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
2021-12-03广西柳州高级中学
广西柳州高级中学 廖 志
化学课堂是开展化学教育的主阵地,更是学生获取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在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这种教育方式其实是错误的。近些年来,教师作为课堂主角的现象有一些改变,但是化学学科的教学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学习化学最主要的是要具备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方便以后的学习,教师的首要责任是要教授给学生化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化学的基本技能,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高中化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高中化学其实是理科中比较偏向于文科的一门学科,但它对思维的要求还是很高的。思维在学生的智力结构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并对学生的后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授化学时,应该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方式与基本技能,当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时,他们就能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从而取得智力和能力上的提升。高中化学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空间思维能力以及各种观念实际上已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就是学生一定要具有粒子观,明白原子、分子、离子的性质,也要有价态观,即学生对于元素的化合价要有深层次的认知,元素的化合价与其核外电子是息息相关的。这说明化学这门学科具有联系紧密的知识体系,课堂中教授知识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只要落下一环就会导致后边的内容落下,所以这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实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初步形成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教师如何应用这种思维特点来激发学生更加强烈的学习兴趣,其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帮助学生学会用理论指导自己,进而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独立,其实是每一个教师应该达到的目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不单单是建立在对基本知识点的了解上,而是要通过学生的反复练习加上教师的指引,促进学生理解概括能力、归纳以及推理演绎能力的发展。化学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帮助学生学好化学这一门学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适用于不同学科的共性的思维能力,在具备了化学独有的思维能力后,学生可以把这种能力延伸到其他学科中去,从而有效地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培育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化学学科能力
培养化学学科素养首先最重要的当然是促进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现在许多教师把过多的关注点放到了成绩上,对于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往往只会一带而过,只会让学生刷题再刷题,这种题海战术带给学生的并不是灵活的头脑,也不是完全的化学素养,而是死板的思维定式。教师培育学生化学学科的综合素养,是从根本上帮助学生理解这门学科,以这门学科的发展原因为起点,让学生全面地认识化学的起源,并对化学对人类所做的贡献产生一定的兴趣。高中化学课本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一上来就讲知识,而是给了学生一个开始学习的情境,再来引导学生进入这个创设的情境中去展开学习,这才符合高中阶段学生认知习惯。
(二)有利于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化学课堂效率需要考虑到教学的效果和时间,教学效果是通过学生一定的实践,在课堂中的学习活动中所取得的知识、品德以及智力等方面的内容来衡量的。提高化学课堂的授课效率就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且能够真正地掌握这些知识。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获得经验不是单单通过听课,而是积极主动地对内部信息进行加工所形成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化学教师通过对学生化学思维的培育,可以强化学生对于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在潜移默化中就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知识是学生主动构建获得的,这个建构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只有建立好了思维才能够形成认知,化学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一点。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位著名的发明家曾经说过,如果你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学会思考,那么你就永远不会思考。这句话给了笔者深刻的启示,让笔者明白了教授化学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化学各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体会到掌握知识、追逐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种方式方法是可以合理运用到其他学科中去的,这样一来便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爱上学习化学,进而爱上学习,让学生在心底里真正明白,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所以,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品质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三、培育化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转变教授方式,重视核心素养的培育
高中学生学习化学其实是对于初中阶段化学的一个拔高和进一步深层次的理解,教师要认识到培育学生的化学思维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所以,为了优化这一过程,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改进自身的教授方式,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观。教师的教学观念一旦形成,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指导他们授课行为的框架,进而会影响到他们的具体教学过程以及在教学中的决策和实际的表现,再进一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的教学观在课程教学中其实起着统帅和引领的作用。
化学教师应该把注意力转移到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上,而传统的教学观念往往会导致教师对于教学活动进行掌握和控制,使得学生失去了自由和自主性,这对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很不利的。新的教学观念应该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双边的活动,并且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仅仅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要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重点。
(二)营造自由平等开放的课堂环境
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热情的两大非常重要的因素,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产生安全感,使学生能够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激发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民主型的师生关系被看作是最为理想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顺畅的沟通是课堂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学生的积极性高并且能够独立思考,是每一位教师想要达到的授课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组织者和引领者,所以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有平等的观念、民主的意识以及高尚的品格,其中必不可缺的还有教师的业务素养。
学生只有处在自由平等的课堂上时,才会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积极调动自己的思维。很多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有时候懒得回答,这其实就是对学生积极性的扼杀。教师应该营造一个谁都可以表达、任何想法都可以表达的开放型课堂,只有学生畅所欲言了,今后的学习才会形成良性的循环。
(三)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积极发问
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是在不断的化学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提升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创设问题情境,采取适当的方法,促进学生对某些情境中内容的兴趣转变为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这与教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比如在化学变化中的元素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化学物质发生反应时奇特的反应现象,以此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某一种现象产生兴趣,才能够更加专注于这一领域。
教师在不断引导学生发问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对于发问和回答的学生进行鼓励。学生对于自我的评价有时是来源于外界的,这个外界包括教师、同学,如果学生的某个行为得到了教师的夸奖,那么不仅他本身会更加认可自己,其他同学也会学习这种行为。教师积极的引导是很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的。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边合作,只有教师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而只有学生的课堂也是不专业的。化学教师应该深刻地意识到单纯教授化学知识并不是开展这门学科的目的,更多的是要学生通过对于化学的学习来成功掌握学习其他事物所要具备的品质。教师应该对课堂中学生的种种反馈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关注,从而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和化学能力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