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服装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讨
2021-12-03福建工贸学校张新艳
福建工贸学校 张新艳
一、福建省中职服装专业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纺织服装业作为福建省最具有传统优势的生产制造加工行业之一,对福建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据统计,2018年福建省纺织行业产值已达7000多亿元,位居全国第5位。与行业的发展背道而驰的是服装职业教育在最近几年却在走下坡路,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服装专业。据调查,近几年,福建省各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服装专业(包括服装展示与礼仪、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服装设计与工艺3个专业)普遍都呈低迷之态,多数学校呈现勉强维持的状态,有些学校甚至出现没有生源导致服装专业被迫取消的现象。中职服装专业发展没落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源短缺,学生流失率高
一方面,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服装认识存在偏差,认为服装专业就是“做衣服”,毕业后只能去服装厂打工,工资不高,没有前途;另一方面,服装专业的美术课、服装结构制图和服装缝制工艺等课程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志愿填报情况。甚至有些考生纯粹是觉得服装专业比较好玩而报读该专业,但却又在学习一个学期后觉得不适合自己而转到了其他专业。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与产业脱节
目前,较多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将服装结构制图、服装制作工艺作为核心课程,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往往长时间不变,教学内容陈旧,部分学校“重实操,轻设计”,学生创新能力不足;部分学校“重设计,轻实操”,学生只会画效果图,而不懂打版、缝制,造成学生动手能力不足。教学与产业脱节,导致培养质量不能适应现代服装企业对复合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三)学生就业形式单一,就业指导工作有待加强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导致教师教学中过分强调工艺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重点也落在制作工艺上,对设计、销售等技能涉猎较少。由于掌握的技能单一,学生就业时可选就业岗位较少,基本以缝纫机工为主,工作相对辛苦,进而导致学生不愿报读服装专业,也引发了招生难的现状。此外,校方对服装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专业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市场需求等方面的问题抓得不够紧,学生对就业前景模糊,没有信心,也导致学生难以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二、中职服装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提升专业吸引力,改善生源短缺问题。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能有效改变现有单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开展“订单式”培养,更有利于促进终身教育理念的形成。创新创业成功案例既可以改变人们对中职服装专业“毕业进工厂”不正确的看法,又可以起到广告宣传作用,提高专业美誉度,促进招生。
第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学生通过参加创业实践活动,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促进自主发展。
第三,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服装产业发展趋势以及人们审美多元化态势为中职服装专业毕业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机遇,也为中职服装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能够应对当前以及未来社会发展挑战的人才,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中职服装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
(一)课程体系重构
首先,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在专业课程教学之中。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中职服装专业课程教学要结合基本理论知识,在侧重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创新创业实践课与专业理论课互补配合,相互渗透,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及基本创业技能的培养。其次,优化调整课程结构,合理配置专业必修课与素质拓展课。服装陈列、服装拍摄、服饰搭配、时尚买手、服装销售技巧等课程要纳入课程体系,合理分配课程学时,提高课程的创新性与实用性,力争创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最后,将创新创业实践落实到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结合专业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跨专业、跨学科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二)教学设计创新
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利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翻转课堂等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设计创新,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例如,可以利用服装(或服饰)设计、生产、采购、销售等案例结合理论讲解,用案例启发学生创新,也可以利用校园开放日、校园电商节、校园跳蚤市场等学生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时机开展阶段性任务式教学,在课程中引入创新创业项目,将创新创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三)校企深度合作
1.引企业入校
将企业设备、业务、管理、技术、企业文化引入学校,建设“校内企业”,产教融合,让学生感受真实服装企业生产和运营过程,切实体验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真实的企业环境和工作过程有助于学生树立管理理念,增强风险意识,进而深化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创业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的认知。
2.引项目入校
通过校企合作协议引项目入校,探索实施阶段式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方式,把企业项目导入专业课程,让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的项目,零距离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积累经验和资金。
3.校企共建工作室
整合校企双方优势资源,成立服装设计、制作、销售于一体的工作室,构建以工作室为基地、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过程(设计、制作、销售过程)为路径、以工作内容为知识点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将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实习实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纳入工作室绩效考评范围。
4.教学评价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要聚焦学生的成果,也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探索建立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切实增强教学质量,达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职服装专业发展面临的招生、教学、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探索中职服装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将有效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提升,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能力的平台,同时也能改善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开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