面等动作实际感受音乐的存在。传统音乐教学大多以乐谱和教材作为载体,以教师在黑板上书写为主,但这仅仅让学生用眼睛僵硬地看到代表音符、音准的文字,却没从五个感官综合感受音乐之美。然而,应用信息技术的教育,能够展现形象性的音频和视频资源,使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上能够获得直观性的刺激,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和想象抽象的音乐知识学习形式,转变成主动学习知识、形象性了解和感受知识的学习形式,从而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做到对知识的积极学习和主动学习,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展开音乐教育,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民族文化情境,沉浸式教学
在笔者看来,以音乐教师弹唱教学为主要途径的教学,对于民族音乐的准确诠释和传递而言多少有些欠缺。如今,多媒体广泛被应用于各种场所,其中包括对课堂授课的辅助,可以利用交互式白板展示多彩画面、计算机放映音乐,创设形声兼具的音乐特色场域。例如,在教授传统民族乐《映山红》时,教师可以巧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放映一段MV,采用音画结合的方式,形象性地叙述歌曲背后的故事,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融入具体情境,不自觉地走入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当中。借此机会,教师可以在PPT或者白板上对这首歌曲进行进一步解说,并在解说过程中点明课程要点,将教学意图用流动的画面展示出来。这样声情并茂的教学情境能够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让学生认真听教师对音乐的详细介绍和讲解,加深学生对乐曲的体会,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进行民族乐的直观展示,任务驱动型教学
张汉秀老师曾在《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中提及:“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环境。”笔者看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在民族音乐教学中,为学生学习音乐确定了一个清晰且明确的目标,提供了声音与情感同步、声音与画面相呼应、时间与空间互为映射的辅助理解渠道。通过这些渠道的共同作用,直观地为学生展示所学内容,化难点、重点于各个分散的微任务中,从完成一部分任务到达到完全理解音乐情感、掌握音乐技巧的教学目标。
(四)提供民族音乐教学素材,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在小学民族音乐教学中,最常见的是经典民谣、主题曲和童谣。和很多其他学科一样,音乐同样是一门对情感思考和创造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对于民族乐的赏析,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时候,应当着重关注赏析教育。在音乐的学习中,没有一首曲子是能够做到完全一样的,因为演奏者往往有自己对于如何诠释音乐美学的个人态度。因而,借助多媒体器材帮助学生分辨不同音乐类别的异同,是教师应当在课前为学生考虑到的。为此,在对学生展开赏析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优化自身的教育形式,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起来,巧用信息技术展示民族乐的起伏、音色、节奏与速度等可视化因素,以直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本身,然后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让学生的鉴赏能力能够在此过程中得到提升。
三、信息技术与民族音乐教育的有效结合
笔者认为,我们所追求的“快乐教学”有一个重要的表现在于课堂气氛的营造,即互动形式是否多样化、师生相处是否融洽自然、知识传递是否顺利。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如果孩子们在小学民族音乐课中学习一首曲子,仅仅是跟着授课教师按部就班地念着书本上已经规划好的标准参考答案,那这种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民族音乐美学萌芽的扼杀。民族音乐美学联结于音乐本身与文化之间的丝丝缕缕,让民族音乐艺术充满感性的亮光。认识到这一点,对我们进行民族音乐教学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音乐核心素养是审美感知、音乐表现和文化理解三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学习民族音乐美,首先必须能够欣赏民族音乐美。民族音乐是如何表现美的?民族音乐在实际教学中能否做到形象性与情感性相结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能否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起到一定帮助?笔者的答案是肯定的。根据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以及对于各位前辈在此之前的观点著述指导,我们发现通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情境创设,再结合教师指导,学生能够从中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产生更加突出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