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03王继成沈阳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06渤海大学党委辽宁锦州03
冯 奥 王继成(.沈阳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 06;.渤海大学 党委,辽宁 锦州 03)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和性格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利用互联网媒介的优势,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有鉴于此,高校应高度重视互联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一、互联网的基本特点
(一)互联网空间具有开放性
在网络发展之前, 人们掌握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报刊、电台广播、电视、书籍等,与传统媒介相比,豆瓣、知乎、微博推送等新媒介构成了更为开放的网络空间,这让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运用网络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每个人在发布信息的同时也在接收着别人的观点,网络信息得以广泛地获取与共享。但是,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也使一些负面信息加速传播。
(二)网络信息具有复杂性
网络信息包罗万象,人们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可以足不出户地找到自己想了解的信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娱乐、医学、体育等。这些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有助于人们学习和工作。但是,一些不良信息也充斥在网络中,使得一些甄别能力较弱的学生难以辨别是非,甚至盲目追捧,这无疑会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网络参与者具有隐匿性
网络世界的用户是一个虚拟的主体,个人的真实信息往往隐藏在屏幕后,用户的性别、年龄、职业,甚至文化程度,都是未知。有些在网络世界中结识的朋友,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对其一无所知。网络主体的隐匿性加大了网络监管的难度。由于监管的不到位,一些人就利用了网络的隐匿性在网络空间言行放纵。
二、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提升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黏合度
教育内容枯燥、教学方式死板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所在。当把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中,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产生了巨大活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黏合度被极大提升。在校外,大学生通过知网、学习强国以及主流媒体等平台,可以有针对性地检索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文章、视频,学生由此可以直接明了地掌握国家时事政治,使学习空间向纵深拓展。在校内,拥有优质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这些网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正面的引导作用,提高了政治学习的便捷度,增强了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黏合度。
(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有条件实时获取最新的思政教育讯息和知识信息。当学生学习遇到问题时,可以利用微信、QQ 群第一时间在网络上向教师求助与咨询;同时,思政教育者也可以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思政教学方法与内容。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新媒体资源向学生及时传递热点信息与时事政治,并引导学生围绕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网络信息传播的高效,为思政教育师生的高效沟通搭建了崭新的平台,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三)促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制于时空的限制,需要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教室听课,教学方式常常以教师的单向灌输讲授为主。长此以往,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疲劳感,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拓宽了思政教学的方式,教师和学生可以不再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而是坐在电脑面前就可以完成课程的学习。比如在疫情期间,全国高校坚持停学不停课的方针,利用腾讯会议、钉钉、慕课、QQ 群等APP,让身处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加入同一网络课堂中去学习交流。拥有多元化信息的网络世界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将线上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
三、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大学生的价值观构建受到冲击
新媒体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网络信息的鱼目混珠也导致负面消极信息的出现。比如,一些自媒体平台以提高点击率或阅读量为目的,违反媒体人的职业操守,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断章取义、添油加醋,以此来博人眼球,导致网络谣言不断,垃圾信息泛滥。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思想意识站位还不够稳定,特别是社会阅历的匮乏使他们的价值判断很容易出现偏差,也缺乏准确、自觉过滤垃圾信息的能力。甚至一些大学生还会把一些垃圾信息在网上进行二次传播,造成恶性循环。另外,还有个别别有用心的人伺机利用大学生的弱点歪曲历史,扰乱我国主流社会意识形态。面对这类情况,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管理,同时学校也应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尽量减少不良信息带给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二)思政教师职业素养亟待提升
新媒体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职业素养也急需提升。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完善。首先,一些高校思政教师的思想观念没有及时更新,网络知识也很匮乏。有些教师不愿意提升自身素质,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低,依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使思政教学不能做到因时而动。比如,有些思政课教师对于信息时代的了解不同步,接受度不高,不能很好地紧跟时代潮流,不能与社会发展及时接轨,甚至对作为新事物的线上教学心存疑虑,没有认识到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其次,部分思政教师对网络道德标准认识不足,网络道德修养有待提升。部分思政课教师没有做到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没有意识到只有自我约束、自我塑造,才能有助于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培育和塑造。
(三)专题思政课网站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需求匹配度不高
当前,许多思政课专题网站缺少对大学生发展需求的全面考量,甚至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发展需求脱节。专题网站建设仅仅注重学生成长的某一阶段,没有聚焦对大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关注。比如,一些专题网站建设往往只注重枯燥的理论知识和一些文件纲要的传达,没有将职业生涯规划、现实交往能力、素质拓展等知识信息融入网站建设的规划中。而专题思政课网站的建设应以思政教育发展需求为导向,提升专题思政课网站的时效性、针对性。应关注大学生的心理情感、人际交往、理论学习、科研态度、创造能力、心理素质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导向功能弱化
思政课评价具有导向作用,正确有效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2],引导大学生达到理想学习目标。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将各类APP 组成的网络场域纳入进来,但展现新媒体思政课效果的评价机制并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符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和指导实践的评价体系基本处于一片空白[3]。网络思政课的虚拟性会让部分学生产生懈怠心理,无法使学习内容真正入脑入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导向功能弱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牢牢把握思政课堂主阵地的地位
网络的融入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思政课堂主阵地的核心地位不能动摇。课堂始终是学生接收第一手知识和信息的主渠道,课堂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应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亲和性和理论性。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摆脱以往的刻板教学,打造高质量的思政课程。网络思政教育与课堂教学应该相互促进,网络信息的时效性、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将二者从形式上和内容上进行对接,是对思政课堂的一个良好补充。切记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因为网络的加入,使学生忽视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二)培育学生网络舆情领袖
意见领袖是指网络中引领舆论走向的活跃人物,他们在大众传播过程中起着舆论引导的作用。人人网、豆瓣网、微博等平台聚集着大量的意见领袖,而且90 后群体占主体。正是由于网络意见领袖善于运用网络技术,并热衷于分析评价时事热点,所以他们能吸引大众关注,拥有较高号召力。因此,培育优秀的学生意见领袖,对引领高校网络舆情环境的向好发展非常必要。
首先,高校应注重对学生网络舆情领袖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以及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塑造。作为网络话题的主导者,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在客观上具有双重功能: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影响。如果舆情领袖自己本身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他们就会成为散布不良信息,危害青年人的反面教材。因此,培育学生网络舆情领袖的正确价值观尤为重要。
其次,高校应不断壮大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队伍,同时,规范个别意见领袖的不当言行,让越来越多的意见领袖积极传播正能量,使其成为引导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建立一支具备高素养与专业能力的网络思政教师队伍,是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它可以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建设高素质思政工作队伍,从教师主体立场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扎实的职业素养,既要注重教师队伍教学能力的提升,又要能够熟悉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及时总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点和规律。
此外,高校思政工作者还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新媒体素养,提高自身运用新媒体教学的能力。思政教育工作者熟练地运用新媒体技术授课,可以促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
(四)加强思政课主题教育示范网站建设
截至2020年3月1日,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9.04 亿人,而大学生群体是我国网民的重要组成群体。主题教育示范网站是仅次于课堂教育的第二阵地,高校应该意识到建设主题教育示范网站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高校应当对学校网站的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开辟有特色的主题教育示范网站。在内容上,网站应及时分享党的文件纲要和精神要领,自觉弘扬民族精神。在传播信息时要做到将内容的具体性、丰富性与信息的及时性相结合,要不断提升学校网站建设的时效性,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在形式上,网站建设可以利用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在网站的版面中加入图片编排,增加可读性,吸引学生,其教育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好。也可以在网站上开设讨论专区进行讨论,让学生们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让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示范网站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
(五)完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对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起着重要作用。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十分必要。
首先,完善大学生网络思政政治教育评价体系要确保大学生网络思政评价工作的透明度与公开度[5]。学校应该组建专业的评价小组和思政专业网站,对思想政治教育获得的真实效果以及教育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
其次,应当重视评价主体多元化。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往往是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单向的评价[6],学生话语权很少,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久而久之,有些学生会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这种评价更多地体现了评价的主观性,缺失了客观性,评价效果不尽如人意。现如今在网络环境下,评价主体信息获取的渠道越来越丰富,而且网络资源的便捷快速也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供了条件,使学生和教师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
最后,完善评价体系,要注重设置丰富的评价目标。高校教育不但要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而且也要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注重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准确的时政分析能力。
结 语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尽可能地发挥网络资源优势,规避网络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向好发展。